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下穿既有综合管廊时,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会使既有综合管廊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威胁结构安全。为了研究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对既有综合管廊的影响,探索不同穿越交角下既有管廊的变形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拟,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综合管廊的沉降变形规律、地基加固对管廊沉降的控制效果及不同下穿交角对既有综合管廊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既有综合管廊在盾构机附近主要产生纵向上的不均匀沉降,随着盾构掘进,沉降逐渐增大,进行地基加固后能够有效减小既有管廊的沉降变形。当下穿交角较小时,既有综合管廊沉降变形增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综合管廊变形缝的间距,以合肥市高新区明珠大道段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为工程背景,分标准段管廊和双标准段管廊2 种情况,变形缝设置间距分别为20、30、40 m,管廊上部覆土厚度分别为2. 5、3. 5、5 m,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 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和变形,分析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变化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交通荷载对管廊结构受力和变形有显著影响; 2)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小于30 m 时,管廊结构变形变化不大,变形缝间距大于30 m 后,随着标准段长度的增加,管廊的变形有较明显的增大; 3)合肥典型地质条件下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设置为30 m 时,管廊的应力和变形均远小于规范允许值,因此可以经过科学计算将变形缝间距设置为40 m。  相似文献   

3.
在老旧城区采用传统明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多因交通影响、管线迁改等问题而举步维艰,采用暗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将暗挖技术与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合理的结合,以推动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对暗挖综合管廊的历史和发展进行概述。将暗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分为需求驱动阶段和主动探索阶段,分析暗挖综合管廊发展的特点,认为暗挖综合管廊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如何在长距离暗挖综合管廊工程中实现综合管廊必需的功能要求。结合暗挖工法与综合管廊的技术特点,指出管廊功能整合,暗挖施工井的综合利用,长距离暗挖区间的防火、通风与逃生设置,垂直顶升技术等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经过几年急速的管廊建设,呈现出管廊建设层次不齐,管廊建设与周边工程建设时序错差,造成管廊外侧工程病害频发。本文对综合管廊两侧虚填造成道路塌陷的处理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压力注浆法、强夯法、开挖分层填筑法三种处理方案比选,总结三种方案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针对管廊道路塌陷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综合管廊建设路段、入廊管线,从而确定合理的综合管廊断面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点及难点。介绍了武汉市汉口滨江商务区综合管廊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对综合管廊的规划路由进行优化调整、选择入廊管线以及断面设计。同时,根据自身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工程经验,对综合管廊因地制宜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为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因工程场地高程差造成的折线型预制式管廊的地震稳定性问题,以西安纬一路段预制式地下管廊工程为例,使用ABAQUS软件对直线型和折线型管廊进行三维有限元动力计算,对比分析不同线型管廊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管廊结构的变形和加速度、拼接缝的变形、锚栓结构的受力及损伤特性的响应规律。研究发现:1)折线管廊在x轴(横向)、z轴(纵向)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在管廊埋深变化段靠近浅埋处和管廊埋深变化段靠近深埋处管廊底板附近,表明了管廊结构高程变化点为变形敏感点;2)折线管廊拼接缝在地震中和地震后的张拉变形很小,而横向和竖向滑移变形较大,其中横向水平滑移变形最大;3)折线段管廊的损伤值比直线段管廊混凝土管节的损伤值更大,且折线管廊损伤主要发生在倾斜段的管节,其中多以拉伸损伤为主。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提高折线管廊区域的管廊强度。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综合管廊的建设情况,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建设综合管廊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并结合综合管廊的规范、法规等,对市政综合管廊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8.
桃浦管廊沿着道路敷设,沿线与规划地下空间的过街连通道交叉。对地下空间连通道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比选,分别从管廊下穿地下空间通道和管廊上跨地下空间通道两类展开讨论。建议通道与综合管廊重叠区域需同步开挖实施,共用围护结构,节省造价,降低施工风险,加强结构的安全性。相关结论可作为管廊与相交工程设计方案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预制装配式城市综合管廊,主体的管廊结构为预制管件结构,采用标准化、工厂化预制件生产,管廊结构的尺寸准确性高,安装的准确性也得到保证,建设成本大为下降。因此,预制拼装法是代表我国综合管廊建设领域技术进步的一个方向。本文以梅溪湖综合管廊PPP项目为参考,对预制管廊的生产尤其是大体量的管廊的预制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分析研究综合管廊路径的适建性,通过分析研究,找出综合管廊路径适建性影响因子,建立恰当的评价体系,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数,确定管廊路径评估等级划分标准,对管廊系统布局中拟定路径逐路逐项进行评估,以此优化管廊系统布局。  相似文献   

11.
以中关村西区建设的综合管廊为例,总结并分析了综合管廊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在市政工程设计综合工作中,改变了传统的以重力流管线为主导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以管廊为主导,合理确定管廊内部空间分配,充分利用管廊内、外部空间的新思路。通过对重力流管线系统的优化调整,较好地解决了重力流管线与管廊平面位置和高程交叉的矛盾,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均得到了一级土地开发商的认同和有关设计单位的采用。通过对中关村西区建设综合管廊的思考,还对如何发展北京综合管廊事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祁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6):296-298,310
介绍城市综合管廊新的规划理念,提出综合管廊规划要结合管线规划的多规合一理念,提出通过整合管线规划架构出高效集约的综合管廊路径系统,并分析在新老城区及小城镇编制综合管廊规划的不同理念及综合管廊规划中要注意的几个重点要素。  相似文献   

13.
综合管廊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的市政建设项目,包含了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及缆线综合管廊。而其中覆土深度较浅的缆线管廊与市政排水管网埋深接近,往往在交叉口及路段存在管线竖向交叉冲突。针对此类情况提出多种交叉避让处理方案,分析各方案利弊。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综合管廊的概述、发展应用及优越性,阐明了综合管廊是21世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市政管线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结合深圳市光明新区华夏路综合管廊和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新区综合管廊的设计与建设实例,总结了综合管廊设计的重点、难点,分析综合管廊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变形缝是地下综合管廊防水体系的薄弱环节,当管廊变形缝存在局部破损时可能会造成漏水,对管廊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通过对某滨海区域地下综合管廊漏水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分级治理方案,有效缓解了地下综合管廊漏水治理难题,并提出了一系列主动防水措施,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造施工。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明挖法在综合管廊应用推广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以哈尔滨市老城区化工路综合管廊盾构段为工程背景,对综合管廊设计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设计选型的优势和缺点进行详细探讨。结合化工路路面交通和地下管线现状,分析该综合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原由。着重介绍了综合管廊横断面形式、衬砌结构设计以及盾构管廊综合井设计。阐述盾构法施工过程中需要特殊考虑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说明综合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技术优势,拓宽了综合管廊施工的技术手段,并为今后综合管廊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7.
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廊工程的防水问题一直是管廊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金义都市新区一期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为例,分析了管廊的防水技术和质量过程控制。探讨管廊渗漏水的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所谓地下区域能源管廊,即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多种能源管线的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具有节约地下空间、方便管线检修、避免道路重复开挖等优点。能源管廊在我国多个城市中已有应用实例,技术日渐成熟,规模逐渐增长。但城市中各项工程施工,为管廊的保护带来诸多问题。以某地下区域能源管廊保护性监测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地下管廊监测方案,综合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能源管廊的各项参数的变形规律,总结了地下管廊的监测要点,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进入到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城市综合管廊作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对策,对于确保城市更为顺利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综合管廊概述,分析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优势,并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节点类型、综合管廊和监控中心连接通道、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及计算模式等重要节点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乌市某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管廊热力舱室配筋处理、管廊投料口大开洞的处理、管廊抗震设计及深厚采砂坑地基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