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无车承运人"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人们对绿色物流、绿色货运的关注日益提升,如何借助"无车承运人"车货匹配平台组织物流运输、降低碳排放量、推进绿色货运发展成了现今货运行业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车货匹配平台的油耗检测系统,从而利用油耗检测系统对司机的驾驶行为及车辆油耗情况进行监控检测,建立了驾驶行为节能评价模型。进而基于货主的绿色偏好,将由司机驾驶行为造成的能耗作为一项车货匹配指标,建立多对多的单边车货匹配模型,最后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求解验证,结果分析为货主匹配节能驾驶车辆提供了方案。通过与不考虑能耗指标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在考虑用户绿色偏好的情况下匹配方案在降低碳排方面具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货车保有量及货运需求的迅速增长,车货供需匹配问题成为了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和热点。本文主要针对车货供需匹配问题从模型和算法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车货供需匹配模型方面,考虑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满意度、公平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根据应用场景,将车货供需匹配模型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类,其中一对一车货供需匹配模型针对整车运输,其他两种则对应零担运输。随着三种应用场景的模型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相应求解难度、求解时间也呈现递增趋势。在车货供需匹配算法方面,根据货运需求数据的结构与特点可以划分为最优化算法、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算法以及其他算法四类:对于小规模、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货运需求,可以根据模型的特点与特性设计最优化求解算法;对于大数据、交互性数据或实时性要求高的货运需求,人工智能算法和推荐算法则是车货供需匹配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预测车主行为或匹配结果实现匹配任务,而推荐算法可以针对车货需求大数据实现有效的召回并推荐。最后,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归纳出三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是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和车货信息大数据背景,提高车货供需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平台模式下考虑车主、货主及平台三方异质化需求的车货匹配问题,在既往研究考虑车货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引入了平台方需求. 首先,在分析车货匹配活动参与方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最大化送达时效满意度、最小化货运成本和最大化平台收益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在模型求解方面,改进了带精英保留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 Ⅱ),一方面在子代种群更新过程中引入精英选择系数,提升种群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结合自适应的思想,在算法迭代过程中调整交叉变异的概率;最后,利用成渝区域间的车源和货源数据进行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改进的NSGAⅡ在中小型算例上的准确率均超过91%,与传统的NSGAⅡ相比,平均收敛速度提升了45%左右;在算法稳定性方面,所提出的算法受随机初始化影响较低,多次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值小于1%.   相似文献   

4.
我国道路货运车辆空驶现象十分严重。笔者认为整合货运资源,提高货运组织化程度,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一、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的货运站场体系应是集停车、组货、配载、配送、仓储、货运代理、信息服务以及食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以满足货运需求的多样性和运输组织的广泛性。然而,目前我国货运站场建设比较滞后。多数货运站场基础设施简陋,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低下,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延伸有限。有些只是一个停车场,有的农业县城甚至连货运停车场都没有。农村货运站场更是一片空白,车主找货难,货主找车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可见,基础设施滞后是货运资源分散、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对众多物流网站和行业内信息系统的整合意见,利用通信和定位新技术,基于Internet构建社会公用的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货流、车流的及时衔接,缩短货主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时间距离,实现货物流程中的追踪、查询与控制,提高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危险品货物运输监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GPS、GPRS和GIS的危险品货物全程监控模型以及基于RFID和IC卡的"人、车、货"匹配模型,有效的实现危险品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在此基础上设计车载终端体系结构并开发了显示界面,实现车辆状态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的显示和路线三维模拟。最后基于ArcgisEngine开发监控系统的显示界面,实现车辆实时显示、轨迹回放和位置查询等,并用模拟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区分细化不同货类的中非多式联运路径及出海港选择,将货物的时间价值作为一种运输成本。本文定义货物的时间价值成本由资金占用成本和货物价值损失两部分构成,考虑班轮的班期、运输报价及货物的时间价值,综合出海港的选择和到港运输路径、方式,构建路径选择模型,以期为实际的分货类出海港路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求解长沙-德班算例。结果表明,班轮的班期、运输报价及货物的时间价值都将影响路径选择的结果。在运价调幅方面,对于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的货物,货主的出海港选择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低价值、低时间敏感度的货物,运费报价的调幅能在可控范围内(1000 USD·TEU-1 )实现货主对多个港口选择的变换,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8.
陆正业 《广西交通科技》2000,25(12):112-113,139
简单介绍日本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及其汽车客,货运输,车辆维修管理,运输经营行为监督,物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套新的视觉系统已被应用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车辆自动收费系统项目中,这一系统具有车辆光学检测、分类以及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收费将通过车辆挡风玻璃上安装的应答器或针对高速行驶车辆的车牌识别系统来进行,所需费用随即会在车主事先注册好的账户中被扣除。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城际零担货运平台现有各种不同补贴方案的基础上,以平台补贴成本、车辆使用成本及燃油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考虑车-货匹配、车辆三维装载等约束条件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设计一种混合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货物匹配方案、车辆路径、货物装卸顺序、货物装载位置以及平台补贴最优决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得到的小规模算例优化解与CPLEX优化软件得到的最优解偏差为3.31%;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通过在求解最佳中间位置时引入适应度函数值作为权重,求解的大规模算例结果比传统量子粒子群算法提高了0.91%;通过分析最优解的特点,将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与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算法的求解 质量提高了4.05%;通过补贴模式对比实验发现,在合理规划周期内,货主时长补贴和空载补贴的增长在维持总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平台利润,提高车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以无车承运平台为基础,考虑平台在车货匹配的基础上完成整个多式联运网络组建的过程,给出了一种“无车承运+多式联运”的平台运营新模式,探究了新模式下的业务流程与货物运输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物流流线网络理论与双边匹配理论,对“无车承运+多式联运”的流线网络,以及联运过程中各个层级之间的匹配度函数进行了构建;结合车货匹配度函数与联运匹配度函数建立了整个流线网络的匹配度模型;最后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验证了匹配度模型对无车承运平台多式联运方案组织与选择的有效性,分析了新模式在增加平台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涉履多主体、多部门,如何保证信息流正确、及时、高致、通畅是保证物流大系统高致运行的关键.本文在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能采用的三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多系统互连模式,并探讨了每种互连模式的适用的范围,指出多级网络体系结构较符合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目标和功能架构的要求.同时,本文分析了多系统互连的关键技术,对在实际中采用和推广该技术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邻近地域的港口群泊位资源结构性过剩问题,以港口群内泊位资源共享为基础,构建面向船舶运输方、货主方和港口方的港航物流信息系统。引入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等理论,建立包含港口群干/支航线网络搭建(时空分配模型)以及腹地货流分配和船舶挂靠港选择(双层规划模型)等模块的仿真模型。采用设计的时空网络分析方法和具有双门限值的双层迭代算法求解仿真模型,验证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并进行具体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观察周期、腹地货物到达频率及干/支线可通阈值等的变化将影响货物到达数量或干/支线开通条件,进而影响港口群内航线网络结构,船舶到达频率的变化将影响港口群运输能力,泊位共享的等泊时间和共享成本阈值的变化将决定是否能够实现共享;通过物流系统实现共享时,港口群4个观察周期的3类干线和1类支线的总等泊时间和物流成本比不共享时分别减少23%和16.4%。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发和建设全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是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发展交通物流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建立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服务。根据信息属性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法,物流信息平台由共用信息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和物流作业信息平台3部分组成,共用信息平台是中心。通过上述3个平台的设计,提出开发和建立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资源整合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研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方式 ,将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分为微观 (企业 )和宏观 (区域 )两个层次 ,着重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角度 ,分析研究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主体 ,对区域物流信息的需求及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要求 ,探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物流资源整合的方式 ,进而提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整合物流资源可利用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剧场模型”。根据“剧场模型”,强调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吸收“第四方物流”概念中的供应链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和咨询能力 ,这样才能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 ,最终实现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思路和实际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今后发展的总体技术框架,集成应用标准化、数据采集、加密存贮、MQ中间件、请求访问服务、数据库检索、无线移动等技术,建立全国公安交通管理数据的分级传输和存贮平台,开发综合性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解决目前系统功能单一、信息无法共享的“瓶颈”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的网上漫游和查询,能够为路面巡逻执法实时提供机动车、驾驶人的相关取证信息,并满足其他警种、不同行业对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的共享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大宗散货交易平台由生产商、最终用户(或贸易商)等参与方共同构成,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平衡参与各方利益的定价策略是大宗散货平台成功运作的基础,物流、金融、信息等非价格竞争服务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双边市场理论为基础,从定价策略、非价格策略等方面分析如何促进浙江省大宗散货平台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