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车站屏蔽门以其节能、安全、环保和降低人工成本等优点,成为现代化地铁及轻轨工程机电设备分支中的重要系统.结合沙特麦加轻轨车站屏蔽门安装工程,以米娜1站台为例,介绍了曲线车站的基本特点及屏蔽门总体安装方案,重点介绍了屏蔽门门槛安装基准的确定、屏蔽门立柱安装砼台沿检测和屏蔽门立柱座基放线定位等重点环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地铁...  相似文献   

2.
应用FLUENT软件对高速软卧车包间内的温度场和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非稳态的双方程湍流模型,分别对夏季、冬季送风情况下包间内的温度、速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客室空调原送风量分配方案对应的温度场和气流场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通过调整客室内各个部位的风量,温度场和气流场的计算结果基本满足UIC553的要求.根据以上的仿真计算结果对目前的通风系统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2006,(2):14-14
地铁一号线上海火车站站至上海南站站12座地下车站屏蔽门加装工程从去年启动。据上海地铁运营公司介绍,首座试点安装车站徐家汇站已经完成施工,80扇屏蔽门在调试完成后于3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
1前言 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地铁车站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地铁一号线和环线各车站夏季依靠机械通风排热降温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车站环境控制的要求.尤其是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客流密度与列车密度的增加使夏季站内发热量加大,不采用空调降温,已不能达到地铁车站内基本的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空间建筑空调置换通风有限元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IDAP软件模拟了一典型大空间建筑空调采用置换通风送、回风口同侧布置、异侧布置的室内空气流动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空气流动物理模型是以不可压缩、雷诺平均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为基础的。紊流模型使用K-ε两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回风口与送风口同侧布置、异侧布置对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影响不大,置换通风在大空间建筑空调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乘客候车环境,防止乘客掉(跳)轨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广州地铁从2005年开始对一号线16个车站进行了屏蔽门全高安全门和半高安全门的加装工作。根据花地湾站的车站结构特点,该站将安装高度3米的全高安全门,本文详细介绍该安全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州地铁四号线高架运营线路,车站使用空调季节及非使用空调季节动力变压器低压侧电流测量值、车站低压负荷资料、低压负荷计算资料的分析,提出对高架车站动力变压器容量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动力变压器容量选择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车站能耗定额标准是城市轨道交通能耗评价和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能耗的需求出发,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的构成;以北京市轨道交通部分车站为例,分析不同类型车站的设备能耗构成,特点和建筑面积,日客流量,敷设方式,出入口数量等因素对能耗的影响;基于能耗定额评价方法,提出包含基本、奢侈性、舒适性能耗定额水平的车站能耗定额标准;基于不同类型车站,探讨非空调季和空调季的车站能耗定额标准的差异,从达到能耗目标角度提出相应的节能策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基于视景仿真的虚拟测试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地铁列车CBTC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中,利用Multigen Creator及Vega软件构建车站、站台屏蔽门及列车的虚拟现实环境,在实验室模拟了地铁站台屏蔽门的工作,解决了CBTC系统开发工作对现场环境依赖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铁侧式站台空调气流CFD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给侧式站台的气流组织设计提供依据,评价气流组织设计方案,确定合适的送风温差以优化侧式站台空调系统的设计,建立了典型侧式站台的三维几何模型,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作为站台气流的物理模型,按实测的站台热湿负荷设定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对地铁侧式站台空调系统进行了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的站台温度场吻合,这表明在合理的简化条件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的计算流体力学能较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地铁侧式站台的温度场,为侧式站台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越 《轨道交通》2008,(2):31-33
地铁站台屏蔽门以其节能、安全、环保和降低人工成本等优点,成为现代化地铁工程机电设备分支中的重要子系统。本文结合上海地铁4号、6号、8号线屏蔽门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实践,较为全面地阐述和总结屏蔽门安装工程的有效质量控制方式,并对不断提高其安装工程质量方法进行认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以北京市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站台视频资料为基础,观测站台区域行人交通行为,分析行人速度、候车位置分布、密度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街道环境相比,站台区域行人自由流速度均值偏高,且站台与楼梯邻接区域行人速度随密度的增大下降较快;车辆到达之前行人候车呈队列形式,车辆到达后呈扇形分布在车门两侧;站台区域行人密度时空分布受轨道交通车辆班次影响,表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地铁排烟风亭与出入口合理的相对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防止发生地铁火灾时排烟风亭排出的烟气通过出入口倒流回车站,用FDS(火灾动力学模拟器)场模拟软件对火灾发生时排烟口烟气蔓延、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排烟风亭排出的烟气倒流回出入口的可能性大小与烟气温度、其与出入口的空间距离、自然风的方向和大小等因素有关.现场试验结果证实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真实模拟地铁车辆在整个运营时踏面制动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某地铁车辆的车轮热容量计算模型,采用热流密度法,分析地铁车辆在一个往返运行过程中车轮的热容量情况.结果表明,地铁在频繁启动制动过程中造成热量积聚,从而导致车轮温度升高,车辆运行至6457.7s时,车轮最高温度达到446.88℃;并给出最高温度时刻车轮的温度场分布,分析结果为车轮安全性设计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内部乘客站立密集.使用κ一ε标准湍流模型对地铁车车厢及贯通道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人体散热以及车体各组件对外部温度的传热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贯通道内流场平均温度为22.5℃,气流组织速度范围约为0.1~0.3m/s.参照欧洲EN14750-1标准,贯通道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及温度的热舒适性指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凝土斜拉桥索塔,将以传热学原理为基础的温度场分析与采用有限元法的应力场分析间接耦合,准确分析了结构内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以实桥为例,求解了索塔上温度应力分布,表明: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温度场能准确模拟索塔的温度场分布;间接耦合法能准确、有效地处理温度-应力耦合问题,能将温度荷载与其他荷载作用应力场有效组合,从而得到结构上准确的应力分布;对比了瞬态温度场分布与采用温差分布经验公式的不同,证明采用温差分布经验公式计算索塔面板上温度产生的拉应力时误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非均匀变温场中主缆初始位形的迭代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解析法推导了变温度场中悬索桥空缆线形的悬链线线形公式;建立了两种已知设计条件时悬索桥空缆线形的迭代方法;根据主缆的温度变化方程导出了温度变化时无应力索长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在非设计温度下,主缆的位形及其内力值均与设计理论值有较大误差,因此在悬索桥的结构分析中必须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均红 《北方交通》2011,1(7):55-58
以西安地铁某大型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变形直接关系到基坑的稳定和安全;开挖使得基坑周围土体下沉,地表沉降呈抛物线型;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运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深基坑的变形规律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寒地城市地铁客流与网络特性,挖掘客流与寒地气候的相关性,本文利用《寒区城市多模式公交协同运营技术与示范工程》2013—2020 年共 8 年 11 万余条地铁客流数据进行研究。提出效用阻抗Space L-Space P模型建立地铁抽象网络,将时间维度细分为周、月和年这3类, 研究地铁客流特性与扰动因素,并建立寒地城市地铁网络失效模型,分析扰动后地铁站点与线路的客流分布。进一步选取哈尔滨市与南京市地铁数据,运用转移熵因果关系分析地铁网络客流分布与气候的相关性,得到寒地气候对地铁客流的影响。研究表明:所采集的地铁客流数据能够充分展现客流的状态与变化趋势,能够满足客流数据分析的精度与质量要求。近8年,哈尔滨市地铁客流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地铁客流分布呈现2月为客流低峰,3月客流逐步回升,3~12月客 流较平稳且具有轻微波幅;换乘客流中夏季呈现8月大于7月大于6月的趋势,冬季则2月换乘客流最低,大多在周一与周五达到周换乘客流量极值。由地铁网络失效模型识别出关键站点,得到 哈尔滨市冬季客流略高于其余3季,冬季地铁网络较脆弱,结合实际数据的模拟分析表明,温度与地铁客流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哈尔滨市的相关性大于南京市。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九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下穿一号线区间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为此,先进行超前支护,再采用多分部的CRD法施工,大刚度和强度初支进行支护,并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分析了车站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多项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结构的沉降和新建隧道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了既有隧道的正常和新建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