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GTM)的设计原理、原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要求,通过GTM试验法与马歇尔试验法的对比,显示出沥青混凝土用GTM法设计的优越性。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中对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GTM)的设计原理、原则及其设计方法与要求,通过GTM试验与马歇尔试验的对比,揭示出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的优越性。在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及碾压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分析和对比GTM与M arshall试验方法和标准的基础上,侧重论述了GTM试验数据与施工应用二者之间的结合问题。GTM试验方法和理论设计表明,加大压实功(垂直压强)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实密度,降低最佳油石比;在实际应用中,提出了高温碾压、保热压实工艺。  相似文献   

4.
结合GTM法技术在张石高速公路中的实践应用,介绍GTM法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和沥青路面最大密实度标准研究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费用;提高了路面的服务寿命。  相似文献   

5.
GTM法沥青稳定碎石ATB-30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TM法配合比设计与马歇尔方法的比较分析,阐释GTM的优越性,并总结出一些相关的施工经验,可为今后更好地推广应用该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从原理、试验方法、试验指标方面进行了阐述,列举了与传统马歇尔试验法的区别。并通过工程实践说明了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的车辙、水损害等早期痛害是公路建设中困扰多年的问题,而应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凝土是解决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有效方法。结合施工实践,介绍了GTM设计原理.探讨了施工工艺,为此类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GTM法进行设计时,主要依据应力应变的原理进行,最终目标是为了避免混合料的最终塑性出现过大的问题。本文就GTM施工法的概述以及其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有关混合料在生产、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的具体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提高路面耐久性,沥青路面采用GTM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在施工现场做GTM试验与技术指导的实际情况,对GTM设计路面的施工工艺做具体的研究,对压路机械与拌和机械提出一定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另外对施工管理提出了见解。从而为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找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设计、施工实践检验对沥青混合料路面G TM设计法工作原理、主要技术优势及应用等做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仝刚 《交通标准化》2012,(11):70-72
通过实例论述GTM与Superpave沥青砼配合比的设计及应用,对两种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分析,以便施工人员选择适宜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控制施工。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京张高速公路中修罩面工程,针对路段交通与路面病害现状,采用GTM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并介绍了相关的混合料设计结果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4.
聚脂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仪(GTM)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和方法,虽然各有优点,但是对于目前我省的施工工艺、施工经验,在较薄的罩面结构中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需要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摸索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丛彦国 《交通标准化》2011,(13):113-115
路面各类病害的产生大部分与沥青混合料的面层间粘结效果有直接关系.在室内利用GTM试验机进行热接、冷接混合料性能的试验检测,分析研究检测结果,可为以后更好地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太高速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针对路面重载交通量大、车辙病害严重的特点,为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首次采用GTM法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在施工控制过程中,适当提高了对路面集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并严格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采用大吨位胶轮压路机增加压实功,保证了压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大修竣工通车四年来,路面平整密实,使原来非常突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