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结合在上汽通用五菱的多年项目研发经验,针对某MPV车型的第一排,二排及三排的外侧座椅的三点式安全带进行布置设计,考虑其性能要求,确保安全带与车身钣金及座椅结构匹配,计算出有效区域并进行调整,得出满足法规又满足乘客舒适性的位置。下文详细介绍安全带约束系统的组成结构,总体布置,再通过GB14167确定安全带的布置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针对性地达成M1类车前后排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设计,文章根据新法规GB 14167—2013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的要求,分析了前、后排各安全带固定点需承受的最大载荷,并指出需着重关注后排中间座椅三点式安全带3个固定点的强度设计和前排安全带座椅端固定点的强度设计。进一步举例说明某车型上安全带固定点在法规变更后带来的开裂现状,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期为新车型正向设计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鉴于新法规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要求全车座椅都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导致座椅质量和荷载增加,本文中对某M1类车辆的座椅结构改进和轻量化。首先,对原车单体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为433.1mm,超过RC平面,不满足法规要求。据此,基于传力路径提出结构改进方案,该方案仅使座椅质量增加0.18kg,却使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减小至104.3mm,最大应变由0.56减小至0.163,满足法规要求。接着,将满足法规要求的单体座椅放入白车身中进行分析,结果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最大前向位移和最大应变分别增至220.9mm和0.198,但仍满足法规要求。进一步通过灵敏度和应变分析对中排座椅提出轻量化方案,仿真结果是座椅质量减轻了1.95kg,而中间座椅安全带上固定点的最大前向位移仅增加了10.4mm。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很好吻合,安全带上固定点的前向位移仅相差8.7mm,前后支撑脚、安全带两个下锚点和车身地板的变形模式与幅值均与试验接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顶盖三点式安全带的开发过程,为满足最新法规要求,实现M1类车型全系三点式安全带的设置,结合目前车型的具体定位及参考车型的技术方案,完成了创新方案的开发和实施,为在研车型的开发形成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为其他车型提供技术支持及储备。  相似文献   

5.
王琛祥 《汽车杂志》2009,(7):302-303
车辆配置 水冷直列4缸16气门电子控制多点喷射汽油机、手自一体6挡、冷藏储物盒、扬声器数量4只、电动车窗、分离式后排折叠座椅、布面座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智能型SRS双安全气囊、预紧式前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后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可溃缩转向柱、中央门锁CD播放器等。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客车座椅安全带样式一般为两点式和三点式两种。本文以正在施行的GB13057-2014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对采用两种安全带样式的客车座椅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伤害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客车在碰撞中乘员头部与前椅发生接触的概率比两点式的低。2,当采用两种不同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在碰撞中头部均与前椅接触时,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头部伤害值的平均值比两点式的低。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结两种安全带的特点,为厂家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减低研发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
某轻型客车乘员座全匹配三点式安全带。通过解决设计和验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轻型客车乘员座三点式安全带布置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车辆配置 铝合金轮毂、四轮碟刹、方向助力、全电动窗、真皮座椅、电动后视镜、前雾灯、电动天窗、木纹内饰、织物内饰、手动空调、AM/FM、收音机、CD播放器、动力转向、隔热玻璃、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驾驶座安全气囊、预紧式前座椅三点式安全带、后座椅三点式安全带、车门内置防侧撞保护粱、儿童安全锁、中央门锁、新水箱护罩、电动天窗、侧裙摆、正座SRS、真皮方向盘。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三点式安全带固定儿童安全座椅和五点式安全带固定儿童假人的情况,采用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安全带初始张力、五点式安全带位置差异、儿童安全座椅整体位置差异和头部位移图像识别方法4个方面对动态碰撞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安全座椅整体位置的前后偏移影响最为显著,导致胸部合成加速度最大偏差为4.3%,胸部垂直加速度的最大偏差高达37.7%。所提出的修正公式使头部位移图像识别误差大幅降低;所制定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有效地减小了测试偏差,并保证了测试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座椅及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研究校车座椅不同间距及约束系统对学童乘员安全的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座椅间距及三点式安全带的有效匹配可以实现对学童乘员更加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前排座椅安全带的更换座椅安全带有关组件的布置位置如图1所示。检查前排座椅安全带是否损坏,必要时应予以更换。在拆卸和安装安全带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它们。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通过前排双人座椅正碰试验进行分析,借助CAE分析手段确认了较少工装模具投入、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合格,为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满足正面碰撞的座椅骨架设计提供一个设计参考。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越来越重视,汽车座椅作为重要的安全件,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座椅的法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座椅法规中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座椅设计中的难点,尤其是集成三点式安全带的座椅。本文通过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客车车身内装饰设计的要求、影响因素和内饰空间的整体协调,内饰色彩的设计以及车身顶盖、侧壁、驾驶区、地板和座椅等的布置设计.  相似文献   

14.
正座椅安全带是汽车被动安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带固定点是安全带与白车身连接的位置。如何通过优化设计保证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是汽车安全带总成及车身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某车型的前排安全带在强度试验中B柱固定点发生断裂,针对该问题,本文对此车型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分析,对固定点的强度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3种改进方案并对其设计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最优方案,试验证明改进方案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汽车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常见布置形式及有效固定点的法规要求。通过本文对安全带有效固定点的定义进行的描述分析、对常见定义误区加以阐述,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汽车设计过程中出现不满足法规的情况,提供一定的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6.
建立汽车白车身、座椅以及安全带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应用ABAQUS软件的Explicit求解模块,完成某轿车后排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仿真分析,并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类似的一些规模较大的、隐式积分收敛比较困难的准静态强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某商用车座椅固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满足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为目标,运用集成式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轻量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地板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并使白车身重量降低4.4kg,减重11.1%,轻量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汽车碰撞安全涉及车辆的许多方面,其中包括车身结构、车顶和车门的强度、车窗玻璃、转向系统、内饰件、安全带、座椅、头枕和安全气囊等,归纳起来可分为车身安全结构和乘员保护系统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对轿车后排列侧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得出结论:后排外侧乘员系两点安全带或三点式安全,其安全性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介绍CA6730SFD31小学生专用校车技术方案,包括造型、车身总布置、应急出口方案、座椅布置、内饰方案、主要性能参数等;经过试验,样车满足校车安全标准相关要求,已实现批量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