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潜入水下,在一定深度内进行活动的舰艇,是海军的重要作战兵器。现代潜艇依其动力装置的不同,分为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核潜艇诞生较晚,但其巨大的优势一度曾使常规潜艇黯然失色,发展几近停滞。然而,常规潜艇独具的特长:艇身小、机动灵活、噪音低及造价低廉,使其重新为各国海军所青睐。本文主要介绍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下个世纪的来临,世界各国海军面临着对超音速和亚音速两种反舰导弹进行选择的问题。本文对超音速导弹和亚音速导弹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介绍了各国海军的导弹最新研制动态。  相似文献   

3.
南非海军希望在南部非洲地区积极扩展和加深各国之间的军事和海事合作,谋求与其他2海军保护平等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水龙 《航海》2002,(6):33-34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基无人机就以其足够的航程和续航能力支持海军行动,大大增强了海军的作战能力。但目前世界上没有一架海上无人机或无人驾驶飞行器在海军服役。海上无人机是海基航空力量的合理补充,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海上无人机的研究,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正在研制各种新型的海上无人机。  相似文献   

5.
军用UUV使命任务和装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潜航器(UUV)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水下作战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新型作战平台,受到各国海军的关注。综述军用UUV的基本概念、作战使命、装备性能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世界各国海军的战略需求、UUV的级别、任务及其优先级和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6.
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世界各国海军潜艇自二战以来装备的声呐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美、俄、英、法、德等国现役海军潜艇上装备的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包括其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和装备情况。并分析世界各国海军潜艇声呐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国外潜艇声呐技术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小锐 《船艇》1999,(11):43-48
1.地理环境与海上攻击战略 进入20世纪的最后10年,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使世界各国海军的战略环境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世界主要海军大国着重按新战略方针发展海军武器平台及装备。面对新的国际及区域环境,印度对以往的安全防务战略作了充实和重新定位,其主  相似文献   

8.
海军实力是各国整体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舰船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化舰船装备标准化工作,实现技术的统一管理,已成为各国海军促进装备技术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文章系统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的海军舰船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职责、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工作流程及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机制,总结各国海军标准化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舰炮是各国海军普遍装备的一种武器,本文将介绍舰炮在未来海战中的作用,特点、国外典型型号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舰炮发展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潜艇AIP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在常规动力潜艇AIP系统应用研究的现状;叙述了各种AIP系统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各国的潜艇AIP技术研究和当前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由此展望了21世纪各国海军在常规潜艇AIP系统装备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潜艇是对航空母舰构成最大威胁的海战武器,也是现代海军的核心力量。最近,美国出台了全球军事战略的调整规划,将全球军事战略的中心转移到了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又着重提高了反潜作战的级别。作为全球准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其海上力量的实力是亚太各国的海上力量难以匹敌的,惟一令美国如芒在背的是那些实力不够强大的海军所拥有的神秘武器一一潜艇。据美国军事专家估计,亚太水下大约有100余艘潜艇在秘密活动。随着亚太地区各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潜艇的发展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也许,若干年后,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将通过军售、转让技术或按许可证自行制造等方式在亚太地区暨中国周边的各国海军中服役。  相似文献   

12.
肖鹏 《航海》2001,(4):24-26
美利坚“放虎归山”日本国“借船出洋” 日本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国家,对于发展海军有着成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回顾世界海军史,日本海军曾经骄横一时。自明治维新起,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即也踏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不归路,为谋求世界海上霸权,以东乡平八郎、山本五十六等为代表的日本海军疯狂扩军备战,四处出击。逐次取得了对马海战、甲午海战、偷袭珍珠港等一系列的胜利。到二战前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仅航空母舰就有15艘,再加  相似文献   

13.
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以它隐蔽性好、远程性及突击性强的特点为各国海军所公认,已成为各国海军最重要的装备之一.但潜艇在水下一旦发生事故,艇员的脱险和对其进行援救,目前仍然是较困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国海军对援潜救生重要性认识的提高,纷纷加大研究投入,促使援潜救生装备不断完善和改进.经过多年的研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援潜救生装备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援潜救生装备体系的构成及发展历史和现状,概括出国外援潜救生装备体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援潜救生装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都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位于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同样进入了一个海军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三国都有一批新型水面舰艇陆续建成下水服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国新建的三种新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一一外媒报道的中国的052B型、日本和韩国已经分别服役的“高波”级和KDX-2驱逐舰。三型舰在作战性能及作战用途上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但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本文试对三者在整体作战性能上加以比较,从而也使我们对这三种新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常规潜艇     
正在拟定下个世纪规划的各国海军逐渐认识到潜艇比水面舰艇更经济。潜艇几乎可不受探测的影响,其有效负荷实际上都是进攻性的装备。这种观点当然过于简单,但它解释了为什么在90年代小型海军正热中于试图获得潜艇。本文详细介绍了世界上目前正在进行的常规(即柴-电推进动力)潜艇计划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印度一直谋求世界大国地位,为此,其军事力量发展也在积极向世界军事大国迈进,而印度海军的发展战略更是遵循了这一发展方针。进入2l世纪以来,印度加快了向拥有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强国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印度海军不仅加强了与美、法、俄等海上强国的联合军演,同时加快了对海军新装备的研制和采购。  相似文献   

17.
国外海军舰船水密门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科学技术》2015,(12):175-179
水密门是维持舰船水密性的重要船体属具之一,一直以来倍受各国海军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国海军舰船水密门的升级换代。本文对国外海军舰船水密门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以标准压力作动门为例,详细介绍了美国海军新型舰船水密门的研制、质量认证试验等情况,最后对舰船水密门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刘朝骏 《国外舰船工程》2002,(2):46-46,F003
近10年来,英国海军水面舰船和潜艇的采购有了变化。造船工业趋于合理化,主要建造厂商朝着系统集成方向转变,新的建造、舾装和装配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海军工业基础的规模和范围。海军、国防部和工业界一直在紧缩的国防预算这一前提下努力达成妥协。这些努力为“灵巧采购”和自筹资金计划注入了新的动力。事实上,该计划于1998年在“战略防御评估”方案中就已制定,这是英国30年来最大的海军建造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海军的日常军事活动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风险等级之下,世界各国海军一直力求实现舰船安全性和作战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随着北约各国政府对海军舰船安全等级要求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海军普遍采取将海军舰船加入船级社的船级,即"军船入级"的做法来应对这种新的挑战。然而,船级社的规范植根于国际性的立法,为了解决好海军舰船入级后各类标准、规范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为其提供一个更加协调一致而透明的安全标准,国际军船安全协会(INSA)颁布了适用于海军舰船的"ANEP77海军舰船法规(Naval Ship Code,NSC)"。该法规最初被称作"海军舰船SOLAS协定",与国际海事组织(IMO)的SOLAS公约具有类似适用的功用。截止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挪威等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的海军和船级社加入了INSA,"海军舰船法规"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在提高海军舰船的安全性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反舰导弹是目前对水面舰船最具杀伤威胁的武器。1967年10月,当以色列“埃拉特”导弹快艇被2枚“冥河”导弹击沉,世界各国海军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必须保护其舰艇免受这类武器的袭击,仅6年之后的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海军受到多达52枚苏制反反舰导弹的攻击,但这些导弹无一命中目标,这全靠装在以色列攻击型快艇上的电子战设备。主要介绍这“矛”与“盾”两者的近期发展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