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高速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零开挖"的环保理念。以小康高速公路隧道62个隧道洞口为依托,从地形、地质两方面对全线隧道洞口设计施工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得出,不良的洞口地质条件要提前治理;不同地形条件下进洞从正交进洞、斜交进洞、侧向进洞和单向进洞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正交进洞主要采用了"护拱法",斜交进洞主要采用了"半护拱法"和"棚洞法"。单向进洞适用于隧道长度不大、工期要求不紧的情况,出洞施工时尽量采用小导洞出洞再进行扩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城市隧道穿越既有支挡结构出洞开挖顺序问题,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南侧主线隧道洞口穿越既有支挡结构为依托,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隧道采用顺洞向、逆洞向和先顺后逆3种开挖顺序对既有支挡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在支挡结构原设计加固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隧道采用逆向出洞对既有支挡结构影响最小,原设计加固方案可取消斜撑、外侧地梁和抗滑桩,所得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问题是导致隧道工程"进洞难、出洞难"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十漫高速公路沿线隧道边仰坡变形破坏现象调查,分析其变形破坏模式为5种(平面滑动破坏、楔形破坏、崩溃破坏、局部塌陷破坏和堆塌破坏),得出其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是:隧道开挖引起边仰坡应力重分布,导致坡顶、掌子面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引起岩体破坏;开挖加速岩体风化,降低岩体强度,加剧岩体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7.
隧道大多处于山丘地区,洞口的开挖刷方及修筑施工便道加大了对原地表的植被破坏,现在的许多工程对环保的要求高。零开挖出洞在加强支护和监控量测的情况下保证了施工安全,也可减少施工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江津至贵州习水高速公路(重庆境)工程中的四面山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隧道为分离式和一般小净距组合式隧道,穿越地层为砂岩、泥岩护层,围岩差,主要为Ⅳ级和Ⅴ级围岩。隧道洞身深埋段Ⅳ、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当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成洞困难时,可采用CD法开挖,确保隧道贯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为今后相同条件下隧道贯通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6)
针对大断面隧道洞口偏压段落施工时围岩稳定性差的工程问题,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分析不同边坡条件下隧道开挖工法和开挖顺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开挖偏压段大断面隧道不建议采用台阶法开挖,坡度较小时建议采用CRD法或CD法,坡度较大时建议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分步开挖隧道时,应先开挖靠近边坡坡面侧的导洞。研究成果可以为大断面隧道洞口偏压段施工方法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延兵  陈建勋  师辉军 《公路》2002,(10):122-123
在双联拱隧道施工,在中隔墙施工一定长度后即由洞口进行正洞开挖,正洞采用上、下台阶开挖,取消2个侧导洞施工,可缩短隧道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1.
隧道三维景观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 三维建模的关键在于实现洞口、洞身开挖过程,为此,提出了基于三实体模型的隧道三维景观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地形、洞口、洞身等实体模型之间的布尔运算来直接模型隧道开挖和修建过程,建模方法直观、简便,易于开发,从而实现隧道景观的可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5)
结合隧道洞口过渡段不合理的开挖方式极易导致洞口段塌方的现状,以承赤高速公路第十九标段锥子山1号隧道右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V_2级围岩浅埋隧道采用单侧壁导洞法、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洞法、台阶法等4种开挖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隧道围岩位移与应力、衬砌结构位移与应力、塑性区体积,得出以下结论:单侧壁导洞法开挖会造成偏压,所得偏压量可为以后类似地质条件隧道开挖提供参考;开挖方法是否适合工程条件与其应力释放率大小及释放集中程度有直接关系,初步推断应力释放率有与围岩位移成正比、与围岩应力成反比的关系;双侧壁导洞法应力释放缓和,围岩、衬砌、锚杆位移与应力控制均是4种方法中最优的,塑性区发展控制也较为理想,认定为V_2级围岩浅埋隧道开挖最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隧道出洞前要对出洞口断面及其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按照"早进洞晚出洞,减少对整体扰动"的原则合理确定进洞位置,做好超前支护,存在偏压现象时及时施作反压挡墙,以确保洞口稳定。从地质情况、设计、施工等方面对瓦房沟隧道左线初期支护变形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根据变形程度采取了相应的处治方法,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老山隧道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建成最长的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单洞总长6805m,最大开挖宽度19.2m。其中软弱围岩占50%以上,隧道洞口段埋深较浅,以软弱泥岩为主,开挖跨度大,围岩白稳能力差。施工过程中在洞口采取了明洞暗做,用套拱、护拱和超前管棚提前进洞;在软弱围岩较多的洞身使用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导坑法和正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等多种开挖方法以及超前管棚,超前导管、超前锚杆等超前支护形式。最终安全保质完成了对这一断面大、软弱围岩较多、不良地质现象较多,且长度大的隧道洞身开挖的施工。目前此工程已完工,施工质量在多次检测中受到专家和检测人员的一致好评,工程被评定为优质工程。  相似文献   

16.
王晓帆 《公路》2022,67(2):395-399
滇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发育,地质活动频繁,隧道洞口地形、地物、地质等建设条件复杂多变.以滇东北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隧道口边仰坡"开挖前—开挖后—支护后"3个阶段过程模拟稳定性分析,结合施工组织等因素,进行洞口边仰坡"永临结合"综合设计.根据工程实践情况,洞口边仰坡设计效果良好,工程措施安全有效,可为类似建设条...  相似文献   

17.
湘渝高速公路重庆市武隆县乌江走廊上的黄草岭隧道于2007年底提前顺利贯通。该隧道为特长公路隧道,全长6367m,总投资达1.8亿元。隧道进口位于乌江岸高50m悬崖处,施工时无法直接进洞,施工单位采用距洞口400m处开挖横洞进入主洞施工;而隧道出口位于自然斜坡,地下水埋深数十米;洞身全部为风化页岩,呈块碎石状,为镶嵌结构,其节理发育,并伴有溶洞、暗河,岩层问结合差,多有分离现象;部分地段岩层属膨胀性岩,  相似文献   

18.
石黄隧道为重庆市黄花园大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横穿长江和嘉陵江夹持的河间半岛。该隧道由石板坡互通式立交进洞(进口),黄花园互通式立交出洞(出口),为双洞单向行车。为缓解进出口处交通压力,拟将原单洞扩充1个车道。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分析隧道开挖对市政既有建(构)筑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影响,对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复杂地形条件下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俊峰  李冬生 《隧道建设》2017,37(Z2):169-174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吴旦  皮圣  荆永波  杨玉贵 《中外公路》2021,41(1):186-189
目前山岭隧道主要采用超前长大管棚预支护措施下进出洞,已形成了"模块化"设计。该文以蒙华铁路南朝街2#隧道为依托,详细介绍了超前小导管预支护下隧道进洞的主要工序。通过微台阶开挖、初支仰拱快速封闭成环形成锁口圈,隧道初支拱顶沉降控制在24 mm左右,隧道进洞相比采用超前长大管棚预支护节省工期15 d,且节省了部分工程费用。该技术已在蒙华铁路200多处进、出洞口工点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