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鹧鸪山隧道是我国在建高海拔、高寒地区的长大公路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文章介绍了隧道的地质概况和围岩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隧道大坍方的情况及处理措施,指出了对变质岩地区碳质千枚岩围岩级别确定的重要性,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通过复杂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站仪遥测技术在乌鞘岭铁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一些国家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通过采用数值像机、全站仪等仪器摄取掌子面及隧道断面的有关数据,如地质数据、变形数据,就可以比较方便、可靠地推定围岩的级别、进行3维地质分析以及进行隧道净空变形的观测等.文章重点介绍了利用全站仪进行围岩净空位移观测的量测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自动采集隧道围岩净空位移的外业量测数据,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并以准确、直观的图形或报表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及时为围岩稳定性判断和指导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准确的隧道围岩分级是评价隧道稳定性、确保隧道建设与运营安全的前提。在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的施工中,采用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近水平红层围岩进行分级,分级结果与围岩自稳能力所反映出的隧道实际围岩级别之间有很大差异。文章在分析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围岩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造成分级结果差异的原因,尝试对围岩分级指标中的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增加了层厚影响系数,使现有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适用于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的围岩分级。利用实际工程对分级指标的适用性进行初步验证,采用修正后指标进行围岩分级得到的结果,能够满足近水平红层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对围岩稳定性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段家屋隧道浅埋段顺利通过水库段的施工方法,采用物探、超前地质水平钻等围岩预报手段,采取加强隧道支护参数,合理排水、堵水,动态调整工艺工法,使隧道施工安全顺利通过地表水库,避免发生突泥、涌水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5.
围岩分级是隧道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奥法隧道设计的基础资料.目前隧道设计规范中对岩石隧道的围岩分级有明确的参数指标,可以方便地确定岩石围岩的级别,但黄土围岩的级别划分没有相应的参数指标,而岩石围岩的参数指标几乎完全不适用黄土围岩.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黄土工程资料,并对其在黄土隧道方面的适用性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黄土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的参数指标,对黄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鉴于隧道建筑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需要强化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对隧道工程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内容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施工信息反馈内容分为地形环境、地质、监测变形和建设施工需求等;动态设计内容分为隧道支护结构、隧道尺寸、施工方法、辅助工程措施、临时工程等。可供广大设计与施工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软围岩地质特征及形变特征,采用形变量、形变时长等参数对围岩的扰动范围进行预判,从理论模型和计算模型两个维度分析了在软围岩地质区域进行隧道施工所具备的特定条件和技术,并以广西桂柳高速公路软围岩隧道区域为工程实例,对软围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横断面设计、力学参数分析以及实际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质情况复杂且富水的部分长大山岭隧道,通常会采用平行导坑作为隧道施工运输通道或运营期间的安全疏散通道,但就平导设置对隧道正洞地下水分布情况的影响尚无深入研究。文章在对现有平行导坑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不同水头高度、围岩级别、平导与正洞水平净距及竖向高差等因素,计算和分析了设置平行导坑对正洞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水头越高的隧道,设平导后水压力降低幅度越大;对于不同围岩级别,正洞水头降低幅度随着围岩渗透系数降低而增大,围岩条件越好,平导排水效应越明显;平导与正洞的水平净距选取可优先考虑施工组织及安全的因素,一般可取20 m左右;竖向位置的变化对水压力分布影响不大,竖向高差不必过大。  相似文献   

9.
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支护破坏和隧道塌方等事故。文章基于黄土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围岩级别、埋深和含水率下的黄土隧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Ⅳ级围岩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的量值分别集中在50 mm和35 mm以内,Ⅴ级围岩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则集中在60 mm和40 mm以内;(2)Ⅳ级、Ⅴ级围岩双线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形值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变形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含水量超过16%时变形增大明显;(3)基于拱顶沉降统计,提出Ⅳ级、Ⅴ级围岩黄土隧道设计预留变形量值范围可分别取7~9 cm和12~15 cm;(4)黄土隧道工程建设管理要点是提前梳理重难点工程,施工前严格方案审核,加强地表处理,施工时强化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严格变更设计管理,重点做好工艺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围岩分级系统。该系统以ASP.NET技术为基础,结合了数据库技术、支持向量机技术、MATLAB接口等技术,实现了掌子面围岩信息的编录存储、围岩级别的智能判别等功能,并能使设计、专家、业主等人员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及时了解到掌子面的围岩状况,对围岩级别进行综合判定,提高了隧道施工的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经验,阐述了挤压性围岩隧道的高地应力条件及挤压性围岩地质特征,提出了挤压性地层围岩级别分类的建议,并针对影响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围岩完整程度、层厚、地质构造及地应力等地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挤压性围岩隧道按相对变形、初期支护的裂损程度、软硬质岩、偏压、断面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提出了挤压性围岩隧道的设计及大变形的系统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福建省南靖县山梅公路甘芳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甘芳隧道在各种围岩级别条件下洞身开挖的主要方法及隧道的爆破设计与施工、钻爆参数的选择以及爆破效果等技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围岩是由地质环境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因子之间往往存在叠加效应与耦合作用,它们共同推动了隧道围岩的演化与发展,进而控制着不同围岩级别的空间分布。文章以滇西保泸高速公路老营特长隧道为例,基于分形理论,运用变维分形方法,对隧道围岩与地质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分布与断层、水系、地层岩性的因子间均呈现变维分形特征,且均呈2阶累计和分形分布;断层与Ⅴ类围岩的分维值最大,D_2=1.499 6,断层对隧道Ⅴ类围岩分布的控制最为复杂,影响程度最大;Ⅳ类围岩分布对水系特征最敏感,D_2=1.492 3;地层岩性对Ⅲ类围岩分布的贡献最大,D_2=1.464 4。总之,累计和变换分形的阶数及分维值的大小,能够从分形角度反映出不同围岩级别对地质环境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为深入研究隧道围岩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莲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基于现场的监测数据,采用动态增量优化反演分析的方法反演隧道围岩的岩体力学参数;利用反演得到的力学参数,结合施工过程对后续施工断面围岩的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能有效指导隧道的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也是隧道数字化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梅关隧道围岩级别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围岩分级是隧道结构设计的前提工作,也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技术.文章应用神经网络的联想记忆功能,以隧道围岩5个级别作为训练标本,建立隧道围岩与分级指标岩体完整性、岩块强度特性、结构面间的平均距离、结构面状态、岩体的水力条件和地应力场状态之间对应关系的BP判定模型,并将分级结果与模糊系统分级和地质勘查分级法进行对比,效果良好.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连拱隧道因地质条件差、浅埋、高跨比小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存在洞室围岩失稳变形破坏的隐患.因此,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的监控最测尤为重要.长春一延吉高速公路于木匠沟双连拱隧道采用侧壁导洞先贯通的施工方法.先贯通的侧壁导洞既可以作为运输通道又可以对围岩进行超前探测.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围岩收敛、围岩内位移、地表下沉等监控量测.及时指导设计变更和支护,确保了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标准,探讨了围岩的变形规律,介绍了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和分部开挖法等适用于不同围岩级别隧道的洞身开挖施工方法,并结合某公路隧道洞身开挖工程实例,分析了不同级别围岩开挖施工要点,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渝怀线重庆枢纽歌乐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利用各种预测、预报技术预测前方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注浆堵水及施工支护的各项参数,即保证了施工安全,也加快了施工工期,并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对堵水注浆段落进行了动态设计.  相似文献   

19.
雪峰山公路隧道围岩类别动态变化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采用弹性波波速还是隶属函数法进行分类,围岩均可归为Ⅳ、Ⅴ类。然而,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支护强度不足或支护不及时等原因,会造成围岩类别的降低。文章分析了这种围岩类别动态变化的成因,提出了识别围岩类别变化处的地质体特征及治理措施。此技术运用于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施工中,有效地预防了这类围岩类别变化的灾害发生,有益于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武至久治公路隧道地处高海拔软弱围岩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高海拔地区软弱围岩条件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施工采用新奥法和相应控制爆破技术,确定了合理的开挖方法,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开挖后喷锚支护及时跟进,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同时施工过程接受监控量测数据信息的动态指导,施工过程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