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港口铁路集疏运发展不足的实际,在分析港口铁路集疏运优势基础上,从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与港口规划相协调、港区铁路与港前铁路运能相协调两方面阐述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方法,提出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管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作为港口的集疏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与港口作业效率密切相关。鉴于董家口港区详规刚刚起步,为统筹优化港口布局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废弃工程,并为港口及临港工业区发展留有余地,特开展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疏港铁路规划研究。研究结论:董家口港区内部可考虑设置港湾站、港前站、物流中心站,其中港湾站至港前站是疏港的主要通路。外部通路可选择青连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由于这两条铁路均为拟建项目,外部集疏运通路选择与两条线建设时机密切相关。若两线同时建设,可考虑首选青连铁路,再视港口和临港产业区发展情况,适时考虑与山西中南部铁路联通。  相似文献   

3.
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限制坡度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服务于温州乐清港区集疏运和临港工业及沿线地区经济,通过金温铁路向西连接浙赣铁路,是港区联系并辐射内地的后方通道;项目由地方全额出资建设,且黄田至绅坊段为规划沿海货运专线的组成部分。限制坡度研究结合项目功能定位、近远期运输需求、路网相邻线路技术标准、运量特点、工程投资等诸多因素进行了6‰、6‰/9‰均衡坡、黄田至绅坊段6‰、其余区段9‰的多限坡方案论证比选,推荐适应路网既有和规划线路标准,符合项目建设特点和建设规划,工程投资省的黄田至绅坊段6‰、其余区段9‰的限制坡度方案。  相似文献   

4.
防城港港区既有铁路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为满足港区规划新增运量的运输需求,需对港区铁路改扩建方案进行规划研究。在详细分析港区既有铁路、运量预测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港区设置3个车场和设置4个车场两个方案。通过对三场、四场方案的深入研究比选,推荐三场方案作为港区铁路规划方案。推荐方案不仅能满足港区未来新增吞吐量的集散需求,也对西南铁路出海大通道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港区规划和临港经济区规划2个方面阐述太平湾港区概况,分别从太平湾港铁路货运量、太平湾临港经济区铁路货运量和太平湾港区铁路货运量3个方面预测太平湾港区铁路货运量,研究太平湾港区铁路总体规划的思路及原则;从港区内部铁路走向和区域内部车站设置2个方面提出太平湾港区铁路总体规划方案,以满足太平湾港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大连港口和铁路作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区域性的运输、货物集散、物流中转等任务。实现港铁一体化发展,要降低流通成本,畅通流通体系,建立适合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连铁路运营模式。通过对大连港铁集疏运状况的综合分析,明确大连铁路要适应港口规模的扩大和运输结构的调整,必须提高枢纽及铁路的集疏运能力。  相似文献   

7.
丁浩 《铁道货运》2023,(4):15-21
为响应国家一流强港及运输结构调整战略部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内外开放大格局,积极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优化提升港区集疏运能力,通过分析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其在集疏运能力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疏港铁路支线能力、打通干线通道及枢纽堵点、完善海铁联运站点布局及扩能改造、实现集装箱海铁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共5个方面的策略措施,全面提升“铁路节点+通道+网络枢纽+港口”集疏运能力,强化港口集聚辐射力,推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铁柱 《铁道货运》2012,30(8):14-18
根据鲅鱼圈港区概况和鲅鱼圈铁路车站现状,分析鲅鱼圈站到发线能力和解编能力,结合港区铁路运量增长情况和鲅鱼圈港区总体规划,在满足近远期港区铁路运量的基础上,研究了鲅鱼圈站扩建和范屯站扩建2个方案。重点对各方案的车站分工、行车组织、服务港口、工程规模和投资规模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分析,最终推荐扩建鲅鱼圈站,范屯站仍为预留湾港站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对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基本原理、层次划分及协调关系、规划布局实践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他运输方式及国外铁路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组织、货运组织模式发展方向,提出我国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原则,并对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集疏运系统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既有港区铁路集装箱场设计方案铁路部门和港区往往有不同意见,经常会影响到铁路建设的正常进行。以宁波穿山港铁路穿山港站集装箱场设计为例,通过对穿山港区集装箱作业流程和穿山港站承担铁路货流特点进行分析,经比选推荐铁路集装箱不进港区堆场方案。该方案通过采取调整穿山港区海关卡口位置等有效措施,也能达到进港区堆场的效果,并对铁路集装箱的车流组织和海铁联运作业流程进行论述。该设计思路对既有港区引入铁路运输时的场站规划及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货运趋势增长和公路转移运量的需求,需要对环渤海港口集疏运铁路运输通道进行优化布局。通过分析环渤海港口布局、吸引范围、功能定位和港口吞吐量,以及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现状,提出目前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环渤海港口铁路货运增长和公路转移运量需求为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规划年度环渤海港口铁路运输需求总量。最后根据货物需求总量及能力适应情况,给出环渤海地区主要疏港铁路通道的扩能方案。  相似文献   

12.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选线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蒙华铁路)的设计,针对本通道路网规划、功能定位、集疏运系统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环保水保要求、施工运营安全等特点,对铁路集疏运区段、复杂山区、复杂地质地段等线路方案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本项目的选线思路和方法,应注重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工程选线等综合选线,对于环境敏感点首先考虑绕避方案,并进行多方案论证,做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介绍呼和浩特—准格尔—鄂尔多斯铁路概况(简称呼准鄂铁路)、区域路网内既有铁路现状和在建铁路规划,以及区域路网内各铁路功能定位。从通过运量和地方运量方面分析呼准鄂铁路运输需求及流向,提出东胜东站、点石沟站、布尔陶亥南站、大院东站和大路西站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呼准鄂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建设项目,提出近期重点建设大路工业园区大路西装车场和点石沟煤炭装车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黄骅港综合港区既有散杂货码头与邯黄铁路有效衔接发挥港口与铁路的整体功能,在港区总体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规划条件与建设条件、近期工程与远期工程的关系,通过对散货码头铁路专用线接入邯黄铁路方案分析研究,提出散货码头临时连接线方案,并进行多方案比较论证,以期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概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结构现状,分析上海港集装箱公路、水路、铁路集疏运体系,提出构筑上海港海铁联运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市和港口融合互动等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最后阐明港站分离条件下、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下上海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浩吉铁路开通运营后,配套集疏运系统成为影响"北煤南运"通道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分析浩吉铁路运输市场的基础上,阐述浩吉铁路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集疏运系统建设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在加快建成沿线区域战略装车点、构建多式联运协调联动系统、完善货场物流布局及设施设备、构建铁路第四方物流集成平台等方面提出集疏运系统建设的对策,促进浩吉铁路集疏运系统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左琼  宗岩  魏然  徐萍 《铁道货运》2013,(5):21-26
青岛港港口铁路集疏运系统由青岛港内部铁路系统、港联线系统、港前站黄岛站系统和青岛港的后方铁路通道系统构成。在对青岛港集疏运量和货源货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青岛港铁路集疏运能力的适应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对港前站黄岛站和后方铁路通道提出能力强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惠汝波 《铁道货运》2013,31(8):10-15
概述日照港区铁路现状,针对山西中南铁路通道万吨列车进入日照港的运输需求,提出日照港铁路万吨列车引入日照港Ⅵ场、Ⅱ场和万吨列车经日照站进港的3个改建方案。在分析港口翻车机卸车能力和各方案卸煤系统能力的基础上,对3个方案在主要工程量、作业流程、与港区规划衔接、地方政府、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推荐采用万吨列车引入Ⅵ场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何向国 《铁道货运》2013,31(8):16-19
在阐述曹妃甸港区总体规划和曹妃甸新区铁路的基础上,分析曹妃甸物流园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影响布置等因素,探讨物流园区铁路布局方案,并合理确定适应地形条件、满足运输需要、符合规划的物流园铁路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港口铁路规划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港口铁路建设方案、接轨方案、线路走向及港区布置方案等规划设计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广西钦州港大榄坪3#—8#泊位铁路专用线设计实例进行运用解析,以期为新建港口铁路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