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汽车内饰用聚丙烯材料及制品气味及VOC的改善措施。通过试验研究和车内空气质量改善实践经验,总结了影响聚丙烯零件散发特性的因素,提出了聚丙烯材料在聚合过程中、改性过程中和注塑生产过程中减少产生挥发性物质,降低车内VOC、气味和雾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择环保原材料、采用环保工艺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零部件的后处理,聚丙烯零部件VOC和气味大幅下降,能够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低密度聚丙烯(PP)材料开发的思路、原理、材料性能测试、零件注塑和零件性能评价。为内饰塑料件轻量化提供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卡车作为一种便民工具,也给能源和环境带来了负担。因此,卡车轻量化设计势在必行。作为卡车内饰轻量化材料的一部分,聚丙烯发泡材料在卡车上的应用逐年增多。本文简述了聚丙烯发泡材料性能、优势、加工工艺,应用领域,同时介绍了用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卡车零件的车身固定方式、零件加工工艺要求、设计时注意事项、零件常见的品质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车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对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样片进行了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测试、示差扫描量热仪测试和万能拉力机拉伸强度测试试验对比老化试验前、后的样品在表面化学组成、熔点、结晶温度、结晶度和拉伸强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光老化导致聚丙烯复合材料降解,滑石粉填料加速了材料的光老化进程;光老化导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明显降低,滑石粉填料使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对光照更为敏感;光老化导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滑石粉填料对拉伸强度的下降起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改性聚丙烯(PP)的TVOC组成及产生原因,开展改性PP散发测试TVOC超差案例分析和PP-T20材料散发特性、改进方案分析以及试验验证,得到符合汽车主机厂汽车内饰用改性PP材料散发性中TVOC要求的汽车用改性PP材料,并总结出通过提高真空度水平、提高后处理烘烤温度和延长后处理的烘烤时间能够显著降低了 TVOC...  相似文献   

6.
对利用汽车聚丙烯内饰废弃物制造复合板材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粉碎后的汽车顶棚聚丙烯废弃物中加入新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偶联剂等,经过烘干、混合、加热、压制等工序制成新复合板材。研究了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加热温度、成型压力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板材成型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为110℃、预热时间为20min、加热温度为185℃、成型压力为2.33MPa、保温时间为50min时,板材的压制成型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特点,分析了聚丙烯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常见问题,从聚丙烯材料的选择及配方改善、成型工艺的改善、零部件设计结构的改善以及表面处理等方面说明了提高聚丙烯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表面质量的措施,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热塑性聚酰亚胺(TPI)为基体材料,添加少量润滑剂得到聚酰亚胺复合颗粒。对其进行注射成型,主要探讨了注射成型温度和压力对其成型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塑温度升高,TPI试样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压缩强度都提高,当注塑温度超过360℃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注塑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试样性能下降;在合适的注射温度下,适当提高注塑压力,有利于提高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佳的注塑工艺条件为:注塑温度360℃,注塑压力120-150MPa。最后,通过优化的注塑成型工艺成功制备出汽车用止推垫圈,经试用,完全符合汽车用止推垫圈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基于MoldfloW软件对汽车开关壳体的注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在未知塑件的合适工艺参数范围内,探讨正交试验法在塑件翘曲分析中优化工艺参数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选取注塑时间、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保压压力等工艺参数作为重要参数。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减少零件的翘曲变形量。目前注塑成型工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行业,与此同时,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的弊端也日益体现,开发过程中,产品结构、模具结构、工艺参数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反复调整才能解决。随着注塑成型CAE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者在模具实际加工之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改性技术及加工技术不断向工程化方向发展,以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具有较低的密度、低廉的价格以及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正在取代工程塑料与金属在汽车仪表板、汽车车身和底盘零件中的应用。目前,在国外新型汽车前端部件系统的设计和生产中,注塑成型的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已成为主要的材料。这种材料以前还没有被用在汽车前端部件的制造上,但是现在一些汽车生产商,尤其是欧洲的一些汽车生产商,将这种材料作为玻璃毡片增强PP(GMT)和GMT与金属共同模压的混合配件的替代品。 Borealis公司用短玻璃纤维增强PP的配混料Xmod替代长玻璃增强PP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织造技术制备了面密度低于1 600 g/m2的汽车内饰用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通过分析、试验模压工艺参数对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和隔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模压参数,即:模压温度160℃、模压压力4 MPa、模压时间4 min;同时,对不同配比的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PP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和隔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P含量的增加,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随之提高、吸水率增大。当PP含量为45%、50%时,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添加剂的现场添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侯曙光  黄晓明  赵永利 《公路》2007,(9):172-175
沥青添加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针对不同类型添加剂介绍了不同的现场添加方法,如直接投入法、现场加工法、风力吹送法和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等,并对不同添加方法的添加工艺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使用添加剂后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变化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找到聚丙烯塑料样板气味的来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气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将气味的来源锁定在改性助剂中的抗氧剂与聚丙烯成型过程中的热降解。进一步通过气味对比实验,确认更改抗氧剂类型与降低注塑温度对降低气味是有效的,将抗氧剂由BHT变更为1010,气味等级平均值降低0.5级;将注塑温度由230℃降低为210℃,气味等级降低0.5级。这两种措施都能使聚丙烯样板气味等级达到标准要求的4.0级。  相似文献   

14.
注塑模内镶嵌是目前汽车内饰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新型技术,不但能使注塑产品多样化,而且还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环保性,此工艺生产过程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将镶嵌的金属件及织物利用自动化装置精确地挂到注塑模具内并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描述了三种不同材质镶嵌物的注塑自动化生产装置,应用中实现了镶嵌件自动化的抓取、针孔镶嵌、成品抓取等功能,成功辅助了镶嵌注塑工艺的批量生产。未来将完成镶嵌注塑自动化生产系统与信息化系统的结合,实现镶嵌注塑生产单元的智能化打造。  相似文献   

15.
同步器锥环是FULLER变速箱的关键零件,其材料为铁基粉末冶金材料,机械加工工艺性比较差,通过对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组织特性和加工性能的分析,研究加工工艺基准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工艺基准和工艺路线保证零件加工精度,降低废品率。  相似文献   

16.
<正>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称零件,其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本文以某MPV车型仪表板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仪表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加工工艺。仪表板简介仪表板位于驾驶员正前方,上面一般配有行驶里程表、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燃油表以及警告灯等灯光信号等。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结构最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最多的总称零件,其外观质量和风格决定了用户对整车内饰的评价。仪表板组成1.仪表板本体:它是坐舱系统的载体和框架;2.各种电器仪表、开关及音响娱乐系统;3.通风系统:主要由空调机、空调控制器、各种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汽车内饰声学环境的噪声,依据层复合材料的声学特性与防水膜材料特点,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结合内饰设计工作经验,对3种主流车门防水膜材料及其组合内衬材料的声学性能、成本及使用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PE材料防水膜满足设计要求,吸声和隔声效果良好,在层复合材料中,刚性高的材料能提高隔声效果。为新型材料用于车门内饰件功能扩展方面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轻量化技术以及降低成本的先进工艺越来越受关注。汉高公司在6月4日-6月6日举办的汽车内饰博览会(Automotive Interiors Expo)上展示最新汽车内饰组件的解决方案。本次该公司将展示Technomelt PUR 9720聚氨酯基粘结剂,这款粘结剂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材质的轻金属,为汽车内饰提供防腐蚀保护。其高效的加工工艺无需经过表面预处理便能直接运用于聚丙烯材料表面,生产工序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大分子熔体插层工艺制备了汽车暖风机壳体用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介绍了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并对该材料的性能及汽车暖风机壳体性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可满足汽车暖风机壳体的使用要求,且其填充量小、密度低,有利于实现汽车零件轻量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将竹纤维/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内饰件用材料,并探讨了复合板的热压压力、物料配比、热压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化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该复合片材比模量高,比强度大,并且加工方便,是用于汽车内饰件的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