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运输作为人类主要活动之一,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具有特定的空间或场所。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交通区位思想和交通区位论近期的进展情况,告诉读者交通活动的空间聚集分布规律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作为一种新的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空间距离对于市场、交易和消费等经济过程的影响显著降低,产业布局的空间尺度冲破了单个城市的约束,开始走向各种形态的城市群体。大都市区、城市群以及城市带等成为空间上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原城市群概念的产生源十中央实施发展城市群,实现区内经济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后提出的中部崛起新战略。中原城市群主要以郑州为中心,在2小时经济圈内分布有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安阳、鹤壁、濮阳、商丘、周口、驻马店,还有山西晋城、长治和山东菏泽共18个省辖(管)市的城市密集区。  相似文献   

3.
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平认为,"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这种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使得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解释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又要求有高效的运输系统支持区域经济活动,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市场经济发展史证明,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回顾经济思想家的重要文献,对运输和运输经济之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机理有了更加理性、清晰的认知。运输表达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意愿和征服空间距离的代价,影响着经济组织和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决定劳动分工、市场扩张、产业区位、经济集聚、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互联互通的运输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交通发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我国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的城市群已初现雏形。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以区域城市群的概念构筑完善的客运交通体系是促进该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实现区域城市群“同城效应”重要保障。作为未来区域交通发展的战略着眼点,也是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开始向个性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积极改善和优化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以适应现实需求。基于此,首先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探究“互联网+”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潘琪 《综合运输》2010,(11):79-84
<正>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合理资源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面临"十二五"规划的实践,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思考是什么?研究交通区位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交通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交通区位论专家、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管楚度教授。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掌握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以及主要学术成果、结论。本文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选取近20年的文献,借助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所有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德国、法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产业集聚、耦合协调模型等方面展开。未来研究应结合大数据分析,聚焦具体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间耦合协调度,促进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定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概念、过程和内容,并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政府干预比市场机制对交通运输的供求状况影响大;最后阐述了制定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战略与规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公路交通的发展程度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文章以玉林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法,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和计算,系统地分析了公路交通运输对玉林市经济活动区位、区域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表明公路交通运输在玉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资源稀缺是任何一个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交通运输活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生产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和催化作用。在资源稀缺的基本前提下,交通运输的投资意味着需要占用其他产业发展的资源,从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率。通过本文研究,笔者从经济效率视角建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为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建立了分析框架。首先,以供给与需求模型定义交通运输系统,并分析运输产品的微观经济属性;其次,分析经济的运输依存性和经济发展的运输权衡问题;第三,界定运输发展效率;最后,分析交通运输发展效率的微观结构。本文提出的理论,对于我国交通运输政府部门思考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或相关政策等决策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现代化内涵和交通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作者提出从静态角度,交通现代化是交通运输的一种状态,它最大限度的、经济地克服了时空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动态角度,交通现代化实质上是空间上的时间距离不断缩短、费用距离不断下降的过程。本文指出快速与经济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两大基本特征,并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交通越来越与其他功能或要求融合一体。基于现代交通运输的内涵,我国应构建高速交通网,发展交通一体化,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09,(9):92-92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在“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交通运输部将以此次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为契机,继续积极支持广西北部湾交通发展,为泛北部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除优先实施规划内国家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外,交通运输部还将积极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建设联系内陆腹地的通道,打通省际和出海出边的重要地方高速公路通道;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交通运输加速发展,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立足新发展阶段,福建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综合交通规划制定、路网完善提升、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交通服务经济发展、交通智慧绿色发展和两岸交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践,为区域交通发展提供福建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运输是决定发展的独立的、甚至是根本的驱动力之一。交通运输象征着人类征服空间距离的勇气、智慧和代价,反映了国家或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和社会文化交往的内生意愿,表达了人类追求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驶入十倍速快车道,特别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海港口、大型枢纽机场、能源管道的飞速发展,足以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其状况的好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主要是通过以汽车为重要载运工具的运输方式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以及城乡进行货物运输,因此本文主要就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和分析,以不断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本文主题是探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着重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例、工业、农业、市场、资金、产业布局、生产组织、流通等多角度、多领域探讨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规律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1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1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1.1.1区域经济的系统特性 区域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交通运输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两者在多方位和多层次上相互作用.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整体.他与一定空间范围相关,并由经济单元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结构特性和空间特性双重属性.产业结构和布局是区域经济系统经济特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交通运输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交通运输业与农业均属基础产业,均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的非农业经济两部分。随着1979年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农村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的发展又将使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因此,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内容大致包括: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二、交通运输业对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三、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芳 《综合运输》2003,(12):51-53
<正> 交通规划指根据国家、区域和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对交通运输设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安排。其目的是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因此交通规划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避免在制定具体的交通管理措施时产生重“车”轻“人”的倾向,这便蕴涵了交通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公众参与在西方国家就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参与活动涉及到开发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