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分析,探讨了这类零件槽口部位的感应加热淬火技术,如感应器设计,导磁体的作用,电磁场的分布,加热时工件温度的分布以及电源频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应淬火的目的已从仅仅提高零件的局部耐磨性扩大到提高零件的整体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汽车零件淬火用感应加热电源、淬火机床及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的发展,找出了本专业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专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气缸体易产生裂纹,由于气缸体是铸铁零件.在焊补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容易产生应力、气孔、夹渣和变形。加热感应法有利于零件受热均匀.可消除内应力,避免局部受热,防止焊道开裂和变形,保证焊补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小轴变径复杂零件的高频感应加热淬火难题,研制开发了高频立式连续双工位淬火设备。运行结果表明,它满足了汽车电器轴类件感应加热淬火的需要,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外提供的样件水平。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感应加热磁场的环形效应、邻近效应和导磁体的驱流作用,开发出复杂球头零件的感应淬火技术,解决了淬硬层不连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熙  赵龙  孟森  周子栋  何亮  蔡皓东  乔亚宁 《公路》2023,(6):329-343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自愈合性能,为沥青路面养护技术中的自愈合方向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考虑了感应加热系统模型及感应加热数值计算模型,构建了多物理场下的钢砂沥青混凝土感应加热有限元简化模型,针对其感应加热自愈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研究了电流强度、钢砂掺量及加热方式对感应加热的影响特性与能量分析,探究了不同情况下感应加热的机理及规律,并对耗散功率、耗散能以及能源利用率做分析。定义了两个新参数:有效愈合深度指数E1与感应加热时间指数E2,并结合有效愈合深度,联合评价感应加热的综合效益以优化参数配置。结果表明:电流强度越大或试件的钢砂掺量越大时,感应加热速率越快,由此形成的层间温度梯度越大,而钢砂产生的耗散能却会减小;感应加热停止时,有效愈合深度随加热时的电流强度与试件钢砂掺量的降低而减小,感应加热效果变差;处于自然散热阶段的试件的温度场在横向上呈现“翘曲分布”现象,即试件温度中心高而边缘低,层间温度梯度向着趋于零的趋势逐渐减小;可通过增大感应加热电流强度或钢砂掺量,采用较大循环加热时间、较短加热间隔的间歇式加热提高感应加热的综合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BRU太阳轮渗碳淬火后的耳部感应退火工艺的试验,采用了不同的感应器设计方案以及感应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改进,研究分析了不同感应器设计应用上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对感应退火后的硬度及宏观上不同区域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内外双圈式感应器设计更适用于太阳轮轴叉类零件耳部的感应退火,经分段式脉冲加热和冷却后,能将硬化层硬度调整至耳孔加工所需的要求范围内。经过程监测及金相组织分析,将渗碳太阳轮耳部感应退火定义为局部的多次感应正火+其余位置的感应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8.
彭文举  张瑶瑶 《中外公路》2019,39(5):215-221
为了研究微波与感应加热对沥青混合料自愈特性的影响,采用裂-愈循环前后三点弯曲试验强度之比对愈合率进行表征,通过试验与计算对两种加热方式下沥青混合料加热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微观观测并辅以其他试验方法对混合料加热前后理化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钢棉可以增强沥青混合料抗松散性能,但混合料设计时应考虑钢棉的掺入使混合料空隙增大的影响;沥青混合料自愈机理在于混合料内部空隙的重组;微波加热具有较感应加热更好的愈合效果,但微波加热易导致温度过高造成沥青损伤,建议微波加热时间不大于40 s,有条件时应优选感应加热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钢渣在沥青路面感应热自修复技术中的可行性,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掺钢渣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了试件的膨胀温度和升温速率,得出了裂缝愈合的最佳时机。结果表明:掺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感应加热温度不超过95℃,否则试件会膨胀松散;沥青混合料平均升温速率随钢渣掺量和粒径的增加而提高;75℃可作为感应加热的最佳修复温度;综合试验结果,粒径1.0mm、掺6%的钢渣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汽车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性能,进行了汽车零件用典型球墨铸铁感应淬火性能试验、淬透性试验和检验方法研究。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感应淬火用球墨铸铁材料技术条件,汽车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技术条件,感应淬火工艺条件,淬火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应用越来越广,一般中小型机械厂,也往往备有这种设备。众所周知,机械零件感应加热淬火时,欲获得理想的淬火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并且达到节电的目的,除选取合适的工艺规范外,感应器的设计与制造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对于轴类零件的高频淬火,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连续加热自喷淬火。最常见的感应器是用紫铜管绕制而成。用这种制作方法制造的感应器往往不能保证感应器与零件的合理的间  相似文献   

12.
含硼合金钢的热冲压在汽车车身生产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迄今为止,这是生产超高强度零件唯一的应急生产技术.但是还存在许多改进的要求,如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一个途径是改变加热方式(如感应加热),但是当使用Al-Si覆层材料时,现有的加热装置达到极限.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热冲压工艺中的模具冷却技术.本文重点介绍感应加热对Al-Si覆层钢带的影响以及冷却模具方面最新发展,与加热技术效果相关联的最大加热速度也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轻量化后的少片簧在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存在早期疲劳断裂的现象,通过分析轻量化少片簧故障件,确认弹簧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少片簧相比多片簧工艺上增加了中频感应加热和轧制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不受控制,弹簧钢表面存在全脱碳层,导致弹簧断裂。热处理试验结果显示,使用50CrVA,可确保保温时间控制在9min以内,弹簧钢具有良好的脱碳层深度,且脱碳层深度随着轧制中频感应加热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而加深。根据以上结论,将弹簧材料由60Si_2Mn调整为50CrVA,增加中频感应加热温控装置,提高工艺命中率。通过对改进前后的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台架和路试疲劳寿命都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较详细地介绍了前苏联在感应深度加热表面淬火工艺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低淬透性钢及限制淬透性钢在中模数汽车齿轮、半轴、汽车钢板弹簧、铁路车辆用螺旋弹簧等零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给沥青路面电磁感应自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掺加钢丝绒制备了可用于感应加热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小梁,研究其裂缝感应热自愈合性能。对不同类型、不同掺量钢丝绒的混合料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研究了感应加热试件的升温速率,并进一步开展了裂缝自愈合能力试验以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对混合料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感应加热是对混合料中的沥青加热而非集料加热,热量由沥青胶结料转移到集料中,加热迅速,能耗低;加热温度不能高于100℃,否则混合料会膨胀松散;钢丝绒越长,掺量越高,密实型钢丝绒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电磁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高;2~#钢丝绒(6.5mm)掺量为4%的试件在顶面加热至90℃时表现出最佳的愈合率(96.7%),顶面加热至75℃时同样具有理想的愈合率(95.4%),且此温度下能够节约能耗和避免试件松散;2~#钢丝绒(3.5mm)掺量为2%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优良的路用性能;结合混合料路用性能和感应热自愈合能力分析,2~#钢丝绒(3.5mm)掺量为4%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顶面电磁感应加热到75℃时具有94.6%的理想自愈合率和良好的路用性能,且能耗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11)
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修复技术展开了全面地分析,介绍了沥青自愈的机理、沥青自愈合行为特征,综述了引入间歇期与环境温度的前提下沥青材料随时间自然愈合的相关研究。介绍了以升高温度来促进沥青自愈的感应加热技术、以再生剂辅助沥青自愈的微胶囊技术。添加微胶囊的沥青混凝土在产生裂缝时释放出胶囊内的再生剂,自愈效率快,但其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且只具备一次愈合功效。感应加热技术向沥青混凝土内添加导电纤维(如钢丝绒)并直接对沥青加热,愈合迅速且能够多次修复,相对于微胶囊技术具有较低的技术要求,具有更好的实用前景和价值,但仍需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温度变化速率以及感应加热时机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阿尔芬—凯塞勒机器有限公司自1911年成立以来,长期从事生产发动机关键零件——曲轴,供应德国、欧洲及全世界发动机和汽车工业,年销售额达到一亿五千万马克,其中40%出口到国际市场。由于长期积累丰富的生产曲轴经验,建立了自己的曲轴锻压部门以及感应加热淬火机和电化设备制造部门。 阿尔芬感应加热淬火机具有很高的质量和稳定性,深受发动机和汽车工业制造厂欢迎,畅销全世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中,在冷加工全部合格的情况下,热处理这道工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需感应热处理加工的零件在其中占很大的比重。感应热处理设备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随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汽车业发达国家对此类设备的运用比我国更为广泛,在性能上进口设备比国产设备具有更多优势。 已有数据表明,感应热处理是最经济、节能的热处理方法,总的来说中、高频感应淬火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1.加热效率高,作业时间短,节省能源及加工费。 2.可加热特定部位、硬化层厚度可自由选择,又能避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高温指标软化点、60℃动力粘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以及动力粘度对水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提高薄膜加热试验温度的方法判定沥青的老化程度,建议沥青在163℃薄膜加热的损失小于0.3%。  相似文献   

20.
林信智  崔凯  姜波  杨连第  陆宛其 《汽车工程》2002,24(2):168-172,111
本文以8种汽车零件为例,说明感应热处理工艺具有提高零件机械性能、减少淬火变形、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环保以及生产效率高等多方面的优点,还简略介绍了低淬透性钢,限淬透性钢及整体加热表面淬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