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高速铁路及公路两用桥,承载4线铁路及8线公路,工程结构规模庞大,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控制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原理和专家调查法建立施工风险识别体系,并依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后果损失,结合风险接受准则综合评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全过程分解为10个分项78个基础工序,并按照15个风险分解项共识别出610项风险源,经风险等级评估出82项中度及以上等级风险源,其中17项为重大风险源;对重大风险源提出专项控制方案并继续评估其残余风险,确保其风险等级降低至可接受状态。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地铁10号线风险源进行系统统计,为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重点从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风险预控措施即监理建设及现状调查、风险识别,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即从小导洞开挖、车站主体二衬施工、出入口施工等几方面说明重点控制方法,经过甲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4年多的共同努力,安全地通过各个风险源,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并取得12项结构长城杯金质奖、6项结构长城杯银质奖及1项群体结构长城杯金质奖。  相似文献   

3.
山岭隧道建设条件复杂,洞口段不确定因素较多,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安全风险事件。为降低和控制施工风险,有必要对洞口段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以宝汉高速公路梁山2号隧道洞口段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洞口段地质与地形条件、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方法等进行风险辨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源进行重要性排序。同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洞口段施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调查统计,并确定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众多而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直觉模糊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首先,基于基坑安全事故案例、专家工程经验和实际工程,分析并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根据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应用直觉模糊数确定专家和评价准则的权重;最后,运用 TOPSIS 多属性决策方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最终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识别施工过程的高风险因素,可作为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大型沉井基础具有整体性好、承载力强等优点,在桥梁基础中应用广泛。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加,沉井基础的面积也不断增大,给下沉施工中的沉井结构安全与施工控制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本文针对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超大平面面积沉井基础,对其下沉期间不同阶段施工工艺下沉井结构受力特性进行详细的计算与分析,从而为相应施工控制提供对策。研究结论:(1)随着沉井平面面积的增加,沉井结构在初期施工过程中受弯效应明显,变形量非常小;(2)传统的"大锅底"施工方法不再适合,而需要均匀开挖下沉及中部土体支撑;(3)沉井终沉前摩阻力增大会导致滞沉,空气幕及射水等措施能够有效助沉;(4)提出增加预应力钢束以增强抗裂性及异常工况抵御能力;(5)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超大平面沉井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重组合式基坑具有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技术复杂、内部基坑彼此相互影响等特点。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与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共建组合式深基坑为背景,将一整体复杂的基坑群从基坑降水、支护结构以及基坑开挖施工工序进行分解,识别该基坑群施工期间的风险因素,并制作专家调查表;通过发放调查表对风险的概率等级和损失等级进行估值,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基坑中各子风险因素所占的权重,得出基坑群施工以及各施工工序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7.
沪通长江大桥主塔采用水中沉井作为基础结构,2个主塔沉井分为钢沉井和混凝土沉井上下2部分,钢沉井的定位和着床需要沉井的三维姿态数据来指导和控制。利用GPS-RTK信息化实时监控技术能顺利实现沉井在恶劣环境下快速、精确定位,极大地降低沉井深水定位着床的风险,同时也提高定位的精度。沉井在着床后灌注隔舱混凝土的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有限元模拟得出不同的施工阶段下刃脚土压力受力的变化,以及有限元的数据和实测的刃脚土压力数据的对比,并结合沉井姿态和施工阶段的下沉量进行分析,证实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提出沉井施工中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甬舟铁路金塘水道主航道桥研究两大跨共锚碇钢桁梁悬索桥方案,孔跨布置为(112+224+1050+238+42) m+(42+238+980+336+84) m。桥址位置台风频发、水深流急、浪大潮高、地质复杂、航道众多,为适应共锚碇基础荷载大,建设环境复杂等条件,从结构受力、经济性、可实施性、水流适应性等方面对大直径钻孔桩基础、复合基础和沉井基础进行方案比选。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基础结构紧凑、刚度大,施工周期较短、风险低,但其防冲刷性能、受力特性等需开展系列专题试验研究验证,沉井基础相对成熟且在结构受力、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方面均优于钻孔桩基础方案;圆形沉井和矩形沉井工程造价及施工周期基本相当,考虑到圆形沉井方案对水流适应性好,冲刷深度小,经综合比较共锚碇基础推荐采用圆形沉井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针对杨梅洲大桥主桥设计方案和结构体系创新,采用工程风险评估方法,对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提出主要风险因素、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给出本桥风险等级判别,提出降低和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结论:(1)通过风险识别,提出了4项主要风险因素,即: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创新风险、恶劣气候条件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风险、箱梁多点顶推施工对结构变形稳定的安全影响风险、施工期间通航船只对江中临时支墩的偶然碰撞风险;(2)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确定了本桥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中度风险;(3)通过制定应对策略、采取抗风险措施等方法,可以达到将本桥建设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安全实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宁波地铁I号线Ⅲ标深基坑工程,指出基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对风险源进行辨识,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对该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权重。结果表明,在各种施工风险中,基坑开挖施工风险的权重最大,风险等级较高,而换乘节点施工风险量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地铁施工进度管理方式下数据间协同效率低、缺乏形象化表达等问题,将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与地铁工程分部分项相结合,提出了基于BIM的地铁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案。通过建立地铁施工的工程分解结构(EBS,Engineering Breakdown Structure)标准,构建BIM与分部分项的映射关系;施工点根据工序完成量填报施工进度并制定施工计划,自动生成施工报表,得到进度统计数据。在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施工总承包项目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案对线路级综合进度管理作用明显,实现了施工计划及施工过程的自动化、规范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油库安全生产中重大风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程序、策划过程中的控制要点,以及控制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油库安全生产中重大风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程序、策划过程中的控制要点,以及控制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机务段安全风险点管理问题,提出开发机务安全关键控制系统。在论述安全风险管理思路的基础上,介绍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实现。机务安全关键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以B/S结构、采用asp.net技术实现风险源识别、风险跟踪、风险响应、风险控制等过程,确保机务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朱勇 《铁道建筑技术》2013,(12):57-60,122
结合湘桂铁路莲藕塘隧道施工,以安全风险控制为出发点,对塌方、有害气体、突水突泥、边坡失稳等典型风险进行相应评估,得出隧道的边坡失稳和塌方属于高度安全风险因素,突水突泥和有害气体属于中度的安全风险因素.通过对安全风险源的监测,提出了修改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建议,使湘桂铁路莲藕塘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泰州大桥南锚碇巨型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及大型沉井基础的开发应用,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沉井基础长67.9 m,宽52 m,高41 m,在长江岸边的冲积沙土地质中下沉,选用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相结合的两个施工方案,如何确保沉井结构和附近建筑物以及长江大堤的安全是关键;本文仅介绍沉井钢壳拼装,混凝土接高,深井降水和泵吸挖土的排水下沉施工方案,达到安全优质快速下沉的目的.研究结论:采用排水下沉,沉降系数大,深井降水效果好,泵吸挖土效率高、出泥量大,下沉速度再创新高;安全可控制,质量有保证,环境易达标;沉井接高浇筑质量和下沉偏差都得到了很好控制,达到规范标准;通过回灌水附近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深井降水和泵吸挖土的排水下沉方案,能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大型沉井基础的目的,同时也掌握了大型沉井排水下沉的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基于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因素复杂多变且具有不确定性,而传统风险分析方法很难处理不确定性知识的现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分析方法。结合系统安全科学理论基于事故资料统计分析建立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致因模型,并由专家群决策方法确定风险因素清单,在此基础上构建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BN结构模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利用贝叶斯双向因果推理原理预测项目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发生类型以及不同情况下的风险发生概率,诊断风险成因机理;通过Ge NIe敏感性分析找出敏感致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物、环和管风险因素系统中,管理因素的变化对邻近既有线施工风险水平的影响较大。模型分析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以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工程背景,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为主线,通过现场勘察、结构分析和专家调查对连续梁施工阶段进行风险事态识别,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决策人风险态度进行研究,用德尔菲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综合决策人的风险态度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最后设计出便于应用的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台历和风险管理看板,使风险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能得到执行,帮助施工单位顺利完成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9.
象山特长铁路隧道重大风险评估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有信  耿伟  胡斌 《铁道勘察》2012,38(4):37-41
为了预防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因工程规模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所致的高风险,及时组织专家对突水、岩溶、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煤层瓦斯和有轨斜井运输等重大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评估,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性地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注浆堵水、监控量测等措施控制风险,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提出安全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将风险控制纳入工程常态化管理环节,风险评估管理体系方能更趋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地铁区间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站场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铁区间下穿既有铁路站场安全风险定量评价和专项设计技术进行研究。以大连地铁2号线南南区间下穿哈大客运专线站场为工程依托,提出综合利用专家调查、层次分析和模糊评判法对工程进行安全风险的初评和复评,在评估中采用数值模拟针对主要风险源进行量化分析,对潜在风险较大的影响因素根据计算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加以控制。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定性评价与定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和设计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工程经济损失和避免人员伤亡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