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汽车维修》2016,(2):47-47
1月6日商务部网站对于《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2月6日。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城乡一体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推动汽车流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2.
资讯速递     
《汽车维修》2016,(2):47-48
商务部对《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1月6日商务部网站对于《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2月6日。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城乡一体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推动汽车流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售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商务部发布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并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而2005年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新办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打破品牌授权销售单一模式,推进授权销售与非授权销售并行;规范供应商对经销商的交易行为;通过规范经销商交易行为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新增鼓励发展创新型流通模式。例如:不得限制经销商销售和售后服务分离,不得向消费者指定配件提供商,鼓励发展共享型、节约型、城乡一体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等。通过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商务部于4月14日早上9点正式发布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这也意味着原有的汽车销售品牌授权单一体制将被打破。新办法将发展共享型、节约型、社会化的汽车流通体系,推动建立健康的零供关系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汽车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4月14日,商务部发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替代了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旧《办法》",这是实施长达12年之后,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第一次修改。旧《办法》是针对汽车品牌专卖店的,而如今的汽车销售模式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新《办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新《办法》明确规定,允许汽车销售和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2017年7月商务部印发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原先的单一品牌授权销售正转向涵盖多品牌、社会化的流通体系,销售和售后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初现端倪。《办法》施行后,消费者买车不必再局限于4S店,而是可以通过商场、超市、网络平台等其他正规合法的销售渠道购买汽车,让更多企业看到了汽车销售市场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7,(8)
毫无疑问,这是汽车流通领域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时废止2005年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新《办法》,销售汽车不再局限于汽车品牌商授权直营4S店销售产品,这打破了品牌授权为核心的4S传统销售模式,大型汽车超市、汽车大卖场以及汽车网络电商等将会成为新的汽车销售形式,从而开启汽车流通和后市场多元化竞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祝贺 《时代汽车》2007,(12):96-97
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称《办法》)自去年4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其中,乘用车企业自去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品牌销售,而自今年12月1日起,除专用作业车以外的所有汽车部将按照《办法》的相关要求实行品牌销售,因此,商用车品牌销售授权工作可以说已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陈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用车企业应当认真研究《办法》的相关规定,尽快做好营销和售后服务的网络规划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大调整、大变化、大创新、大发展阶段,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新服务、新未来成为当下热点话题。《促进汽车维修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汽车维修管理办法》(修订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汽车业反垄断指南》等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打破原厂配件垄断及流通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市场呼唤新模式、新平台的出现,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网络化的连锁经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7月1日,《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政策实行授权销售与非授权销售并行的销售体制,这一变化被业内解读为"打破品牌授权销售单一体制",称这是新政最大亮点,赞其在汽车流通领域具里程碑意义。但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汽车销售新政是否会"叫好不叫座"?《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新政")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2005年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为"老法")同时废止。新政与老法字面上的区别在于,老法强调"品牌销售",新政则无需顾及"品牌"。其实,新政与老法实  相似文献   

11.
<正>欧盟目前已经形成完善的汽车销售法规体系,注重保护市场各主体间的充分竞争,有效平衡了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对于规范我国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市场,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有关政策规定不完善,目前我国实施的以厂商授权为核心的品牌销售制度强化了汽车厂商的垄断和控制地位,汽车厂商从新车销售、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等方面对经销商进行严格控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中虽然有对汽车厂商的限制条款,但是过于原则和笼统且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和调整。欧  相似文献   

12.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5年4月1日施行以来,分品牌经营和大一统整合经营成为在《办法》实施框架之下的两种汽车销售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新《办法》的积极意义新《办法》从销售行为规范、销售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四大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供应商、经销商、售后服务商等汽车销售市场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销售市场良好秩序,激发汽车市场消费活力提供了支撑依据。其对汽车后市场产生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流通体系真正进入社会化发展阶段。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让汽车销售市场更加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内的汽车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旺盛得到了蓬勃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商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是被国外汽车厂商所垄断,如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等。本文将对进口汽车厂商在中国的销售渠道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对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在此之前,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通过进口代理商,如奔驰与利星行。随着《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兴起,进口代理商模式逐渐被进口总经销商(或总代理)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有的汽车销售模式及特点,以汽车行业反垄断的视角看《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我国汽车销售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办法》使汽车供应商对经销商具有绝对控制权,使4S店销售模式成为唯一"正统"的销售模式,排斥多品牌同店销售模式,导致经销模式单一。随着我国汽车反垄断步入常态化和进入深水区,我国汽车销售模式将向着"多元、共享"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近20年的发展,汽车4S店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从最初的"重销售轻售后",发展到现在的"销售、售后并重"。2017年7月1日起,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已正式施行。"新办法"打破了品牌授权为核心的4S店模式,为多种模式并行的汽车流通形式开启了绿灯。"新办法"会给4S店模式带来哪些影响?汽车4S店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汽车4S店售后服务的创新点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汽车后市场风云迭起,在群雄并起的市场格局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19年11月28日,"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受欢迎品牌大奖"颁奖盛典暨中国汽车后市场新格局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受欢迎品牌大奖"由上海《汽车与配件》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以云集中国汽车后市场优秀企业与风云人物为宗旨,期冀与行业同仁共享汽车界丰收硕果。本次评选包括2019中国汽车后市场风云  相似文献   

18.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5,(14):26-28
2005年2月25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公布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曾经让许多汽车经销商们忐忑不安的“品牌销售”模式.还是顺理成章地走到了台前。  相似文献   

19.
<正>已实施近10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于今年有望重新修订实施,并将更名为《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作为汽车流通领域的"基本法",此次修订备受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去年12月,商务部多次召开了《品牌管理办法修订座谈会》,就有望于2015年实施的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进行讨论。目前正在实施的《汽车品牌销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汽车后市场也风云迭起,在群雄并起的市场格局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18年10月18日,中国汽车后市场新格局高峰论坛暨"2018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受欢迎品牌大奖"颁奖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2018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受欢迎品牌大奖"由上海《汽车与配件》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以云集中国汽车后市场优秀企业与风云人物为宗旨,期冀与行业同仁共享汽车界丰收硕果。评选期间,各大企业根据评定标准提交自荐表格,再由《汽车与配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