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岩 《北方交通》2006,(5):143-146
针对沈阳地铁一号线工程决策、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指出项目各阶段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风险项目,重点分析了几种典型施工方法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风险规避和预防的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
综合监控系统的联动功能可有效提高地铁的应急处理能力,减轻紧急情况下运营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操作错误,降低劳动强度,是地铁安全保证的核心,同时也是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联动功能,阐述其设计原则,并介绍联动的触发、控制方式以及配置管理,最后设计地铁运营中一些典型的联动预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临近运营地铁工程的基坑施工已不可避免。施工时如何控制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并将变形限制在安全运营许可的范围内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中结合福州地铁2、5号线金山站工程施工,通过临近营业线车站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控、现场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等措施,保障基坑施工安全和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金山站的车站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地铁建设工程中常遇到各类市政管线,尤其是在车站附属结构施工时,如遇到部分管线无改移条件或改移难度较大时,需采取暗挖下穿管线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随着土体的开挖,极易造成上部土体沉降,进而危及到管线的的安全。基于沈阳地铁九号线北二路站1号风道暗挖下穿市政管线典型实例,从施工方案、风险保护及暗挖计算分析等方面对该风险点进行了研究,可为类似工程的风险保护及施工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锡某泵站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跨越运营地铁隧道。为保证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施工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 2D和PLAXIS 3D模拟施工过程,预测了顶管法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在施工期开展了全过程的安全监测。基于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变形均满足规范中对隧道结构变形的控制要求;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形规律基本一致,顶管施工引起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变形表现为隧道隆起,水平变形相对较小,隧道收敛表现为横向压缩、竖向拉伸;顶管穿越施工引起下方盾构隧道上浮和轮廓收敛变形,隧道最大变形均发生在顶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隧道顶部上浮和轮廓收敛的监测工作。顶管法施工上跨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安全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临近地铁隧道的情况下,基坑的施工不但要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同时也不能影响临近叠加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因此,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在确保新建基坑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要控制好由于基坑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层扰动,保护临近叠加隧道的安全。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临近地铁隧道的环境,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所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其成果有利于指导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期临近高铁的运营安全,文章对桩周径向土体的沉降、水平位移、应力进行了全过程监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体水平位移与应力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全套管施工引起桩周浅层土体应力波动较大,深层土体应力波动相对较小,土体水平位移由浅及深逐渐缩小,其中钢套管上拔过程土体沉降明显。距离桩位8 m处土体水平位移与应力的相关性较强,影响范围由近及远逐渐衰减。监测结果可为临近既有线路的桩基施工安全保证及全套管灌注桩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兴建,新建工程上穿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工程大量增加,两个结构之间距离越来越近,有些甚至底板至结构顶板距离只有几十公分,施工风险极大。因此缜密、合理的监测设计方案对保证运营地铁安全将十分重要。既有线结构隆沉、位移、裂缝、轨道沉降和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作为反映结构安全的监测项目,在监测设计中必须给予重点关注。这些监测项目应该实现实时化,这样不仅可以知晓地铁结构箱体的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铁箱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小施工对既有线箱体的影响,确保既有线运营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川南城际铁路自贡富顺沱江特大桥主桥位于黄泥滩水电站库区内,与电站距离较近(距大坝仅约155~262m)。因此,桥梁建设可能对电站安全运营造成影响。以此为例,介绍了电站现状评估、桥梁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电站影响的安全评估方法,其中现状评估主要运用状态检查法和参数复核法,施工期安全评估主要运用规范符合性检查法,运营期安全评估主要运用动力分析法和专项评价法,从而形成在库区内建设桥梁对电站运营影响开展安全评估的整套方法,并提出减小或消除安全威胁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为桥梁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优化建议,为桥梁的施工和运营及电站的日常管理提供了指导意见,实现了电站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中央文化区J2~J3下穿通道下穿武汉市主干道路中北部,上跨武汉地铁四号线区间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周边管线众多,且临近汉街建筑物,设计的控制因素很多。介绍了中北路下穿通道的设计情况,分析了地铁隧道衬砌变形控制、浅埋暗挖施工、基坑涌水处理及管线保护的应对措施,总结了这类市区内复杂环境下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供类似隧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深圳地铁松岗站工程实际情况,对地铁车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进行了专项设计,并提出了施工安全用电技术措施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处置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已是目前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积极开展的研究课题。根据目前水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特点,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提出了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为进一步增强水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企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运营里程逐年增加,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能否及时做出反应关乎司乘人员和高速路运营管理人员的生命以及国家财产安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能否做出有效反应的前提取决于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执行。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有助于完善和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相关内容,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已经成为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地铁FAS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并简单介绍了FAS系统在地铁灾害情况下的联动关系以及FAS系统在地铁灾害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宁连高速公路老山隧道安全运营管理系统进行介绍,提出了老山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对隧道内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阐述的深圳地铁民治站临近既有线平南铁路,存在着严重的偏压问题.为确保平南铁路的运营安全和施工安全,施工时平南铁路侧路基加固采用钢管桩和袖阀管注浆.为确保基坑安全连续墙设计优化为1.2 m厚,同时增大入岩深度,深基坑开挖时严格遵守"竖向分层、纵向分段、随挖随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外部工程作业时常引发轨道交通工程变形,对地铁结构、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与轨道交通位置有交叉的工程中,外部工程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尤为突出。然而,市政、水利等工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与轨道交通交叉的部位,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以保证市政、水利等工程施工时下部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成为研究重点。以南京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上方河道整治拓宽工程为例,采取优化拓宽断面、河底格埂、预留核心土等措施,结合MADI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地铁保护监测数据进行论证,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期间有效控制了地铁隧道变形,可为类似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上方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建成区进行地铁明挖深基坑施工时,需对深基坑本身及其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或主干管线进行变形监测,以保证地铁基坑和周边安全稳定。基于郑州地铁轨道交通5号线康宁路车站明挖基坑工程,通过对项目概况和深基坑监测内容的分析,研究明挖地铁深基坑周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主管线沉降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施工环境改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9.
运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铁路应急预案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在分析铁路应急预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从预案全面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聚类分析,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以0.1~0.9的9级标度法为基础,提出一种"二次标度转换"的方法,获得更为公正准确的指标权重,并构建了铁路应急预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某铁路局专项应急预案为例,进行了预案评价的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应急预案的改进、调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圳地铁5号线深圳北站~民治站区间暗挖隧道临近平南铁路安全防护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详细的介绍了不同地质岩层段竖井施工方法,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