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瓦日线作为我国铁路"货运增量行动"增量效果最显著的"六线六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分析瓦日线线位和运力优势,提出当前货运增量的制约因素,从完善运价调整机制、降低物流成本、加快集疏运短板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基本原理、层次划分及协调关系、规划布局实践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他运输方式及国外铁路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组织、货运组织模式发展方向,提出我国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原则,并对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瓦日线是国家铁路网中重要的"西煤东运"能源运输通道,增量潜力巨大。为促进瓦日线货运增量,在阐述瓦日线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专用线建设进度滞后、下游接卸能力不足、车流结构欠合理、机辆运用欠匹配、设备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等存在问题,提出实现瓦日线货运增量对策,即:加快专用线及装车点建设,实施接卸能力适应性改造,扩展运力辐射范围,增强机辆和设备保障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方案等释放瓦日线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效益,为重载铁路和合资铁路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货运趋势增长和公路转移运量的需求,需要对环渤海港口集疏运铁路运输通道进行优化布局。通过分析环渤海港口布局、吸引范围、功能定位和港口吞吐量,以及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现状,提出目前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环渤海港口铁路货运增长和公路转移运量需求为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规划年度环渤海港口铁路运输需求总量。最后根据货物需求总量及能力适应情况,给出环渤海地区主要疏港铁路通道的扩能方案。  相似文献   

5.
曹妃甸港作为毗邻京津冀城市群的北方大港,是响应国家“公转铁”的重要支点。在阐述曹妃甸港集疏运系统布局及集疏运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曹妃甸港集疏运存在的问题,从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作业效率及能力、打造曹妃甸疏港矿粉“公转铁”等方面,提出曹妃甸港“公转铁”发展策略,促进曹妃甸港铁路发挥全要素生产力,合理配置运输资源,加快推进曹妃甸港“公转铁”物流体系建设,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能力和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三年增量行动的收官之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叠加影响,今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社会货运总需求增速放缓。针对新形势下铁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运输制约因素等限制货运增量问题,阐述新形势下铁路货运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货源组织、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增强运力保障、提升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实现铁路货运增量目标的行动对策和措施,为完成铁路货运三年增量行动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浩吉铁路开通运营后,配套集疏运系统成为影响"北煤南运"通道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分析浩吉铁路运输市场的基础上,阐述浩吉铁路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集疏运系统建设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在加快建成沿线区域战略装车点、构建多式联运协调联动系统、完善货场物流布局及设施设备、构建铁路第四方物流集成平台等方面提出集疏运系统建设的对策,促进浩吉铁路集疏运系统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8.
龙头港作业区是重庆四大枢纽港之一,港区内配套建设铁路集疏运中心,综合考虑了涪陵区货运布局、货物流向、运输组织、地质条件、工程经济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比选分析确定港区铁路集疏运中心接轨方案和厂站平面布置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运输结构性调整政策持续推进、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货运增量目标,需要继续优化铁路调度指挥策略。结合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实践,从货源需求、铁路运输能力、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铁路货运增量的制约因素,提出铁路货运增量调度指挥优化对策,即:优化调度计划编制质量、提升车站作业效率、改善移动设备运用方案、调整施工方案、强化汛期运输能力调整、加强淡季货运营销,以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为实现铁路货运增量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满足铁路零散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发挥铁路运输优势,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铁路零散货物运输客户满意度,实现铁路零散货物运输增量目标,在阐述北京铁路局零散货物运输现状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提出加强运输时限管理,加大物流配送管理,提高货损理赔质量,加大货运基础设施投入,完善95306系统功能;从货运服务质量管理方面,提出推进货运服务质量能力提升,加强货运监察队伍建设与管理,强化客户服务监督,开展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等对策,为铁路零散货物运输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公转铁”机遇带动下,北京局集团公司将货运增量重点由煤炭转向“三港三品类”,进行运力资源倾斜。分析“三港三区域三品类”货运量、装车卸车,从运输价格、运距结构、运力匹配、装卸车组织、环保政策、路企双方设备能力等方面分析货运增量影响因素,提出“三港三区域三品类”货运增量对策,即:增强货运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强运输组织释放“三港、三区域”运能、调整作业方案实现效率提升、依托“公转铁”政策支持优化运输结构、落实专用线扩能改造助力货运上量,提升“三港三区域三品类”市场竞争力,满足货运增量需求,实现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能源结构调整、“公转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浩吉铁路开通、唐呼铁路能力逐步释放,重载铁路运输需求分布发生变化,大秦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主要重载铁路运输通道,其需求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阐述大秦铁路上、下游行业发展和运输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市场供需、竞争环境及铁路内部等方面分析影响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的关键因素,结合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研究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变化,对决策项目投入、保障货运增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铁路局货运营业站布局及运量情况为基础,阐述铁路货运实施集约化运输的优点,分析集约化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北京铁路局建立货运集约化运输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优化货运营业站布局调整,建立集约化装车基地等实施集约化运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铁路枢纽地段地形复杂,客货运大小车站相连,且线路较为密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客货混跑铁路纵横交错,因此GSM-R移动通信系统除了在前期设计阶段中进行相应规划外,在后期GSM-R网络编号方案中需要对既有线路进行分析,同时对本线数据进行合理编制。结合郑州铁路枢纽的实际情况以及相邻线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对郑机城际铁路GSM-R网络编号方案当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相应分析,最终形成郑机城际铁路GSM-R的网络数据报表。通过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合理的GSM-R网络编号方案,可以充分利用GSM-R系统的既有资源,同时可以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铁路各项运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进入200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顺利实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实现重大突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深化发展,运输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青藏铁路运营管理经受了重大考验,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客货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运输安全保持相对稳定。2007年的后7个月,全路运输系统要建立完善提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继续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充分发挥新图效应;大力提高客货服务质量,努力塑造铁路新形象;紧紧围绕运输生产力发展,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适应和谐铁路建设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运输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公转铁”运量持续增加,我国铁矿石运输发展对铁路货运增量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我国铁矿石市场产需运现状,分析铁矿石铁路运输情况,针对当前铁路铁矿石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铁路铁矿石运输发展对策措施,即:加强港口后方通道衔接,提高海铁联运比重;推进企业专用线建设,强化铁路“门到门”服务;积极推进“重去重回”运输,提高车辆运用效益;打造专业型物流节点,创新铁路冶炼物流体系;采取“库前移”策略,创新“干线运输+区域配送”模式;大力发展协议运输,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铁路货运工作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提升的保价服务质量要求,在分析既有货运事故理赔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应用北京铁路局货运保价信息管理系统。阐述货运保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开发技术环境和功能模块,并对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集满铁路主要承担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至中国河北及以远地区的煤炭运输,引入集宁铁路枢纽有利于集宁地区铁路运输网络的完善和发展。通过阐述集宁铁路枢纽内在建和规划项目,结合集满铁路运量预测分析,根据集宁地区既有站现状、货物运输通道及方向等情况提出3个接轨点方案,即芦家村站接轨方案、庙梁站接轨方案和三岔口站接轨方案,通过从线路长度、方案工程难易和工程总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芦家村站接轨方案,为集满铁路引入集宁铁路枢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路网规划、六安景铁路的功能定位、所承担的运量,通过分析直通货流的运输组织方案,对各个换重点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确定六安景铁路的牵引质量、到发线有效长等技术标准提供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