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已成趋势,综合性交通枢纽越来越多。在设计中,交通枢纽建筑具有功能多样、专业繁多、接口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其不同空间效果和功能使用要求,综合管线设计越来越重要。从综合管线设计原则出发,结合京张高铁清河站管线综合设计实例,阐述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和重难点。并以BIM技术在碰撞检查、验证复杂空间、解决净高、优化设计、三维交底5个方面的优势,分析BIM辅助设计的必要性。最终说明综合管线排布可以保证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从工序上指导施工:通过BIM技术深化设计,对提高设计准确性,提升管线施工效率和安装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线综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室外管线种类多、涉及专业多、受制约因素多,其综合管线设计一直是车辆段工程的重难点。通过对广州地铁厦滘车辆段室外管线交叉时的避让原则、管线规划、管线交叉节点处理等关键设计方法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为做好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在各专业管线施工图设计开始前应提前做好管线走廊规划、电缆沟规划、重力排水干管(沟)走向及控制标高规划,预留煤气管道的敷设空间;在设计中应重视管线交叉节点的处理。在厦滘车辆段的工程实施中没有出现因综合管线处理不当而引起设计变更,实践证明该段综合管线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三维设计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铁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设计与配合施工的经验,基于三维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构建了由逻辑架构、网络拓扑结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组成的地铁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三维设计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应用表明,所构建的解决方案可行、有效,为地铁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三维设计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运维中存在的隐蔽性强、交互错杂、信息割裂、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与状态监测的车辆段室外管线智能管控设计技术方案。首先,通过BIM技术建立车辆段管线地下管网三维模型,并将管线的各类信息(位置、材质、规格等)以数据化的形式存储在模型中,实现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和管线数据信息化;然后,通过管线监测控制方案设计,在各类管线关键节点安装智能仪表,实时采集管线状态数据,经过后台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分析,监测分析管线运行状态,开展管线故障预警及故障诊断,利用电动阀门实现故障情况下区域阀门的自动开启及闭合,实现管网状态的实时监测,降低管线故障对车辆段生产作业的影响危害;最后,搭建管线信息数据库和智能管控软件平台,数据库集成管线的运维、能耗、实时监测数据,软件平台将各管线专业信息相融合,形成一个各管线专业集中统一的管理和监视界面终端,集成管线三维展示、状态数据展示、故障报警提醒、智能派单等功能,减少人工作业,提高管线管理效率。研究成果可以为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运维管理提供借鉴,给车辆段基础设施资源的建设、规划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南阳东站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对站房内的各机电专业设备建立三维族库模型,对各专业的管线进行排布,开展碰撞检查,对碰撞管线进行优化,实现管线的最优排布。通过现场验证证明,运用 BIM 技术能对现场的施工组织进行合理安排,直观把控施工进度和质量,有利于减少返工和复工情况的发生,在节约成本、节省工期的同时,实现参建各方对项目的可视化、精细化管控,为南阳东站项目如期、保质完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陈浩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1):106-112
以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综合管廊为例,探讨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协同设计的优势与问题。首先按照集约适度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调整舱室布局、优化管线安装检修空间和检修通道的方式进行优化标准断面设计;然后通过对综合管廊通风间距及逃生口的创新设计,减少通风井及地面逃生口数量;最后利用施工竖井整合通风口、吊装口、逃生口、出入口等地面构筑物,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舱室布局、管线安装及检修空间,管廊断面面积得到有效缩减;通过对通风间距、逃生口的设计优化以及对地面构筑物的整合,减少了对城市景观的不利影响,为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协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时,存在无法直接通过BIM生成二维图纸或是生成的图纸难以达到出图要求的问题,严重降低了BIM设计效率。通过对室外综合管线出图过程进行研究,对其前期准备工作和出图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制定统一的出图标准,实现室外综合管线BIM快速生成二维图纸,大幅提高BIM设计效率和质量。该成果已应用于国内多个铁路机辆检修基地的室外综合管线设计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铁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地铁安装中引入BIM技术,将二维设计图整合成三维立体图像,并且直观地对原管线综合设计部分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石龙路站、大连地铁1号线春光街站中建立BIM模型,有效解决综合管线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综合管线设计是地铁车辆段设计的一大难点,也是地铁车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之一。通常综合管线是在各专业完成施工图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因此每次综合管线设计的工期都非常短。目前传统的综合管线设计思路及方法已不能满足设计需要,为了较好地解决综合管线设计周期短、质量要求高的难题,推出新的综合管线设计方法尤为迫切。研究结论:通过地面车辆段、双层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的归纳总结,提出采用反推法设计综合管线。采用反推法设计综合管线,将缩短地铁车辆段综合管线设计周期50%,提高了设计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在地铁车站综合管线设计时,主要遵守"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管线检修、维护、扩展多的应放在下方,介绍了综合管线安装的控制原则,对现场施工安装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铁车辆段电力外线的整合和规划,充分利用复杂狭窄的管线空间,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室外各电力管线合理敷设,对各种敷设方式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车辆段的室外照明设计,对今后的室外照明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室内综合管线设计是地铁车辆段管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室内综合管线设计主要基于二维图纸。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手段,将三维设计引入地铁车辆段室内综合管线设计,旨在从设计上避免管线差、错、碰、漏等现象发生,阐述了三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了室内综合管线的三维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曹庄动车运用所为例,分析了大型动车运用所的供电方案;从景观设计、道岔布置、悬挂安装3个方面论述了接触网平面布置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叙述了接触网与检查库、洗涮库、临修库及镟轮库、踏面诊断棚、站场排水沟、综合管沟接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牵引电机检修流水线工艺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铁道机车车辆》2012,32(3):114-117
介绍了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牵引电机种类及参数,以及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牵引电机的检修任务、设计原则、检修流水线组成;结合武汉、广州、上海等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牵引电机检修流水线设计实例,总结并归纳出牵引电机检修流水线的工艺设计总体平面布局图以及检修流程图,并对各检修流水线能力及关键瓶颈工序进行了能力核算。  相似文献   

15.
北京动车段场站布局总体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北京动车段的设计实例,论述北京动车段的功能定位、作业流程,分析北京动车段段址选择各方案的优劣,同时结合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论证北京动车段的车场布局方案,对于北京动车段内的各主要线路的选择及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揭示了铁路动车段、所设计的核心及关键,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比不同BIM软件在管线三维建模方面的优缺点以及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互模式,以某动车运用所检查库压缩空气管线平面及立体图为基础,分别在CATIA和REVIT等BIM平台上建立了压缩空气管线、阀门三维信息模型,并梳理了采用SOLIDWORKS和REVIT等软件建立的机辆设备三维模型,通过 IFC 格式的转换和 IGS格式的轻量化后,导入CATIA平台的步骤和流程;为了高效管理三维信息模型,提高动车段所机辆设备建模效率,阐述了在CATIA平台中,三维模型信息属性的添加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CATIA平台的机辆设备BIM三维信息参数化模型库,极大地方便了机辆设备模型的批量管理、批量建模和批量修改。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在西安动车段项目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论述动车段的主要功能,简明介绍西安动车段整体工程概况和DCDSG标项目室外综合工程的特点。由于该项目室外综合工程错综复杂,决定应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来弥补传统工作模式的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各专业间沟通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和周期的目的。首先建立室外工程BIM模型,利用BIM技术强大的可视性、虚拟性和优化性,对图纸进行复核,及时发现图纸问题并纠正;然后进行碰撞检查计算和设计方案优化,降低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返工风险,减少材料浪费。实践结果表明,BIM技术在本工程深化设计中优势明显,为推动BIM技术在站场类项目相关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基本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车段承担动车组高级修作业,是保障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延长动车组续航里程的重要设施,动车段工程设计是高速铁路设计技术的重要课题。在成都动车段工程设计中,基于既有路网规划,测算全路动车组检修数据,发现存在检修能力缺口,大胆提出需补强路网检修能力,增设成都动车段;根据成都枢纽布局特点,首次提出"两站一段"的段址选择模式,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工艺技术因素,避免与市政道路干扰;创新采用大量工程技术,比如转向架流水修采用"直线型径路流水修,关键工序双工位补强"方式,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库内地基方案等。成都动车段工程技术创新,完善了工程设计,积累了动车组检修技术经验,继承发展,为其他动车段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