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300T列控车载设备记录的数据不充分,下载及分析过程也较繁琐。针对此情况,研究基于无线通信的300T车载设备智能维护系统,实现车载数据自动下载、无线传输及自动分析等功能。为避免影响车载设备运行,从电路、数据通信及下载时机等方面进行安全防护。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也将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及故障特征库的日趋完善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列控车载ATP无线下载和智能分析系统的需求来源、设计方案、实现方式和应用分析。该系统能够实现车载设备各个模块记录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地面分析中心,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故障发生后较短时间内完成智能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给维护人员,指导操作维护人员及时进行设备维护或应急处置,减小故障对现场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资讯报道     
《铁道通信信号》2021,(2):95-95
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无线下载及智能诊断系统(300T/300S)通过技术评审2020年12月17日,郑州局集团公司科委在郑州组织召开了"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无线下载及智能诊断系统(300T/300S)"科研成果技术评审会。  相似文献   

4.
列控车载数据无线传输管理系统,将列控车载系统运行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地面分析管理系统,减少电务工作人员的作业时间和工作量,避免频繁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插拔列控设备造成设备损坏。介绍列控车载数据无线传输管理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CTCS-3级列控系统通过GSM-R无线网络实现车地信息传输,无线传输功能直接关系着CTCS-3级列控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通过对CTCS3-300T列控车载无线系统的分析和无线故障案例研究,总结CTCS3-300T列控车载设备侧无线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6.
诊断维护终端可以向车载设备下载配置参数,也可以从车载设备下载应用故障记录,是一种提高车载设备可维护性的工具。介绍列控车载设备诊断维护终端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完善现有DMS监测系统中ATP设备关键信息的不足,通过加装非接触式传感器采集电源开关和继电器等关键数据的方式,实现正常情况下对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控制接口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异常情况下故障的智能定位,为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情况下,应急指挥人员指导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速铁路列车自动防护(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系统车载设备故障定位困难、人工检查任务繁重等问题,研制高速铁路ATP车载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由轨旁检测设备、车载诊断记录单元和地面维护中心设备构成。车载诊断记录单元自动采集ATP车载设备各单元应用软件的日志数据及关键部件电气特征数据,并通过车–地无线传输通道将数据传输至地面维护中心;轨旁检测设备根据不同车型,准确地采集动车组车外ATP车载设备的图像及安装测量数据。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ATP车载设备的外观缺陷和安装异常,提供ATP车载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诊断功能,有助于提高ATP车载设备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9.
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智能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分析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原因、发现和诊断设备隐患、指导现场维护检修的重要设备。本文结合列控车载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在莞惠城际中的应用案例,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结构、信息安全防护设计和推广应用价值,以及系统投入试用后对现场维护方式的提升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现场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处理和原因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研发了高铁列控中心设备远程监测及智能诊断系统。软件采用B/S架构和C/S架构联合开发模式并进行分布式部署,利用专用传输通道将各站列控中心信息汇集,实现对各站点列控中心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测;采用多源数据集成技术,实现基础数据、运维数据、历史数据等显示、存储和管理;采用BIM技术,实现设备及其运行状态的直观显示;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做到故障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采用智能诊断专家系统,智能分析故障原因,指导维护人员处理故障,缩短故障延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实现功能和关键技术,通过现场实际运用,验证了其远程监测和智能诊断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载设备和部件的实时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检测终端、车载无线网络、远程服务器组成的车辆及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HTTP等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对温度、位置等多种传感参数的实时无线远程检测和监测,以及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成功应用表明:有效数据成功传输比例与车辆Wi-Fi网络覆盖情况及运行线路的移动通信信号状况均成正相关;车辆实时定位功能满足了车辆监控管理需求;车辆走行部温度监测,实现了走行部部件状态实时监测和故障告警预警等功能,提高了车辆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信号产品严重依靠进口技术,国产信号设备严重匮乏的现状,提供一种车载接口设备及其数据采集处理方法,旨在能与列车、轨旁信号设备进行接口,获取列车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为车载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输入,同时接收车载ATC主控单元的指令,发送到列车线,控制列车的运行.介绍了该车载接口设备的工作原理、功能、设备结构和软件逻辑.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模式下的乘客服务系统,通过乘客双向对讲、应急联动响应、车载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实现实时汇集设备状态信息、分析车载设备状态、故障告警等功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救灾应急水平。介绍全自动运行模式下乘客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北京地铁燕房线、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应用表明,这些技术能够满足全自动运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列车发生故障时,车载设备数据记录与无线传输装置(DRWTD)接收到相应故障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实时发送给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地面系统。由于DRWTD在发送周期以及通过无线传输时可能会因信号不良原因与PHM地面系统通信中断,导致PHM地面系统接收到的故障数据与原始数据出现偏差。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对故障数据进行筛选的处理模型,并且采用MapReduce并行计算,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的CRH2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PHM地面系统故障筛选工具软件,实现了PHM故障数据筛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高速列车智能化水平,搭建高速列车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由车载摄像机、视频监控服务器、智能分析主机等设备构成,可通过车厢控制器与其他车载系统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智能视频分析模型,实现车厢敏感人员识别、车厢乘客拥挤度检测、车厢遗留行李检测、车厢重点位置监控、司机疲劳驾驶监测等功能;当检测和识别出异常事件时,告警信息可在旅客信息系统的显示终端上自动显示,或由广播装置播放告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列车车载类设备软件升级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基于USB的列车车载类设备软件升级技术,提出一种传输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操作更方便的车载设备软件离线升级方法,该方法以IAP(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技术为基础,以处理器内部Flash为存储载体,利用基于USB通信协议设计的底包程序实现了设备的软件升级。该技术方法已应用于故障诊断等车载设备软件的升级,有效提高了软件升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机车信号的虚拟闭塞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机车信号的虚拟闭塞系统,旨在实现既有半自动闭塞区段内的列车追踪运行,或应用于低密度且速度不高的新建线路,达到提高运输能力的目的。该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无线传输机车信号、列车位置、速度等列控信息,构成信息传输闭环确认,保证信息传输可靠性;采用虚拟闭塞方式,无线机车信号与CTC调度集中系统结合,利于系统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车站可实现无人值守;无需进行车站电码化,不存在因轨道电路受干扰影响信息传输问题;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地面信号设备和车载列控设备,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文阐述系统的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中的无线机车信号、列车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无线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描述。并对系统的先进性、可行性及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针对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与JT1-CZ2000型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动态检测的一种智能化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和信息共享技术,可以模拟在机车的环境温度里运行各种车载装置,并通过CAN总线有效地对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进行模拟量、开关量、频率量自动检测,以及对JT1-CZ2000型机车信号的应变时间、主机的译码正确性进行自动测试,达到了对备品质量状态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铁路列车车-地无线通信设备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结构复杂,诊断精度不高等问题,运用粗糙集理论(RS)、模糊系统(FS)和神经网络(NN)相融合的方法进行铁路列车车-地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研究。首先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模糊化处理,建立故障诊断样本数据表,基于粗糙集理论对故障样本数据进行约简,去除冗余属性,减少样本输入,然后利用约简后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建立基于粗糙集与模糊神经网络车-地无线通信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模型结构;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故障诊断中。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简化了网络的结构,缩短了训练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故障诊断的精度,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