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城轨线路运营时段前车底空驶出场路径与时刻表综合优化问题,给定运营时段内运行图和车底交路,路径问题指派运营时段初列车需要车底的配属车场及其运营时段前从车场到列车始发站的出场路径,时刻表问题确定车底在其选择路径上途经车场、中间站和折返站的到发时刻。通过网络抽象提前生成所有列车的可行车底出场路径,以车底出场总空驶距离和总空驶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车场和车站能力,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避免车底在途不必要停站,设计两阶段算法,对出场方案进行二次优化。采用大规模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武汉光谷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的线路方案选择、行车组织方案确定,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信号系统等主要设备系统针对互联互通6个交路运营开展的方案设计和产品研发;结合实际运营效果,阐明有轨电车采用多交路运营的优势,即相对地铁,可以让不同方向的乘客选择不同的交路,极大地减少换乘,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练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1):104-107,111
简要说明在车场出库能力提升的需求下,基于计算机联锁的车场进行ATC(列车自动控制)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对基于传统计算机联锁的非ATC车场实施ATC改造的总体方案,详细阐述了对信号系统及其他配套专业进行改造的目的 、方式及过程.对信号系统可采用的2种改造方式(升级改造、整体更新改造)进行比选分析,整体更新改造方式与升级改造方式相比更具优越性.通过对传统车场进行ATC改造,列车单线出场正向最小行车间隔由原来的3 min压缩至2min,车场出库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运行方案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列车,是根据客流预测和车辆配属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运营方案。阐述了开通大小交路后所采取的运营调整措施,包括运营列车调整措施,以及在车站和列车两方面所采取的客运组织措施。最后对1号线开行大小交路的运营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铁2号线实现了信号系统对屏蔽门的状态监督与开/关控制。重点描述了信号系统和屏蔽门系统接口的设计原则、功能以及信号系统(CBTC)与站台屏蔽门系统之间的安全控制与联锁关系。信号系统与屏蔽门系统接口的合理设计与运用,确保了列车在站台精确停车,实现了屏蔽门、车门的联动。对于实现行车与乘客乘降的安全,提高地铁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列车交路设计问题在于确定线路在给定时段运营的交路条数,以及各交路的折返站、列车编组和开行频率。根据线路折返站布置,生成备选交路集并构建服务网络,使用最优策略对服务网络进行客流分配,描述乘客对不同交路列车的选择行为。考虑线路运营组织及能力限制约束,以运营企业成本与乘客等待时间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在备选集中挑选交路,并确定各交路的列车编组及开行频率。将模型线性化,并提出服务网络简化方法,缩减模型规模,提高求解速度。以某规划线路为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列车交路数量与列车编组类型进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时段初许多列车需由从车场始发的车底来担当,由此,运营时段前许多车底集中从车场出发,通过直达或折返路径直接空驶至担当列车的始发站。本文探讨具有多交路、多车场和多车型的车底运用问题,为运营时段初各列车所需的车底指派配属车场和对应的空驶出场路径。以总空驶距离最小为目标,考虑车场检修和出车能力以及折返站能力等限制,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的规模只随车场、折返站和列车的数量呈多项式增长,采用商业优化软件便可快速求解大规模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在解的质量上优于现场的经验方法,且通过开放未启用的折返站或延长车场的可用出车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车底的总空驶距离。  相似文献   

8.
列车的出入场能力需要与正线的运营能力相匹配,与正线列车的运行间隔相适应。通过停车场列车出场方案的研究,以提高列车出场效率为目的,对上海金桥停车场列车出场方案进行了能力分析计算,推荐采用增设发车进路信号机方案,使列车出场能力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列车开行方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规定各时间段内各交路上开行列车对数.分析大小交路模式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乘客出行成本及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乘客需求和最大可用车底数量为约束,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车开行方案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理想点法将原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借助Lingo11.0求解.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折返站和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进行成本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小交路折返站的选取对成本影响显著,且小交路区段客流比重越高,开行大小交路模式越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从减少运营列车配置和运营成本的角度,探讨一种更经济有效的列车运行交路设计方案。基于深圳地铁3号线的案例,提出单向加车小交路方案,对其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单向发车交路方案在节约车辆购置费、运营成本、场段规模等方面均有优势,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是缓解局部高峰客流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总结采用该方案的若干适用条件(客流潮汐现象明显、场段分布及规模适宜等),希望能为业内设计及运营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设计为Y型线路,其运营交路较为复杂.重点介绍3号线信号系统对Y型交路交汇站的管理,探讨多重运营交路的交汇管理设计.  相似文献   

12.
长大铁路隧道防灾救援信号防护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大铁路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的运营组织和救援疏散原则,针对不同隧道的救援设施配置、救援疏散模式及救援预案,结合不同线路信号系统的技术标准,分析信号系统对相关列车可采取的安全防护方案,达到有效防止灾害范围扩大及对疏散旅客造成二次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城轨共线运营段信号系统的升级不但需要考虑升级过程对相关线路运营交路的影响,还需要综合分析工程实施难度、周期和成本等问题。结合大连地铁3号线与金普线共线运营段3号线续建线信号系统设备现状和最终状态,在保障过渡期间安全和不中断运营的基础上,对既有固定闭塞制式信号系统分阶段升级至移动闭塞CBTC制式信号系统方案进行研究,以实现逐步提升线路运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单向阻塞条件下的行车交路方案、交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结合天津轨道交通2号线的运营实例,对“单侧小交路+单线双方向”、“双侧小交路+单线双方向”2种行车调整方案的组织流程进行分析,探究了2种方案下单线双方向的列车发车间隔,以及行车值班员的工作量。基于上述2种方案提出了列车混跑的优化思路,以期为现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入备选集,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将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这一复杂的混合交通网络设计问题简化成0-1规划问题;采用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上层模型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涉及的运营单位和乘客综合费用最小化为目标,以交路必须覆盖整个运营网络、限制区间交路数、满足发车间隔时间限制和区间客流量小于列车运力为约束条件;下层模型为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的随机用户均衡问题优化模型,它充分考虑了乘客选择出行时路径感知费用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差异。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备选集的双层规划模型和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是可行和有效的,而且求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换乘客流的持续增加,对轨道交通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有限的轨道交通供给条件下,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模式,是实现线路间资源共享、满足客流出行需求的重要方式。针对共线运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方案,本文从网络共线运营的特征出发,结合影响因素,考虑列车能力限制、区间通过能力、车辆配置数、列车满载率等约束条件,研究何种开行方案既能更好地满足客流出行需求,又能使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研究结论:(1)Y形线路是共线运营组织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3种运营组织形式,每种模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客流量、折返线、列车编组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Y形线路共线运营组织方案的优化中,应整合各个车站的能力、各条线路的通过能力以及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根据客流变化特征,选择合理的开行间隔时间方案,制定其合理的运营组织交路,并对其中的各自单线进行优化;(3)列车开行方案应兼顾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等待时间成本,并尽量使总成本最低;(4)采用主线和支线嵌套的运营交路形式,耗费总成本更低;(5)本研究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不同编组列车混合运行的需求,从列车编组调整后的运营需求、列车编组变化对信号专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正线及段场内不同编组列车的停车方案和洗车方案、信号系统与相关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变化,以及不同编组列车对应的信号系统采用的列车控制策略等方案。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交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列车交路的特点、适用条件的研究,提出了西安地铁2号线在正常情况下的列车交路模式。深入讨论了在运营期间发生区段故障的非正常情况下,采用的临时列车交路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采用4参数Logistic函数对累计客流曲线分段拟合,推导各车站在任意时间段内客流需求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客流需求的动态特征和大小交路模式下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的特点,以减少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提高列车平均满载率以及减少列车总走行公里数为优化目标,建立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NSGA-Ⅱ对模型求解,并根据模型特征设计特殊结构的编码方式。以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运营数据为例,对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根据动态客流需求设计非固定间隔时间的列车发车时刻表,适时采用大小列车交路运行模式得到的列车开行优化方案,可有效满足乘客和运营企业双方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0.
黄平 《中国铁路》2012,(5):111-114
根据不同运营要求,科学制定运营交路,合理安排司机运作,确保安全监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列车司机配置需求的要素分析,建立满足不同运营水平的司机动态配置模式,并将司机动态配置模式理论计算与实际线路司机配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司机动态配置模式可行性较高,实现了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