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海军和海洋大气局联合汇编的报告书称,潜艇声纳发出的声音是造成海豚等海洋哺乳类动物成群结队上岸死亡——“集体自杀”的根本原因。并首次得出这样的结论:强爆炸声以外的声音也会给海洋哺乳类动物带来巨大伤害。2000年3月,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海域,举行潜艇声纳搜索训练后不久,有16头海豚等小型鲸类动物上岸,其中7头死亡。对死亡海豚解剖的结果表明,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听觉、发音器官四周组  相似文献   

2.
漫话海豚     
海豚是小型齿鲸的统称。为什么叫它海豚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海豚江豚皆因形命名”。人们一般把体长在3米左右的齿鲸通称为海豚。我国海域中常见的有江豚、真海豚、中华白海豚、条纹原海豚等十几种。在扬帆远航,行舟侧畔,人们常可发现海豚的出没。有时在浩瀚的洋面上,还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海豚,以数里长的列队自“天外”蜂涌而来,非常壮观。人们常说动物世界中猴子是最聪明的动物,事实证明,海豚比猴子还要聪明。有些技艺,猴子要经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二十几次就可学会。  相似文献   

3.
在圈起来的水池里和开放的海洋中研究海豚,显示出这些动人的海洋哺乳动物是高度社会性的具有非凡智力的动物。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战争中,其海军舰艇并不惧怕伊拉克微乎其微的海军力量,但伊军战前已经在海湾水域布设的大量水雷,却使大量拥挤在波斯湾联军的水面和水下舰只面临很大威胁。为确保联军海军安全地将援助物资运入伊拉克开辟海上通路、扫清水中障碍,英美澳联军已将经训练过的一批海豚紧急派往波斯湾执行扫雷任务。据英国《太阳报》2003年3月25日报道,这次派往海湾的是美军的“马克7号”和“马克8号”哺乳动物水兵系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海豚。这些被美国海军训练用来搜索水雷的海豚已经加入了海湾地区“马克5号”(几头海狮)的群体中。这就使这种最聪明的动物“蛙人”再次名噪海湾。  相似文献   

5.
澳洲东海岸的史蒂芬斯港是世界上少有的海豚集中居住地之一。这里距离澳洲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悉尼大约200公里,驱车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 史蒂芬斯港长期“居住”着大约80头海豚,这些海豚的鼻子长得像瓶子,又称为瓶鼻海豚。这些海豚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它们不仅不伤人,也不怕人。每当有游艇驶过海面,许多海豚不是在船边嬉戏追逐,竞相击浪;就是在船前跃出海面,浮出灰色背部,然后又一头扎进水中。 尚未污染的天然港湾 史蒂芬斯港是世界上至今少有的没有被人  相似文献   

6.
《航海》2005,(6):18-19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鲁道夫·班纳什教授在仿生学应用技术研究领域位居国际领先地位。多年来他研究海豚的传声过程,希望从中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有效的水下数据传送方法。他知道海洋浦乳动物海豚是水下通讯的能手,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巡洋舰连连被炸沉。水下听音设备反映:只有海洋动物发出的噪声,从没听到鱼雷发射声。后来抓到一个日本敢死队员,真相才揭开。原来早在战争前,日本就录下了美国海湾动物发声资料,后模仿这种发声,制造了鱼雷发动机。战后,美国积极从事“水下动物部队”的建设。早在六十年代,美国海军就有海豚部队。1974年起,美国海军开始把海豚训练成“海军武器系统”。他们利用它找回沉在100米海底8厘米直径的失落物,利用它发现导弹发射合和潜艇,让它携带二氧化碳的针刺插入  相似文献   

8.
胡继东 《游艇业》2014,(4):24-24
都说海豚是海洋中最具有灵性的生物,在民间有过不少海豚救人以及海豚报恩的传说,于是海豚更是海洋中代表祥瑞的使者。试想当你驾驶帆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时,如果有可爱的海豚为伴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如果是成百上千只海豚随行,那种感觉将更加沉甸甸的,令人终身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童话般的使命1986年夏天,唐纳先生率领的香港海豚表演团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做了精采的表演,使数以万计的首都人民大饱眼福,我有幸观看了首场表演,至今记忆犹新。巧极了,去年八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委托我们烟台海洋渔业公司捕捉一对雌雄海豚,公司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人们对海洋动物进行观察,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鲸类(鲸、海豚等)的皮肤是无数互相沟通的液腔组成的复杂系统。液腔里填充有液体脂肪,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液体脂肪可由一个液腔  相似文献   

11.
杨忠华  巩伟杰 《船舶工程》2021,43(9):140-145,151
动力学模型是机器海豚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基于胸鳍/尾鳍协同推进模式,采用"叶片单元法"建立2自由度胸鳍动力学模型,根据伯努利原理和大展弦比机翼平衡理论提出尾鳍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获取胸鳍、尾鳍的运动规律和不同模式下的游动速度;进一步分析机器海豚的游动模式和运动参数对直游性能的影响,为机器海豚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海豚的运动机理,从而提高机器海豚的游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徐双华 《航海》2002,(2):20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水族馆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海豚能认出“自己”的影像。他们将两只海豚收养在一个有反光镜玻璃墙的水池中做实验,结果显示:当海豚看见镜子中的反射影像时,它们知道这个影像是“谁”,不会产生看见其它海豚时的社交反应。 为了进一步测试它们是否真能分辨“自己”与“其它海豚”,研究人员用黑色颜料在海豚身上不同部位做记号,结果发现,海豚对“别人”身上的记号毫无兴趣,但是当“自己”身上被做记号时,它们会比平常更  相似文献   

13.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人类由于居住的地区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方言。仅以江浙一带来说,就有苏北话、宁波话、苏州话、无锡话、绍兴话等,南腔北调,蔚为大观。那么海洋动物有没有方言呢?科学家发现,海洋动物界尤其是海兽不仅存在着“语言”,而且也有不同的“方言”。 在鲸类王国里,要数海豚家族的种类最多了。全世界共有30多种,因其智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发达,故有“海中智叟”之称。海洋科学家发现,海豚有着十分完善的通讯本领和丰富的“语汇”,它的通讯信号是一系列类似哨音的声信号,即以哨音为基础的独特“语言”。一般认为,海豚的声音都是由鼻道中前颌骨、上颌骨以上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晓徐 《航海》2005,(2):34-34
最近,俄罗斯专家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的海豚科动物能组成一个相互包容的群体,并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趣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04,26(3):49-49
国内建造的最大成品油轮“红海豚”号交船  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意大利海豚油轮公司建造的72 0 0 0吨成品油轮“红海豚”号日前在沪正式交付船东,并举行了交船签字仪式。该轮总长2 2 8.6 0米,两柱间长2 18.6 0米,型宽32 .2 6米,型深2 0 .2 0米,设计吃水12 .5 0米,结构吃水14 .0 0米,主机采用沪东重机公司自行制造的B&W 5S6 0MC C型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据悉,该轮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属绿色环保型油轮,是该公司为意大利海豚油轮公司建造的批量船舶,标志着国内船舶企业在此建造领域的又一新拓展。(邵天骏)为比利时建造…  相似文献   

16.
模拟海豚的背腹式运动机理开发新型的水下航行系统,将是微型智能潜艇发展的一个方向。作为基础性理论研究,本文以海豚背腹式摆动推进方程为基础,应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描述海豚尾鳍俯仰-沉浮运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茹科夫斯基举力定理建立了机器海豚的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这第一个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运动学参数ψ对海豚推进性能的影响,讨论了这个参数的最佳取值ψ≈90°。此项研究为机器海豚的设计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海豚的运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张维俊 《中国水运》2014,(2):6-8,25
现存自然界中的鱼类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具有现有人造水下和水面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能力。而海豚作为鱼类中的游泳能手,更是拥有相当优秀的水动力性能。论文围绕海豚的水动力特性,对海豚外形、表皮减阻特性及其他减阻方法、海豚游动时鱼体及尾鳍运动特征、海豚推进机理、海豚游动减阻行为的研究发展现状、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各项减阻技术的能效进行了评估,并针对国内研究进展和技术需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和关键技术,为开展海豚高速运动减阻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秋明 《航海》1993,(3):41-41
美国科学家正在试用海豚来进行水下摄影.把特别的遥控摄影机固定在大海豚背部,海豚带着摄影机四处游动,就能把水下的许多景色拍摄下来。其中包括潜水员无法接近的地方.如水下洞穴、水下走廊地带等复杂地形。拍摄工作结束,向海豚发出一种特制信号,海豚就返回基地。  相似文献   

19.
240多年前,瑞典学者奥斯贝(Osbeck)在我国珠江口海域,首次观察到“牛奶般白色”的海豚时,被它的灵性、温柔和娇健的体型所吸引,欣喜地将其命名为中华白海豚。 海洋中的“大熊猫” 中华白海豚隶属海洋哺乳动物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是我国海域中13种海豚中的佼佼者。肤色呈“牛奶般白色”的海豚,世上仅有二种,中华白海豚是其中之一,所以非常珍贵。在我国仅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为热带、亚热带沿岸性种类,多游弋于内海港湾及河口区。在福建的闽江口、厦门、金门海面、湄州湾,广东省的大亚湾、珠江口及香港海面比较多见。如今厦门、香港和珠江  相似文献   

20.
E-2“鹰眼”是美国海军的全天候舰载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飞机,其主要任务是早期预警、空中指挥和控制以及水面监视,搜索与营救引导,通信中继等,自1964年1月正式服役至今已整整40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