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结合实践主要介绍匝道端部纵面与横断面综合设计中,求解匝道的流出(入)纵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机动车车型的比例变化情况和道路横断面布置的新要求,分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分隔带等几个组成部分设计要求,确定了机动车道、分车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合理宽度和道路横坡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快速路匝道最小间距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匝道间距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城市快速匝道的特点,应用驾驶员行为理论,模拟了驾驶员城市快速匝道上的驾驶行为。认为匝道间距是影响城市快速路主线运行状况的关键因素。为了合理确定匝道最小间距,必须确定匝道组合模式和计算匝道加减速车道长度,并计算出车流从匝道汇入主线后,由于车流变道而形成交织车流长度。由此建立了不同匝道组合模式下的匝道最小间距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当匝道间距不能满足最小间距时,车速降低,服务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喇叭形立交匝道行车过程特点,提出了将汽车行驶过程与匝道线形指标相结合的运行速度分段预测方法,并在运行速度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匝道超高,最后结合实例具体阐述了其应用过程,对传统的基于设计速度确定匝道超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工程概况 本枢纽互通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G线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为24.5m。行车道和硬路肩同坡,土路肩横坡为4%;设计线为路中心线;S线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为24.5m。中央分隔带宽1.5m,硬路肩宽度2.75m。行车道和硬路肩同坡,土路肩横坡为4%;A、B、C、D匝道均为单向双车道匝道,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度为10.5m。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上海市交通高峰期部分出口匝道拥挤严重而面临可能采取工程措施的情况,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建模进行出口匝道区域工程措施实施的边界条件研究。以模型中出口匝道车辆排队长度不回溯至主线为条件,确定某个出口匝道的疏散能力(能离开该出口匝道并通过前方交叉口疏散的最大交通量),为今后出口匝道的组织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并结合现状交通需求,定量确定实施工程措施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给上海乃至全国高架道路出口匝道区域工程措施实施与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路基宽度变化时对建筑安装主体工程的影响幅度,对现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中综合指标的路基宽度取定值的调整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调整系数的确定和预可研的编制深度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工可研路基土方、中小桥、互通立交匝道、隧道、管理养护设施等分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指标的选用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乃家 《北方交通》2005,(5):109-112
分析了路基宽度变化时对建筑安装主体工程的影响幅度,对现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中综合指标的路基宽度取定值的调整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调整系数的确定和预可研的编制深度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工可研路基土方、中小桥、互通立交匝道、隧道、管理养护设施等分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指标的选用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出入口匝道安全性问题,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事故率,通过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从道路因素、车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分析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安全状况,应用集值统计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对出入口匝道设计参数的分析,评价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安全性。应用建立的出入口匝道安全评价模型对仁赤高速公路某典型的出口匝道进行了详细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立交出口匝道区域线形指标偏低、气候变化频繁的特点,在限速管理上,提出“匝道动态限速,主线联动限速”的可变限速策略。匝道的限速值是依据车辆横向稳定性和停车视距两个约束条件,并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道路能见度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确定。主线受出口匝道影响路段的限速值是依附匝道圆曲线路段限速值和实际减速车道长度进行确定。在参数取值的探讨中,区分了纵向附着系数和横向附着系数的不同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管理尤其是限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高架道路匝道设计中,路网性能及设计悖论的出现与否都受匝道位置的影响,本文对同时优化匝道位置和通行能力的匝道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悖论问题总结了导致其出现的原因.鉴于匝道位置的重要性,建立了考虑匝道位置的走廊通道高架道路匝道设计双层规划模型.模型的决策变量为匝道布设位置、通行能力以及类型(上/下高架),上层目标为最小化网络的总出行时间,下层为交通分配问题.最后,通过计算示例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优点,算例结果表明,考虑匝道位置的优化设计模型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识别高速公路匝道对主线车流的影响等级和范围,本文提出基于速度波动特性的高速公路匝道影响量化方法。通过建立改进加权速度排列熵指标以量化各服务水平下匝道对高速公路主线车流的影响,对建立的指标进行谱聚类分析来确定匝道的影响阈值。应用京昆高速及二广高速的99个平行式合流匝道和直接式分流匝道多点主线线圈检测器数据的分析结果表 明,所提出方法可识别高速公路主线车流受匝道的影响程度。合流匝道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比次外侧车道高4%~69%;A~C级服务水平下,分流匝道对上游主线最外侧车道影响程度比次 外侧车道高6%~29%,D~F级服务水平下,最外侧车道受影响程度比次外侧车道低10%~13%。合流匝道的影响范围是合流点上游350m至下游550m;其中上游160m至下游100m和下游180~ 270m为核心影响范围。分流匝道影响范围为分流点至主线上游850m,其中750~850m、450~ 600m、100~300m为核心影响范围。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匝道交通设计、管控策略和提升仿真可靠性提供依据,可有效降低设置匝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标准,更好地指导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设计指标,以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对互通式立交匝道服务水平及服务交通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单车道匝道基本路段车流运行特征,提出以相对延误率作为服务水平的评价划分标准,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两个角度,确立了相对延误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匝道设计速度,以相对延误率分别为30%、60%、80%、100%作为匝道四级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并建议以二级服务水平作为匝道的设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匝道控制的非线性、不确定性特点,考虑实际应用设计出多匝道协调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广东省佛开高速公路新南庄互通-龙山互通段,设计佛开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控制仿真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匝道协调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的控制中,并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炅 《交通标准化》2010,(15):186-190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进出口的详细分析,阐述设置单车道匝道和双车道匝道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单车道和双车道匝道在不同条件下的进出口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日益频繁;匝道控制是通过调节入口匝道车辆数,来缓解快速路匝道交汇处拥堵的有效方法.本文同时考虑快速路和入口匝道上的实时密度设计了匝道控制优化算法,该算法旨在控制快速路密度接近其最优值,同时减少匝道上的排队数;通过PARAMICS仿真软件对算法进行验证,并与ALINEA、Demand Capacity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模拟统计了快速路交通流密度、匝道排队数、总车辆行程时间以及下游流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时密度控制算法是有效的,能够维持干线最大流量,保持路网交通条件的动态平衡,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设置对角匝道时须满足的交通量条件,分析了合流区主路外车道的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和分段积分法,建立了对角匝道驶入主路的适应交通量模型。然后考虑驶入对角匝道的右转交通量及其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转车流的适应交通量模型,并得到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车流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对角匝道设置的交通量条件与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合流区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的区间分布状况、汇合车辆的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以及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交通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将网络交通流模型、匝道控制模型、基于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VMS)的路径选择模型等整合为一体,建立了网络交通整合控制模型.与各种边界条件相结合,测试了匝道控制和路径诱导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无路径诱导有匝道控制策略的路网总时间消耗(total time spent,TTS)减少仅3%;有路径诱导无匝道控制策略的路网TTS减少20%,但入口匝道排队长度很不均衡,最大达300辆;有匝道控制有路径诱导策略的路网TTS减少20%,入口匝道排队长度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识别入口匝道汇入车辆与主线直行车辆间的交通冲突,开展了匝道合流区车辆交通冲突识别研究.本文结合车辆运动信息,考虑车辆尺寸对交通冲突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后侵入时间(Post Encroachment Time, PET)算法的匝道合流区冲突识别模型;给出车辆交通冲突严重程度的确定方法,采用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实测交通数据,确定了PET阈值范围.结果表明,采用后侵入时间算法的匝道合流区交通冲突识别准确率为91.71%,说明该模型能有效识别匝道合流区的潜在冲突.研究成果可为车路协同环境下匝道合流车辆提供安全预警,进而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个交织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ddresses a modeling approach to analyz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that includes freeway mainlines, ramp metering, and an upstream signalized diamond interchange. The modeling approach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heir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system. Strategies are also proposed for real-time operation and possible field implementation. The key element of achieving an integrated operation is to control the ramp feeding the traffic through special signal timings at the diamond interchange. Whenever a long queue is detected at the metered ramp, the signal timing should be adjusted to reduce the traffic flows entering the ramp. In this way, the ramp meter will remain in operation as long as possible, which would delay the onset of queue flush (i.e., termination of ramp meter) and minimize the possibilities of a freeway breakdown. Because a diamond interchange is usually controlled by special signal phasing and timing, the control strategies are 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special diamond signal phasing schemes. The system design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are also presented for potential deployment of the system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