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规模庞大,浅表地基承载能力差,为确保下沉稳定,需对沉井地基加固,重点介绍了沉井地基砂桩复合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5,(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基础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陆地桥梁沉井,沉井濒临长江大堤,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沉井基础底部支撑在层厚很薄的圆砾石层上。沉井下况后期,须穿过较厚的密实砂层,地基承载力较大,最终沉井支撑在密实的圆砾石层,仅靠自重下沉困难,施工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通过总结北锚碇沉井施工关键技术,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特大型水中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策 《公路》2010,(12)
泰州大桥中塔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水中沉井基础,浮运沉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沉井、水流、泥沙三者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浮运沉井施工期冲刷,进而影响沉井施工,准确地了解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深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分析了大型水中深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施工期间对河床的局部冲刷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模型试验的结果基本可靠,并根据实际局部冲刷数据,提出了有关的沉井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630 m的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其北桥塔3号墩采用圆端形沉井基础,沉井着床采用“二次定位、注水快速着床”的方案.为使沉井精确着床,采用MIDAS 2006有限元软件建立沉井和拉缆系统空间模型,模拟沉井着床过程,分析沉井着床过程中的偏移及拉缆索力变化规律,确定定位时沉井底与河床的距离为2 m.为减小冲刷、河床平面土质分布不均、波浪和涡激振动等对沉井精确着床的影响,分别采取了注水快速着床、绞锚纠偏回位、增加沉井边锚数量、增加边锚刚度、增加沉井质量或阻尼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尺寸为69.0 m×58.0 m×52.8 m,距长江大堤仅90 m.沉井体积庞大,所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较厚.依据规范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提出沉井几何姿态监控标准.介绍沉井下沉深度和平面位置及偏斜、刃脚踏面反力、沉井侧壁土压力、沉井结构应力、地下水位与井内水位、沉井底部土体开挖地形、地表沉降和长江防洪大堤沉降量的监测方案.通过施工监测,掌握沉井下沉的实时信息,为施工提供指导信息,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0 m×58.0 m×52.8 m,置于密实卵砾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沉井共分11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采用打设砂桩和换填砂土复合地基加固法加固地基.在加固地基上现场拼装钢壳沉井节段,浇注第1节沉井混凝土.11节沉井分4次接高下沉,首次下沉采取水力吸泥机取土、降排水下沉,其余3次下沉采取空气吸泥机取土、不排水下沉.沉井下沉就位后按照4个分区的顺序逐区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沉井下沉姿态、偏差均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7.
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多跨连续钢桁梁三索面斜拉桥,其3号桥塔墩采用圆端形沉井基础,沉井高68 m,其中上部18 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50 m为钢壳混凝土结构,总重约5000 t.50 m钢沉井在工厂分6节制造、组拼,由1200 t浮吊起吊装船、12800 t驳船运输至墩位,第1节钢沉井利用浮吊整节段起吊入水后自浮,在墩位处抛设锚锭临时定位,第2~6节钢沉井利用浮吊整节段起吊并对接接高,钢沉井采用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实践证明,大型钢沉井整节段制造、运输、现场整节段对接接高施工技术保证了钢沉井的整体质量,加快了沉井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8.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为(215+2×800+275)m的三塔双层钢桁梁悬索桥,中塔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平面尺寸为66m×55m,高68m,其中,钢沉井高59m。为实现钢沉井的精确定位着床,采用锚墩+重力锚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在水流流速和风速较小的时间段,采用向井壁和隔舱内快速注水实现钢沉井快速着床。在钢沉井初定位、精定位及注水着床期间,运用实时监测技术,对钢沉井几何姿态及底面应力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及时对沉井偏位、扭转等采取纠偏措施。结果表明,着床后钢沉井中心点顺桥向偏北侧8.0cm,横桥向偏上游侧21.9cm,平面扭转角为-0.24°,钢沉井几何姿态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传统沉井的下沉难度,同时保持传统大型沉井锚碇基础良好的承载性能,提出了一种下沉期分开设置、运营期组合共同承载的分体组合式沉井锚碇基础,并进行多组模型试验验证。基于大型锚碇基础的受力特点和相同下沉体积的原则,选取长、宽、高分别为400,200,800mm的分体沉井,对钢制模型沉井在相同密实度的砂体中开展水平加载模型试验,以确定分体式沉井的合理间距;对比分析在相同水平荷载下传统沉井和分体组合式沉井在承载能力、位移方面的异同;测试并分析分体式沉井周边的土体抗力分布、位移变化以及在短期及长期加载情况下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分体组合式沉井是一种可能替代传统大型沉井锚碇的基础形式,分体式沉井比传统沉井具有更好的水平承载性能;模型试验中前井承担的水平荷载比例为65%,远高于后井承担比例;在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下,与普通沉井破坏阶段的变形以转动为主不同,分体式沉井平动产生的位移比例约为60%;沉井变形达到稳定所需时间是土压力达到稳定时间的2倍左右,沉井前方土体的最终位移约为初始位移的3倍,且其参与程度随离开沉井的距离而衰减;研究结果为分体式沉井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在复杂条件下深水沉井定位难、摆动大等难题,以该桥中塔沉井为例,采用河工模型试验、CFD方法分析沉井着床阶段的河床冲刷形态和沉井摆动,同时研究终沉阶段下沉系数和沉井施工监控系统.根据分析研究结果,沉井定位采用“钢锚墩+锚系”的半刚性定位系统;采用“小锅底”取土方式下沉;采用信息化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沉井空间几何姿态,确保了沉井准确定位与平稳下沉,最终将其平面误差控制在30 cm以内,垂直度误差为1/363.  相似文献   

11.
王军 《隧道建设》2008,28(6):731-735
利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和道路中桩坐标计算2个实例,对高速公路测量计算中涉及的部分Excel函数进行列举分析,按照各个实例的计算步骤和程序设计好工作表的结构并将工作表截图附在文中,详细给出主要单元格中所利用的函数和公式。着重分析如何利用IF嵌套函数减少人工判断,通过详细的计算步骤和程序的分析具体展示如何合理布置工作表结构。  相似文献   

12.
车用柴油机环保节能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柴油车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用柴油车的技术改造措施和城市环境保护的其他举措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齐梦学 《隧道建设》2014,34(11):1019-1023
TBM是目前长大隧道施工最先进的大型工厂化成套设备,具有安全、快速、环保等诸多优势,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首选设备,但在我国却一直无法大范围推广应用,对于提升我国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极为不利。透过TB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原因,探索出推广应用TBM法施工的措施,并提出正确对待TBM的适用范围、合理降低设备成本、科学筹划工期、编制合理的工程造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终于过去了。这一年带给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和煎熬,太多的大悲与大喜,甚至临到12月,一路下滑汽车销售又出现了反弹,给人以意外的惊喜。2008年也是大宗资源商品价格剧烈变化的一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一路摸高到创纪录的147关元/桶。国内油价也水涨船高,成品油每吨涨了1000元。而在此之后,国际油价又一路走低,年底前曾跌进了4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品质时代的到来,我国汽车消费将从追求价格高低向追求品质转变;从基本适用型向更具人性化设计转变;从传统的促销向体验式营销转变;从一般售后服务向售后服务人性化转变。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应积极应对品质时代的到来,关注汽车消费的新动向、新特点,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香根草等高植物篱技术在江西上分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江西上分线改建公路边坡上应用香根草等高植物篱技术试验,表明在海拔280 m~750 m,不同土壤地质条件如花岗岩砂土、沙粒、岩粒沙土,pH 4.0~4.5,有机质0.2%,公路边坡32°~49°上等高栽植,香根草成活率98%以上.在公路边坡上等高种植香根草2个月后,平均分蘖3支~9.7支,平均生长高度36.7 cm~70.7 cm.能较快地形成等高植物篱,发挥出防止侵蚀、稳定公路边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某武器系统中燃气涡轮发电机组的主要技术数据、工作原理、结构和主要系统,以推动燃气涡轮发电机组在地面设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广东地区2007年公路交通量不均匀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交通量不均匀系数作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公路网规划中样本OD资料扩大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基年OD产生的精度。文章收集了广东地区2007年详细的交通量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按不同等级、不同地区对各种车型的周和月不均匀系数进行分析,找出不均匀系数的分布规律,作为公路可行性研究和公路网规划工作中参数取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半挂车市场在经历了2009年灾难性衰退之后,2010年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恢复性增长态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如何在目前尚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会、迎接可能到来的增长高峰?2月28日,中集车辆集团2010年半挂车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全球超过300名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与中集一道探讨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修建跨海峡海底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朝华  郭小红 《隧道建设》2008,28(5):527-532
结合厦门海底隧道方案研究与勘察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处于规划论证阶段的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湾海峡隧道以及台湾海峡隧道几座跨海峡海底隧道的关键建设技术进行初步讨论。通过多方面分析后认为,要顺利建成这几座跨海峡的海底隧道,必须在跨海控制测量、深海地质勘察、高水压力断层破碎带的开挖与衬砌、隧道快速掘进施工以及超长隧道单元的通风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