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常见车身外板铝合金及钢材料参数进行对比,得到了铝合金模压包边的工艺参数推荐取值,基于Auto Form软件建立模压包边全流程仿真模型,通过平直模压包边件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6016-T4铝合金平直包边的仿真试验表明,尺寸变动量的值随翻边凹模圆角半径、内外板间隙、预包边进给量的增大,翻边开角的减小而增大,切边余量对尺寸变动量无明显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轻质铝合金代替传统钢材是车身轻量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铝车身结构的连接方法成为其普及的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在连接特点及工艺流程方面介绍了两种主要的铆接方式,并通过抗拉、抗剪试验得出铆接的连接强度优于铝板点焊这一结论。同时通过焊缝抗拉试验及焊接区域硬度分布的研究,总结出铝型材MIG焊后性能下降的趋势。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将铆接、MIG焊两种连接方式在铝合金车身上应用,该车身结构在碰撞、耐久、模态等方面均达到常规车水平,为后续铝车身结构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铝合金客车车身骨架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三根互相垂直骨架的连接接头进行结构优化,再利用Hyper Works对原有骨架连接接头和新型连接接头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对新型连接接头进行尺寸优化设计,开发出质量更轻、连接强度和刚度更优的铝合金连接接头。  相似文献   

4.
造成纯电动铝合金车身地板抖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铝合金材料的杨氏模量是传统钢材料的三分之一;二是纯电动铝合金车身的动力电池往往布置在地板下方,导致地板下方没有足够的空间设计铝合金纵梁;三是铝合金车身主要连接形式为FDS和铆接加结构胶。文章通过对结构的优化以及对不同类型阻尼垫的测试研究,解决了铝合金车身地板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采用胶接技术实现了车身用5182铝合金板件的连接,利用不同表面处理改变了板件的表面质量,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微观表面积等参数对接头界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表面自由能测量、拉伸剪切试验和光学显微镜测量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不同试验样件润湿性、力学性能和断裂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砂纸打磨可增加铝合金板件的表面粗糙度和粘接面积,加强胶层与板件的机械咬合,提高接头强度。其中,360目砂纸打磨板件对接头强度提升最大,过高或者过低的粗糙度都会降低胶层与板件的有效接触面积,不利于增强胶接接头强度。  相似文献   

6.
正一、铆接工艺概述使用铆钉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工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铆接。本质上铆接工艺是通过发生塑性变形来实现连接效果的。根据铆接工艺和铆钉形式的不同,它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在一些高档车型的制造工艺里,主要采用了冲压铆接工艺,尤其是在铝制车身中,其功能类似于钢制车身的电阻点焊工艺。总体来讲,铆接工艺作业不破坏工件表面防腐层,不受工件材料的限制,连接强度高、工艺稳  相似文献   

7.
通过0°、45°、90°三个方向单向拉伸实验,建立基于Barlat-89屈服准则的5182各向异性材料模型。通过Pamstamp有限元模拟软件分析铝合金前围板冲压工艺可行性,优化产品结构和冲压工艺设计,获得理想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优化铝合金模具结构和生产现场模具调试,实现5182铝合金前围板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汽车发生后撞时车身的耐撞性和轻量化效果,采用真空高压铸造铝合金后纵梁替代某电动车型传统钢制钣金焊接总成。从后撞耐撞性出发,通过拓扑优化,考虑压铸成形和连接工艺等要求,设计了压铸铝合金后纵梁,实现了后纵梁结构的模块化和轻量化。结果表明,铝液填充平稳,没有明显的冷隔、缩孔等缺陷,产品性能满足后撞和各安装点刚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厚板铝合金自冲铆接接头失效的问题,分析了工艺参数的4个方面:铆接速度、铆钉长度、铆模直径和铆模凸台高度对铆接接头质量的影响,并对失效的铆接接头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为车身铝合金连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铝合金机罩的材料种类、延伸率、时效性要求,翻边性能、包边类型及设计参数。铝合金机罩方案与原钢制机罩相比,具有轻量化优势,降低整车质心,提升行驶稳定性及更好的行人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铝合金6061-T4和5052-H32为研究对象,参照目前主机厂的铆接工艺,通过研究不同板厚、不同铆模、不同铆钉的铆接接头的几何特征和拉伸强度,分析其连接强度的主要因素及几种工艺参数匹配,完成建立半空心自冲铆工艺辅助设计模型。整个半空心自冲铆工艺强度设计优化及验证过程,符合主机厂连接工艺标准,可以在实际的白车身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乘用车车身轻量化,需要新的车身材料,铝合金板具有重量比钢板轻的优点,因而成为白车身的首选新材料之一,从而在白车身制造中应用了铝电阻点焊技术、自冲铆接技术和旋转自攻螺接技术等新的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热熔自攻丝铆接因其在钢铝连接上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在白车身连接领域中。以通用标准GMW3032系列钢板和铝合金6061-T6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目前主机厂的铆接工艺标准,研究了热熔自攻丝铆接中钻孔下压力、钻孔刀头最大转速、锁紧扭矩3个主要特征参数在铆接过程中的变化,讨论了不同搭接匹配下特征参数设置对钢铝连接铆点质量的影响,可对实际车身连接工艺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概念设计阶段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可实现车身多材料结构设计的分层迭代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的设计变量中,除常见的板厚、材料外,还包括装配设计中的拓扑连接,以实现“将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部位”的要求。分层迭代优化的第1层以拓扑连接为设计变量,采用图分解和NSGA-II对车身装配拓扑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大化车身弯扭刚度和1阶固有频率;第2层对板厚和材料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小化车身质量和材料成本。最终采用基于模糊集合的评分公式选定综合最优解,实现了考虑成本的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正铝合金车身已成为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为满足铝合金材质在车身上的应用,需要开发新的连接工艺,本文介绍了集中先进的连接工艺,阐述其工艺原理和技术优势,可有效实现铝合金车身的连接应用。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加严,以及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制造路线图中要求加大轻质合金(特别是铝合金)在车身上的应用研究,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铝合金客车车身骨架分析的基础上,对十字形连接接头进行结构优化,再利用HyperWorks对原有骨架和新型连接接头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对新型连接接头进行尺寸优化,开发出质量更轻的铝合金连接接头。  相似文献   

17.
正应用铝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是实现车身轻量化、降低整车油耗及排放的有效方式,但由于与钢的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导致其与钢板无法通过点焊连接。自攻螺纹连接(FDS-Flow Drill Screw,FDS)作为一种通过紧固件高速旋转使板料热变形后攻丝铆接的冷成型工艺,目前在钢铝混合车身的结构件的连接中广泛应用。为了完善基于被动安全性的钢铝FDS连接动态性能数据,有必要通过试验的方式研究获取FDS连接的动态力学性能,以支持基于被动安全性的钢铝混合车身正向开发和虚拟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8.
汽车侧围装饰外板是车辆重要的造型件。传统金属侧围外板存在模具投资高、焊接固定导致维修成本高、采用冲压工艺使其无法体现复杂造型特征等限制条件。为解决以上缺点,同时基于轻量化要求的考虑,车身侧围外板可以尝试采用塑料材质。塑料侧围外板通过不同的固定结构和搭接形式固定在车身骨架上可以保证固定的牢靠性,同时满足传统金属侧围外板的基本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款轿车车身低阶弹性固有频率与原型车目标值存在偏差的实际问题,采用结构性能灵敏度分析方法和以往工作经验,筛选确定对车身扭转刚度、1阶扭转频率和1阶弯曲频率影响较大的部位.在此基础上,采用延长搭接边、增加板厚度、增加加强筋、翻边等处理方式,改进部件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修正模型结合面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车身质量增加了7.6%,结构低阶固有频率得到明显地提高,1阶扭转频率增加了10%,1阶弯曲频率增加了2%.车身整体结构的刚度得到加强,弯曲刚度增加了1.5%,扭转刚度增加了8.6%,有效地改善了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了原型车相关技术目标值的要求,为轿车车身的CAE分析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汽车轻量化,是指从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和车身结构强度出发,尽可能减轻汽车车身重量,从而达到提高整车性能、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在生产制造中的轻量化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主要阐述了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量化材料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新型连接技术的特点,以对国内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