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北京地铁5号线区间渡线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西桥站—北土城东路站区间渡线区隧道为大跨度断面隧道,洞身穿越粉土层、粉细砂层,地下水丰富。隧道施工采用地表大口井降水,洞内采用超前管棚支护以及超短台阶法、CRD法、双侧壁导洞法、中洞法等施工方法,并采用增加横洞解决隧道断面转换难题。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一般采用双侧壁、CRD、CD和留核心土台阶法施工。而对于特殊的黄土围岩、大断面及多种工法的施工环境,常规监测方法及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需通过研究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测的项目、监测手段和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结论:以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测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及对10座大断面黄土隧道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将常规方法与非接触方法进行对比,将规范极限值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后,针对多种工法施工环境提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监测手段和方法,以及控制基准值。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上的隧道开挖断面积在150m^2以上,必须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才能满足建设需要。为此,本文以Ⅳ级围岩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埋深不同,对深埋情况下的台阶法和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浅埋情况下的CD法和CRD法等开挖方法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了超大断面隧道的基本受力规律,给出了适合于超大断面隧道的安全、经济、合适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大断面小净距隧道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及步骤时的力学响应研究,针对双侧壁导坑法、CD法、上下台阶法等几种施工方法对围岩变形、地表沉降、围岩应力、围岩稳定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适合软弱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对双侧壁导坑法采用不同的施工过程,分析比较确定出合理的施工程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春地铁6号线岱山公园站—飞跃广场站区间暗挖大断面群洞集中设置及相应施工2号竖井横通道"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系统阐述"横通道桩+盖板+支撑盖挖顺做法及竖井桩+支撑明挖顺作法"竖井横通道暗挖进入正线群洞的施工技术,以期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高桥、凤凰岭3座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分析与总结出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Ⅴ级围岩段采用CRD法开挖与施工的施工方法以及合理工序、步长、人员、机械设备配置,确定出切合实际的进度指标和各个工序的作业循环时间,并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隧道已成为高速铁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隧道CRD法施工,对大断面隧道优化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施工注意事项及超前地质预报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铁5号线兴庆路站至青龙寺站区间隧道在兴庆路站站后设置停车线,为同时满足左线停车和双线正常行车的功能需求,拟选用左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和右线(小断面)台阶法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针对该地铁隧道不同施工顺序采用二维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地表变形、衬砌内力和中间土体应力特征及规律,得出大小断面地铁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不同施工顺序对拱顶沉降和地表变形影响相差不大,而先行小断面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完成后对隧道拱腰收敛、衬砌内力及中间土体应力的影响较先行大断面施工的影响小,采用先施工小断面隧道的施工顺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易塌方,设计考虑采用侧壁导坑法,在现场施工期间,出现了施工进度慢,施做不到位引起的开裂变形甚至塌方等问题。基于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变形特性,结合传统矿山法、新意法、预切槽法等施工方法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不同工况下安全、快速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京地铁鼓楼站--玄武门站停车线段双洞隧道地表有建筑物、两洞小间距且其中一个为大断面隧道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法,并采用二维有限元理论分析,论证了工法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大断面隧道双侧导坑的上台阶、核心土的上台阶及小断面隧道的上台阶等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青岛地铁3号线宁夏路站—敦化路站化区间隧道上软下硬岩层段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对三种断面隧道施工沉降、衬砌结构受力、塑性区分布、断面开挖面积和配筋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隧道开挖断面进行综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拱部削尖马蹄形断面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且断面配筋面积最小,经综合考虑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为最优断面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穿越溶洞的施工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拟建的广州地铁5号线(草暖公园站———小北站)盾构区间工程为例,介绍盾构穿越岩溶段时的施工工序流程和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手段。鉴于目前各种地质预报手段的局限性,应在设计阶段加强地质调查和勘察工作,施工前还应有针对性的详细补充勘察,以求地质预报资料的准确性。探讨了穿越岩溶的施工预处理技术以及盾构在穿越溶洞段时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包西铁路通道建设中双绕段改造的施工过程,尤其是田庄至呼家塔车站间双绕段的方案优化和施工组织,详细介绍了双绕段施工组织的特点、难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武广客运专线金沙州隧道是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控制工程之一。由于金沙洲隧道开挖断面大,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迫切需要选择合理的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法这对于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现场监测表明,采用大包法进行斜井转正洞施工,围岩与支护结构安全可靠,保证了工期,施工质量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南京铁路新客站横跨南京地铁Ⅰ号线南京站站南区 8~ 13轴上方 ,二者同步施工。地铁上方铁路站房的主要荷载由转换托梁传递至桩基承载。转换托梁的最大截面为 3 0 0 0mm× 3 0 0 0mm ,含钢量大 ,混凝土浇筑困难 ,且有站房直径 12 0 0mm的钢管柱安装于托梁内 ,介绍大截面转换托梁与钢管柱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等断面隧道爆破技术在官地水电站过坝交通洞施工中的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非线弹性及线弹性本构模型,对长春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北京大街站区间双线隧道盾构施工中,在不同施工工序条件下地表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分析,得到了使得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最小的最佳工序,以期为长春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拱盖法的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洞内逆作工法是借鉴"明挖逆作"的施工理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其他分部开挖工法完成隧道拱部开挖与二衬拱盖施工,在拱盖形成后,隧道中下部断面通过永临结合的支锚体系和合理的施工组织,通过开挖支护与衬砌结构的逆作法施工减小工程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在隧道中下部断面施工阶段,沿隧道纵向、横向、竖向进行三维空间施工组织,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充足的施工作业空间.目前,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民安大道站主体隧道工程建设.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工法在降低工程风险、减小施工难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工期.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铁2号线上新区间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京地铁2号线上海路站—新街口站区间隧道所遇到的避免管线改迁、小间距群洞室、软流塑、富水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确保了该区间隧道的施工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技术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