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要求地下车站建筑消防设计执行地铁标准,但由于城际铁路列车编组长度较地铁长,造成其站厅公共区长度长、面积大,按照地铁消防设计标准,一般单岛车站需要在车站中部增设安全出口,或出入口通道与主体接口进行扩宽处理才能满足规范对于站厅疏散距离的要求,一般两线换乘站站厅公共区建筑面积超过5 000 m2,需要进行防火分隔,并增设出入口或安全出口。从建筑防火的目的及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国内相关规范及以往地铁火灾案例开展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建筑防火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命安全,其次是财产损失可控;站厅公共区面积控制主要与财产损失相关,公共区疏散时间主要与生命安全相关,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对可用疏散时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车站使用功能、投资、运营管理、消防设置配置情况等因素,建议车站站厅公共区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疏散距离可增加25%,车站站厅公共区建筑面积按10 000 m2控制。  相似文献   

2.
武黄城际铁路为设计时速300 km客运专线铁路。其中鄂州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桥梁全长3 456.61 m,全桥经过鄂州市主城区,垂直上跨既有武九铁路鄂州车站,在武九线鄂州站侧面以高架站形式设立鄂州城际站。在T形换乘形式的高架站内桥梁设计首次采用了桥建合一结构形式。介绍鄂州特大桥的设计并重点介绍了鄂州城际站桥梁设计特点:箱梁以整孔箱梁为主,桥墩采用流线形式圆端形桥墩,高架车站内下部结构采用三柱式刚架墩,站台梁及轨道梁均布置在同一桥墩上。  相似文献   

3.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际铁路地下站站厅的合理规划与布置,一方面能够保障城际铁路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文章选取城际铁路地下站中较为典型的四川省成灌线离堆公园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设计图纸和实地调研,确定离堆公园站站厅平面布置与功能分布位置。再从旅客使用角度出发,采用行为地图的研究方法,总结出旅客在站内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行为地图研究结果,分析站厅平面布置的合理性,提出相应的优化意见,对日后城际铁路地下站的站厅平面布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际铁路的不断发展,高架车站被广泛应用,以肇庆东站为例,介绍了"桥建合一"体系高架站站台梁的设计。肇庆东站为带配线的四线岛式站,站台梁采用7跨30m简支梁布置方式。为保证抗扭刚度及节省空间,站台梁截面采用双箱单室截面,通过计算确定了站台梁的构造尺寸及钢束布置方式,并对站台梁设计和施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北京北站新貌 2009年1月16日上午11时,经过3年多紧张改造,新北京北站正式启用. 北京北站新站房按照最高聚集5000人规模设计,由售票、大厅、候车、出站厅等客运服务部分、车站管理服务用房及设备用房组成.主站房地下二层,地上六层,其中地下二层为设备用房、布置电力、空调、水泵、热力站等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与西直门交通枢纽地下一层人行广场直接连通、布置售票、进站厅、候车区和出站厅.主站房首层主要为地面进站旅客服务,首层中部为综合性大厅、大厅中布置售票、进站、候车等功能.首层大厅东侧为贵宾候车室、西侧为卫生间和其他服务用房.主站房东西两侧为6层办公及其他用房.其中二层为软席候车区和茶座候车区,三至六层为办公和管理用房.  相似文献   

7.
城际铁路尽头式折返车站的站前设计过程中,为减少地下车站隧道的设置长度,控制和优化工程建设投资,将城际铁路尽头式折返站的折返线路长度控制在较小范围,难以满足站后专业的信号设备布置要求。通过动车组的制动相关参数、地面控车设备的相关参数,结合现有的相关技术条件,采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车载ATP的相关逻辑等方法,研究城际铁路尽头式折返线信号机、应答器、车挡、轨道电路等信号设备的技术标准,分析城际铁路尽头式折返线信号设备布置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依托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与既有1号线换乘的三阳路站,从公铁合建方案、站台方案比选、换乘方案等方面对公铁合建地下站与未预留条件既有高架站的换乘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充分利用公路隧道下部空间布置站厅及设备,并设置轨下通道进行换乘,可大幅缩小车站规模,节省投资。通过设置换乘专用通道代替地面厅,实现城市核心区有效换乘,乘客经由7号线地下二层直达地面,通过三阳路与京汉大道交叉口设置的市政过街天桥实现付费区换乘,同时满足行人非付费区过街需求。方案研究整体合理,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结构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高架站轨道层为"房桥一体"的框架结构,该层正上方及正下方均设置旅客候车区.列车到发及通过时引发的振动传递至站台、车站办公场所及候车厅,会影响候车旅客及车站办公人员的舒适性.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车-轨-站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列车通过时无砟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不同刚度隔振垫的减振效果,并对减振无砟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际铁路的特点,分析了城际铁路的运营现状。结合城际铁路工程实际条件,对区域性城际铁路中心设备的规划布置方案进行了论述,有利于适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需要,降低建设成本,避免各线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指导后期城际铁路信号系统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工程实践,分析地铁地下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且面积超过单线标准车站站厅公共区面积2.5倍时,其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性能化设计分析所采取的消防措施.提出量化站厅公共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限制车站内商铺的总面积、强化防火分隔和防排烟系统、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建议.推荐站厅层起火工况下,站台层滞留乘客通过列车往下站疏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果,以郑州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FDS(火灾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下的火灾数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在安全疏散时间内,除了着火点周围3 m区域范围,其他位置均能够满足乘客的安全疏散要求;火灾时,相比排烟管道设置在站厅层公共区围护结构两侧区域,排烟管道在站厅层公共区中部区域时更有利于乘客的安全疏散;在进行排烟设计时,站厅层公共区易发生火灾部位周围沿站厅层长度方向上12.6 m范围内、宽度方向上6.45 m范围内不应设置排烟防火阀。  相似文献   

13.
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会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既有铁路资源布设城际铁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对城际铁路引入城市的站址选择、引入方式和车场布置形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不同引入方式的优缺点。城际铁路引入城市方式的决定因素是客运站站址,站址的选择优先考虑引入既有主要客运站或辅助客运站,次之为其他条件好的车站或独立新建。城际铁路按其引入城市内的线路走向和既有铁路的关系,可采用并行、并线、分线引入3种方案,按线路的空间形态有平面、高架、地下3种方式。车场布置有贯通式和尽端式两大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引入既有客运站可采用分场或共场布置,新建车场有地面、地下、高架3种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介绍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设计选型,通过对岛式车站和侧式车站设计介绍,对2种型式的车站客流特点、站台至站厅提升设备布置、车站的管理与使用、与区间的衔接、高架车站的景观、环境及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侧式车站型式更适合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连镇铁路为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为250 km/h,为有砟轨道线路。沪宁城际铁路设计速度为300 km/h,为无砟轨道线路。连镇铁路在丹徒站接轨沪宁城际铁路。由于丹徒站未预留接轨条件,因此接轨方案十分复杂。结合运输需求,通过方案比选,选用了合理的接轨布置方案;结合列车控制技术要求,通过调整信号设备布置,改造后的丹徒站可满足单方向进路16节编组动车的停靠要求;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施工期间可以满足沪宁城际的正常运营的要求。该接轨案例在国内十分罕见,除了土建工程外,"四电"工程迁改及过渡也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6.
城际铁路到发线有效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到发线有效长的原始定义,提出影响城际铁路到发线有效长的4个组成因素———列车长度、停车余量、安全防护距离、警冲标至绝缘节的距离。针对这4项影响因素逐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城际铁路设计实际在有到发线中间站、无到发线中间站及尽头式终点站3种车站布置形式下进行实例计算,初步得到了城际铁路到发线在不同组织模式下的有效长度,得出了城际铁路中间站不同布置形式下的到发线有效长。。  相似文献   

17.
田青 《铁道勘察》2013,(3):82-84
对城际铁路高架区间跨越城市主干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主要技术标准、截面尺寸设计、结构内力计算等进行了介绍,旨在通过本工程的设计研究,对今后城际铁路采用ZC荷载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袁娟 《铁道工程学报》2012,(4):76-80,85
研究目的:在城际铁路技术标准尚未形成的前提下,提出将CTCS-2应用于城际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思路,为城际铁路列控系统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对CTCS-2体系进行优化和少量改造,可满足城际铁路的运输需求,将CTCS-2应用于城际铁路方案可行。(2)对CTCS-2的优化方案:将CTCS-2应用于城际铁路,由于站间距较小,工程投资较大,采用多站合用一套联锁设备和列控中心设备的方式,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3)改造方案:通过增加车载ATO单元和少量地面应答器,对CTCS-2的地面和车载设备进行适当改造,能够实现ATO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地铁运营组织设计中,车型及列车编组方案往往由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预测客流量及乘客出行需求决定,而不同的列车编组方案对应的标准车站土建及系统规模相差较大,车站公共区标准布局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常规列车编组方案的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布置总结研究,对柱网体系、公共区规模、站内设施布置进行探讨,提出符合列车编组特点的车站建筑布局,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滨海新区轨道交通Z4线某U形轨道梁高架车站,建立弹塑性分析有限元模型,根据安评报告给出的地震时程曲线,分别对轨道梁下联接墩、无站厅层墩和有站厅层墩进行罕遇地震下桥墩地震响应分析及延性抗震设计。结果表明,地震激励下,各墩均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研究得出的高架站桥墩弹塑性分析方法和延性抗震设计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U形轨道梁下桥墩延性抗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