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届论坛以"车联网与智能驾驶"为年度主题,设置了汽车安全领域主题演讲、汽车安全技术驾乘体验和最新汽车安全技术发布三大板块。为了提升社会对刊儿童乘车安全的关注程度,论坛还专门开辟了儿童安全乘车公益宣讲研讨会。日前,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人保协办的2014(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关注汽车安全,引导汽车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是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的永恒主题。自2011年至今,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国际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行四届。论坛秉承权威性、高端性和专业性,致力于打造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标志性的年度交流平台,推动中国汽车安全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本届论坛以"儿童乘车安全"和"车联网与智能  相似文献   

2.
正在聚焦面向未来出行领域的最前沿驱动技术——2018博格华纳中国技术论坛上,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谈跃生先生与我们分享了公司最新的发展动态,解读了博格华纳与"中国心"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选的合作初衷,及博格华纳在电驱动技术领域的优势,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作为汽车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博格华纳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谈跃生先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以其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决策使博格华纳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引领者。下面我们就来听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21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为契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汽集团和中国中车将秉承"精诚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展各方优势,加大在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共建,并积极开展产品项目、  相似文献   

4.
国内日益恶化的能源环境和新能源动力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在此领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如同中国的电信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领航3G通讯标准那样,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完全有机会、有能力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从而摆脱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跟随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     
<正>《中国汽车》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2-1184/U,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期刊出版单位为《中国汽车》杂志社,《中国汽车》杂志社的管理和运营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承担。《中国汽车》创刊于1991年,期刊被中国知网收录。本刊围绕汽车标准比主题设置"汽车标准化工作动态"和"研究与应用"两大主题内容,聚焦汽车标准化与行业管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等领域的成果和发展动态。本刊长期征集汽车标准化研究领域稿件,可为"标准化与产品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技术》杂志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汽车前瞻与应用技术类月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汽车技术》杂志以报道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前瞻与应用技术为主,并兼有理论研究内容,是中国汽车行业核心学术和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平台。《汽车技术》将在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把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  相似文献   

7.
<正>节能、环保、安全,越来越多法规标准的出台,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对整车性能要求的提高,都对汽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未来汽车设计的挑战?在日前由中国汽车会议网举办的"2010汽车车身内外饰产品及新材料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汽车车身及内外饰领域的设计专家,就未来汽车设计技术、工艺、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应用设计流程确保汽车性能达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涂装技术分会主办的"2021年汽车涂装技术交流会"将于2021年10月在天津召开。两年一届的汽车涂装盛会,是我国汽车行业在涂装技术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重要平台。会议将以"节能、环保、降成本,促进汽车清洁涂装生产技术发展"为主题。竭诚欢迎涂装专业的各位委员,从事汽车、摩托车制造及相关工业领域的涂装技术人员,关心中国汽车涂装技术进步的国内外友好人士投稿。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上,2015年的产销量情况表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对新能源汽车如此大张旗鼓地扶持发展。对应于工业4.0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就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同的技术路线,不同的推广模式,不同的商业风格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上出现却没有带来新能源市场化的出现。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地方政策带来的限制,地方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在当今汽车工业发展背景下车辆变速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一汽集团在乘用车领域和商用车领域变速器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车辆变速器制造方面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在一汽集团的应用。阐述了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在汽车变速器上的应用趋势。对相关制造设备业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 863 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启动了"汽车开发先进技术"重点项目,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掌握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品牌产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在国家支持下的经济型轿车自主开发的推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提出后续科技计划对于传统汽车领域的支持建议,展望未来经济型轿车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汽车制动技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汽车安全性法规密切相关,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把汽车制动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制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汽车制动器企业与国外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差距以及我国汽车制动器企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薄弱环节。阐述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对制动器行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我国制动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环境感知+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技术耦合实现路径规划的行为涉及测绘,需要符合我国测绘领域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我国对测绘行为采取严格的管理模式,部分规定会限制测绘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应用。本文梳理了自动驾驶汽车测绘领域的政策法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     
<正>《中国汽车》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公开发行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2-1184/U,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期刊出版单位为《中国汽车》杂志社,《中国汽车》杂志社的管理和运营工作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承担。《中国汽车》创刊于1991年,期刊被中国知网收录。本刊围绕汽车标准化主题设置"汽车标准化工作动态"和"研究与应用"两大主题内容,聚焦汽车标准化与行业管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等领域的成果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大方针的贯彻落实,新材料乃至整个化工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汽车技术的革新给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瓦克化学作为聚合物和硅化学领域的主要生产商和技术领导者,致力于顺应市场潮流,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日前在南京举办的一年一度媒体日活动上,瓦克化学向媒体分享了其针对未来汽车发展的可靠解决方案,以及2016年的业绩表现和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优化。实现双离合器总成、电液耦合液压阀体、液力变矩器、高压静音油泵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化。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  相似文献   

17.
扎根汽车售后领域的伍尔特,深耕中国市场,潜心研究本土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适应环境、满足客户需求,以"德式养车"的先进理念推动着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汽车售后领域从业者,对于身处汽车发源地的德国伍尔特绝不会陌生。这家起源于1945年的巴登符腾堡州的企业,为汽车行业提供服务,并将精湛技术与完善服务的做派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8.
伴随以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正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中国一汽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2011年,具备L3级无人驾驶功能的红旗轿车即开展了实际道路测试,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新的技术突破。目前,中国一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已实现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为此,《汽车技术》特邀请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李丰军及其带领的研发团队介绍中国一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中国一汽红旗智能网联创新技术"专题。  相似文献   

19.
<正>"工业4.0"提出后,制造大国纷纷推出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制造技术与产业加快向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制造服务业转型。汽车技术与产业作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领域之一,汽车制造逐渐转向绿色智能、网络制造与服务,汽车产品也将转变为绿色智慧的网联汽车。"中国制造2025"也提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并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列为国家制度强国建设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电子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日前,一年一度的电子制造业盛会——2017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  相似文献   

20.
<正>"电驱动"趋势下的新产品及服务支持打造汽车后市场采埃孚"零"愿景以采埃孚集团的"零"愿景为目标,将前瞻性技术通过产品和服务组合的方式,呈现于汽车后市场领域——采埃孚售后事业部以突破创新的视角,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和打造汽车后市场的未来,通过在数字化、电驱动、绿色节能或综合解决方案等多领域的快速均衡发展,向汽车后市场客户及其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