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引起混凝土连续梁桥不断上拱或下挠。当前国内在建高速铁路中许多混凝土连续梁桥将采用无碴轨道,其可调性很小,必须控制铺轨后的徐变变形(后期徐变变形)。对几种常用规范的混凝土徐变系数影响因素、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以武广客运专线上一座(70+125+70)m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按几个常用规范对该桥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研究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桥梁变形和截面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桥梁后期徐变变形不可忽视;根据不同规范计算得出的桥梁后期徐变变形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收缩徐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收缩徐变分析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文中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结合有限单元步进法,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粱桥从施工到成桥以及成桥后任意时刻任意截面的内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3.
针对混凝土结构徐变效应的问题,采用按龄期调整的等效模量方法结合ANSYS有限元商用软件包,将"单元生死"技术引入混凝土结构节段施工过程的徐变分析中,解决了节段施工过程之间数据传输问题,并基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命令流,将徐变效应分析问题转化为伪弹性分析问题,计算简单。以经典三节段施工连续梁桥为例,采用现行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的徐变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节段连续梁桥徐变以及徐变对连续梁桥内力和变形的变化,并与现有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主跨为160m的波形钢腹板和预应力混凝土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模拟分析,比较了2种结构的预应力效应、温度梯度、温度变化、成桥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徐变收缩等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预应力混凝土桥相比,波形钢腹板桥的预应力效率高,但徐变收缩导致的预应力损失大,受温度影响略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混凝土徐变对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针对逐跨施工连续梁桥,根据铁路桥涵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考虑混凝土滞后弹性变形和各跨加载龄期的不同,采用有效弹性模量法计算结构徐变次内力,应用能量变分法分析徐变对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逐跨施工的两跨连续梁,徐变增大了负弯矩区的截面应力,减小了跨中正弯矩区的截面应力,同时徐变增大了梁轴向的剪力滞系数,使剪力滞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吊杆张拉、存梁时间、二期铺装等施工因素对高铁桥梁轨底线形产生的影响,以全长309.6 m某预应力连续梁拱组合高铁桥梁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对各不同施工因素影响下成桥轨底线形进行研究,并针对主梁实测线形提出轨底精调后续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吊杆张拉对成桥轨底线形影响最大,存梁6个月后徐变效应对后期主梁线形影响很小,轨道板浇筑厚度与轨底标高呈线性变化;针对该桥主梁实际施工完成2.5个月后轨底实测高程偏差,建议采用吊杆一次张拉,且调整轨道板铺筑厚度以确保成桥轨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运用最小弯曲能量法和应力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混凝土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就不同成桥状态下收缩徐变对主梁弯矩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收缩徐变对结构受力影响的普遍规律,收缩徐变在斜拉桥桥塔附近梁段将产生负弯矩、在跨中附近梁段将产生正弯矩。得出了主梁中预应力的配置以及弯矩的调整情况都会对收缩徐变改变主梁弯矩的程度造成影响这一结论。并对不同成桥状态下收缩徐变趋于稳定后的主梁弯矩进行了比较,得出不同成桥状态下收缩徐变趋于稳定后主梁弯矩比较接近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某大跨径连续刚构-连续梁桥梁体出现纵向缩短及梁端横向偏位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杆系有限元原理,采用Midas Civil建立模型,并考虑预应力张拉、长期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成桥后运营期的温度效应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长期收缩、徐变是梁体纵向缩短的主要原因,横向温差效应是梁端发生横向偏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简支变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徐变效应,以《交通部通用设计图》(2008版)中的30 m预制T梁为算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徐变对30 m简支变连续T梁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跨径、徐变计算模型、梁体截面形式、一联孔数对徐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徐变对简支变连续梁桥负弯矩区受力有利,但不利于正弯矩区受力;徐变计算模型不会影响徐变效应变化趋势,仅会改变其大小和发生时间;T梁桥与小箱梁桥的徐变效应具有不同变化规律; 30 m T梁4~6孔一联各截面产生的徐变效应较为接近,而3孔一联的徐变效应与前三者相差最大约4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参数敏感性,以减河大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主梁质量、混凝土弹性模量、预应力损失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参数对主梁结构的影响,从主梁顶板、底板应力变化及竖向挠度变化确定各参数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即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主梁质量、预应力损失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梁结构影响较大,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桥梁结构影响较小,边跨合龙处、中跨合龙处和0~#块位置受影响程度较大,应加强监控,保证成桥后的结构安全和线形平顺。  相似文献   

11.
陈猛 《交通标准化》2014,(12):97-99
通过建立梁格空间模型,分析了新老桥梁不同连接方式对活载横向分布以及对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收缩徐变对拼接后的新桥支座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老桥间的连接方式对拼宽后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影响较小,但老桥的上部梁板在加宽后的横向分布系数较初始状态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承受活载作用的能力有所增加;拼宽后,老桥的受力状态有所改善;收缩徐变对湿接缝相邻位置的梁板的支座反力影响较大,新桥支座设计时应选择承载力稍大的支座型号,确保支座有足够的抗压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旧县2号大桥为例,对PC连续刚构桥收缩徐变分析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不同计算模式、不同施工阶段主梁变形、应力对比分析,得出一些实际结论,对以后PC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板坡长江大桥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重庆主城区,结构采用连续梁与连续刚构混合连续体系,主跨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世界之首。结合该桥设计及施工特点,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结合有限元步进法对石板坡长江大桥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的张拉、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对桥梁的竖向变形与轴向变形都有较大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预应力损失使该桥混凝土梁的应力减小,钢梁的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考虑了连续梁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因温度和徐变作用而产生的变形影响,将其以组合曲线的形式叠加到轨道不平顺中进行列车走行性分析,建立车桥系统振动方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建立列车和桥梁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桥面徐变变形及温度变形对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桥面的徐变及温度变形所致的线路不平顺对轮重减载率、车体竖向加速度和竖向Sperling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评判桥上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时,尤其对于高速铁路,应考虑混凝土徐变及温变产生的桥面变形引起的轨道不平顺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少联大跨径连续-刚构组合桥的受力分析及合龙顺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某座3跨连续-刚构组合梁桥与连续刚构桥、连续梁桥的施工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研究了3跨连续-刚构组合梁桥的力学特点和后期使用性能.并且针对其墩身抗推刚度、合龙次序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结合荆州长江大桥工程实例,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试验与斜拉桥施工阶段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徐变对主梁应力状态的影响,将斜拉桥按照CEB-FIP MC90、ACI209(92)与用户定义3种徐变预测模型计算出的数据与实际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照CEB-FIP预测模型计算的徐变偏大,采用ACI与用户定义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应力与实际监测结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赵越 《北方交通》2012,(10):59-61
利用BridgeKF系统建立大跨径弯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最大悬臂阶段和成桥阶段主梁荷载效应,并得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铁路桥梁桩基承台设计计算中所提出的"撑杆—系杆体系"的合理性及不同结构参数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在建铁路连续梁桥的11根桩基承台为研究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通过有限元模拟与现场测试对比分析,研究承台在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态,探讨铁路桩基承台的传力机理及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承载能力.为以后工程设计计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曲梁桥常出现的横向偏移现象,以某独墩单支座的曲线连续钢箱梁桥工程实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曲梁桥的特点,采用竖向顶升和横向顶推相结合的复位方法,优化了顶推复位工序,确定了每点的顶(推)力计算方法。施工实践及运营情况表明,该复位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