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辙作为一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现象,严重地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并对路面的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深入分析车辙对通行车辆和路面的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季节,随着交通量的日渐增加,轴载增加、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道化共同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车辙开裂等病害。采用抗车辙剂掺量为混合料重量的0.2%~0.8%.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剂是一种综合性提高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新型外加剂。  相似文献   

3.
项目针对快速公交的线路与道路规划、BRT系统整体设计、工程建设实施、运营组织与管理等,形成了由一、二号线及环线组成的"十字加环"的快速公交骨架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特点:采用了非物理隔离的公交专用道、中央侧式站台以及安全屏蔽门;采用了低能耗、低排放、技术先进的大容量车辆;优化了线路走向、交通信号配时,形成了支线与干线组合的运营模式;开发了具有GPS、通讯、电子站牌、信息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快速公交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站台售票及同台同向免费换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海东部高等级公路路面病害形式、成因进行分析,归纳路面病害形式主要有车辙、沉陷和裂缝,车流量的增加、重载、超载现象的发生及水分入渗是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不同的路面病害所采取的整治方案,通过路面病害整治,路面恢复到设计高程,路面平顺性得到保证,满足了公路运营要求,证实病害整治方案合理、可行,为同行日后进行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考虑运营后的通车数量远远超过设计车流量的客观因素以及张承山区高速公路日夜温差较大的环境因素影响,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初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坑槽以及车辙等病害。为了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对张承高速的路面损害类型及程度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出公路上行及下行路段均以块状裂缝为主,除此之外,车辙情况在路面普遍存在。最终对路面破损及车辙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路面正常使用合理地提出预防性养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路行业的迅速发展,早期修建的国道、省道等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公路病害整治成为当今的重要工程。本文对路基病害、路面病害进行分类,路基病害包括路肩不洁、路肩损坏、边坡坍塌、水毁冲沟、路缘石缺损、路基沉降和排水系统淤塞;沥青路面病害包括龟裂、裂缝(块状、纵向、横向)、坑槽、松散、路面沉陷、车辙、拥抱和泛油等。对不同的病害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道109线黑马河至格尔木段公路路面病害的详细调查,采用挖探、取样实验等科学方法分析了沿线车辙、块裂及沉陷等主要病害成因,提出处治方案并进行整治,以达到提高公路行车能力和技术状况水平。  相似文献   

8.
南友高速公路是广西首条使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速公路,文章通过分析南友高速公路运营期间出现的裂缝、坑槽、车辙及路面沉陷等病害现象及成因,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养护对策及采用的修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交站台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线路公交站台进行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方便车辆有序停靠,满足乘客候车空间需求,提高公交运行效率。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的公交站台尺寸设计方法,基于排队论模型引入了公交到达率、服务台数、站台服务率等参数,建立了公交站台尺寸设计模型。研究选择北京市某公交站台作为优化对象对模型进行验证,重新设计了多线路公交站台所需的长宽尺寸,在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站台的泊位数和尺寸可以有效地减少站台处进站公交车辆排队长度,减少车辆在停靠站的延误,提高公交体系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首次在福建省范围内通过总结气候特点、太阳辐射和气温时空分布规律;修筑试验路观测点,连续监测了福建四个地区两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在一年的温度场;基于监测数据,研究福建不同地区不同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特征,建立福建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并推荐福建省区域沥青路而不同季节温度极值,取得较大成果。该研究旨在从深层次、区域性方面更好地研究与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提高路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控制和评价寒区路基、路面由于冻胀和盐胀产生横纵开裂、隆起、断板等现象,影响路面使用,降低路面寿命,增加养护费用,通过开发一种温控路基填料变形测试仪可以分别模拟温度梯度和单一温度作用下寒区路基填料产生的冻胀与盐胀值。测试结果能够准确的掌握寒区土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形规律,从而可以对寒区路基填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变形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经车辆荷载、气候因素、环境因素反复作用综合影响,容易出现纵横裂缝、坑槽、车辙、沉陷等病害,影响行车舒适和安全。就东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的施工做法予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高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多选用沥青路面作为路面施工方案,但沥青路面在实际使用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缺陷,产生了包括车辙、裂缝在内的多种病害,除了会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外,还会对沥青路面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行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因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还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养护工作的方式,及时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问题与病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养护施工方案加以处置,避免病害范围或病害严重程度进一步扩大,而对沥青路面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结合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实际案例,对养护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方案展开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的路面病害及形成原因,并结合广西百色市中山路旧路改造工程项目,采用美国PCI评价模型对路面损坏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运用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及落锤式弯沉仪对路面损害情况进行检测,发现该路面主要存在网裂、碎裂、沉陷、修补破损等病害,并提出了后期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市雾霾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重型车中的柴油公交车在怠速、低速、加速启动以及减速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排放量是正常速度行驶过程中的2倍以上,车辆在怠速、低速、加速启动、以及减速过程中车辆自身所带的尾气处理装置未能有效的运行,对尾气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公交车站台的外观设计进行考察研究,预期利用公交站台与道路平面的高度差,设计一套公交站台尾气回收装置,将其安置在公交站台中,将公交车在站台停靠时产生的尾气回收处理后,达到可排放标准再排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保护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曲胜沪昆高速公路曲胜段旧路加铺升级改造方式,针对"白改黑"及"白加黑"等复合式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旧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的病害类型,依据旧路路面现有状况、强度及多次加铺养护后的路面结构,分析现有路面病害产生的病理原因,按照不同路面结构层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通过综合论证比选,择优确定出更适宜该工程的路面大修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车辙深度与行车安全性、路面积水、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特性之间的关系,推荐了车辙病害的养护标准,并在分析不同类型车辙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不同类型的车辙推荐了相应的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车辙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主要形式,特别在陡坡及超载的条件下,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更为突出。文章拟定了5种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各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参数,对各种路面结构抵抗车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济南市BRT系统的建设背景,提出了双快模式、左右开门可以转换、两种车辆运行等的济南模式。在简述了首期BRT系统六条线路的工程概况后,重点从专用路权、站台、车辆、运营线网、信息化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BRT系统的六个组成部分。通过对比分析和系统总结,利用大量数据说明了济南市BRT系统的特征与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营效果。BRT改善和提升了城市交通环境、优化了城市居民出行结构,是一种适合于济南市目前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破损状态评估直接影响其养护决策和经费预算。沥青路面在繁重的交通载荷作用下,其路用性能会逐年降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病害。当病害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进行路面铺装,而何时铺装取决于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性能评价。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指标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路面破损状况、路面行驶质量、路面车辙、抗滑能力、承载能力等指标,并给出了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和轻重程度鉴别标准,希望依据此标准可以指导路面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