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小坚 《专用汽车》2023,(12):16-19
发动机排气歧管运行在高低温交变载荷下局部存在热应力集中引起塑性形变,易产生疲劳破坏,影响使用寿命。运用ANSYS workbench模块对排气歧管进行了流热固耦合性能分析,通过对高温高压废气流动模拟得出排气歧管的管道流场、应力场和温度场,确定了排气歧管塑性形变集中位置,验证了排气歧管设计,同时对排气歧管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发动机开发过程中排气歧管开裂的工程问题,采用Abaqus CAE建立了排气歧管及其相关部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排气歧管裂纹试验规范模拟计算排气歧管瞬态温度场;随后进行排气歧管的瞬态流固耦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局部存在塑性应变过大的情况,与裂纹试验中排气歧管开裂位置吻合;经过局部结构优化,最终解决了该排气歧管的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可变进气歧管系统(VariableIntakemanifordsystem,即VIS),可以分为改变进气歧管长度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改变进气歧管横截面积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和同时改变进气歧管长度及横截面积的进气歧管系统3种。三菱帕杰罗V77车的可变进气歧管系统属于第3种,由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控制转换阀的开、关来调整进气歧管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4.
某型柴油机排气歧管在热冲击试验中出现断裂。采用热固耦合的分析方法,模拟排气歧管在全速全负荷工作时的温度场以及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通过分析发现歧管出口处热应力超过了材料本身的屈服点,在局部产生了塑性变形。当温度低于室温时,歧管的局部区域反复产生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后,因热疲劳导致断裂。根据计算结果,找出了歧管断裂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李智安 《天津汽车》2009,(12):52-55
发动机排气歧管的传统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的需求,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可以深入地了解排气歧管内部的压力和流场分布。文章利用发动机排气歧管气体流动的数学描述及排气歧管三维数值模拟及Fluent软件平台,采用k-ε湍流模型,对排气歧管内部压力和速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CFD来研究排气歧管和模拟其内部流动状况,计算效率高,容易实现,CFD对优化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结构设计和改善排气效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维、三维及耦合模型的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一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排气系统的某4缸4行程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维CFD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进气歧管的三维稳态CFD模型,分析了歧管各支管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均匀性。最后将一维与三维进气歧管模型耦合建立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对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进气歧管内的动态流动进行了详细解析,分析了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任中杰 《上海汽车》2009,(12):35-38
讨论了不同轻质材料在汽车进气歧管上的应用,通过对材料性能、加工工艺、主要优缺点的分析,探讨了不同材料在进气歧管中的应用前景及新型进气歧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鉴于某增压汽油机排气歧管在热冲击试验中的开裂问题,采用流固耦合热分析方法,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排气歧管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并证实了排气歧管的开裂系热应力过高所致。据此,对排气歧管结构进行了若干方案的改进,最终采用四二合一的构型,经试验测试不再发生开裂现象。说明流固耦合热分析是解决排气歧管开裂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试验角度着重研究了扩张角为6°的单极扩压长歧管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发现扩压歧管中的非定常流动规律与MPC系统以及其他脉冲系统的排气歧管的流动规律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得出了MSEM(单总管)系统扩压长歧管更适合于高增压、超高增压柴油机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进气波动效应,尽量满足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所需的进气量,从而达到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目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应运而生。主流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长度或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如图1、图2、图3所示,大众EA888发动机采用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是通过改变进气歧管截面面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6.排气歧管-催化器模块 用于新型奥迪A3轿车的2.0L-FSI汽油机采用了双排气歧管.图12示出了双排气歧管相对于单排气歧管在低转速范围内提高发动机扭矩的效果. 与开发进气模块一样,开发排气歧管-催化器模块也同时设计了多种前置催化器位置,并运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以便在催化器中获得最佳的气体流动.现在该机所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满足所有要求的最佳折中方案,它采用不锈钢制成排气歧管-催化器壳一体化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某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为例,叙述了前置后驱车型用进气歧管的结构特性。应用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AVL-BOOST)优化进气歧管参数(气道长度)、应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CFD仿真(AVL-FIRE)模拟进气歧管的流动特性,得到满足兼顾低速扭矩与最大功率的进气歧管结构。通过试验验证,新开发的进气歧管性能满足开发目标,性能曲线与仿真结果趋势相同。通过文章的研究,可指导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进气歧管为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担任着向发动机各个气缸引入混合新鲜空气的作用,同时决定发动机各个气缸充气均匀性和进气效率[1]。而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进行燃烧。文章通过进气歧管的曲通均匀性分析及冬季试验研究了进气歧管上不同的曲通结构对发动机节气门体处结冰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塑料进气歧管焊接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尼龙进气歧管的振动焊接强度,采用中心点设计法对3种填充有33%玻璃纤维的尼龙进行了静压破裂试验,研究分析了夹紧压力、振幅和焊缝熔化宽度等工艺参数对歧管焊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夹紧压力对歧管的振动焊接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焊缝的熔化宽度,振幅对歧管的焊接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排气歧管断裂分析及其设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气歧管是发动机的主要受热件,工作热负荷大,振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某新开发的发动机在进行A lpha样机耐久性试验时发生了排气歧管断裂故障。文章分析了如何借助CAE软件分析该排气歧管发生断裂的根本原因,基于失效原因提出了新的排气歧管设计方案,并使用CAE软件NASTRAN 2005对新旧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认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流场分析与结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芳  刘伯潭  程魁玉  卢珊 《汽车工程》2007,29(12):1066-1069
建立了某带有氧传感器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了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结构。计算描述了氧传感器周围的典型涡流结构,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歧管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氧传感器周围流场得到较大改善,部分涡流消失;催化转化器载体内的气流不均匀度系数下降了38%;歧管催化转化器的排气背压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一维-三维耦合仿真的进气系统优化方法,此方法兼具CFD对进气系统三维流动特性准确描述与一维仿真对内燃机进气系统全局控制的优点。建立了进气歧管三维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进行缸内工作过程模型仿真,根据试验数据标定仿真模型。通过一维-三维耦合仿真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各转速下的流动参数,以此作为CFD仿真的边界条件,优化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通过整机试验对进气歧管流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进气歧管设计。  相似文献   

18.
对某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热疲劳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关注到排气歧管表面的高温氧化形态及其分布情况,这种高温状态下的表面氧化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与排气歧管结构相关的温度场、应变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而这种表面的氧化形态及其分布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排气歧管结构和热应力场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某汽油机WAVE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该汽油机进气系统对其充气性能的影响.运用DOE方法对该汽油机进气歧管管径和管长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NSGA对采用二级可变进气歧管的进气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进气歧管无极可变可使汽油机充气效率提高12.58%,采用二级可变进气歧管技术可使汽油机低速充气效率提高11.2...  相似文献   

20.
配件名称螺母蝶母排气消声器总成蝶栓排气跨接管双头螺栓螺枪催化转化器隔热罩铆钉排气歧管双央蝶栓螺栓排‘e歧管隔热罩(左)排气跨接管上隔热罩排气跨接管总成排气歧管(左)排气歧管(有)隔热罩一前节消声器催化转化器密封颦氧传感器排气消声器吊钩螺母螺阻后拖钩总成排气歧管衬垫排气歧管上隔热覃(右)排气歧瞥密封总成弹簧一排气歧管排。i歧管蝶母催化转化器隔热罩!效似化刺总成(带排气歧管)三效催化剂总成(带排气歧管)排。i歧管上隔热罩(右)轮毅盖总成年轮平衡块车轮平衡块年轮平衡块车轮螺帽乍轮半衡块车轮平衡块乍轮平衔块车轮平衡块乍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