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伴随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建设趋向成熟,而基坑工程面临的周边环境愈加复杂,叠加软土不利地质条件,将使得基坑工程实施愈加困难。现依托上海青浦某环境复杂基坑项目,针对性地进行了设计与施工,通过全过程监测动态控制,实践表明采用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合理可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坑开挖必然会改变土体的原始应力场和位移场,从而进一步引起邻近地基土体内部产生附加内力和变形,这在软土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软土具有强流塑性和高回弹性,该类地质条件下基坑工程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且施工工期长。因此,在软土地区对基坑进行详细监测保证基坑工程安全顺利实施非常重要。以广州南沙地块项目深基坑开挖为例,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讨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层条件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5):247-250,262
伴随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基坑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不可避免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确保可以安全高效地实施基坑工程。基于临近运营地铁17号线的上海某超大基坑项目,针对性地进行了分区施工设计与实施。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的设计及分区施工方案是可靠有效的,可以对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较强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时空效应理论在软土地区深基坑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通过上海虹桥地区一深基坑项目的研究,重新归纳了深基坑工程中基于时空效应的各种设计及施工措施的落脚点,并通过监测资料的分析,对基坑设计提出了一些优化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土体小应变研究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指出土体小应变特性对岩土工程的重要性。通过高精度的三轴试验装置,完整地测试了上海软粘土在典型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土体小应变刚度曲线,表明上海软土具有明显的小应变特性。其研究意义在于为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地铁基坑、隧道工程和桩基工程的变形分析参数的进一步合理选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深基坑工程面临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越来越重要。结合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模拟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对土层参数进行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后续工况进行预测计算,将预测值与监测值对比分析,进一步检验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验证了反演所得数值模型的合理与可靠,为上海等软土地区其他深基坑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加筋水泥土桩锚在天津某软土基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天津软土地区某基坑的特点,采用了SMW工法+加筋水泥土桩锚的基坑支护形式,与传统的支护形式相比,该支护技术具有安全稳定性高、工程造价低、工期短、环境保护效果好等优点。从监测结果看,加筋水泥土桩锚工艺对控制基坑变形有很好的效果,为天津软土区域加筋水泥土桩锚工艺的应用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某沿海城市软土地区邻近营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基坑施工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侧移、沉降、收敛等变形,基坑施工采取分块开挖、土体加固、抢筑底板等措施处治后隧道变形发展得到较好控制;隧道变形与基坑开挖卸荷、深层淤泥质土体流塑变形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坑变形可分为有支撑暴露变形和无支撑暴露变形。结合上海地铁M2线曲阜路车站的工程实践,分析了基坑围护墙体的变形特征。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有支撑暴露变形是深基坑开挖阶段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空效应规律,适量地减小每步开挖空间和时间,按要求及时加撑,可以明显地减少基坑位移。科学地运用这种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的规律性,充分调动软土自身控制变形的潜力,可以达到科学施工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83-184,11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工程所使用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其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该方法所用的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效果显著,处理后可成桩、墙等。  相似文献   

11.
池永翔 《路基工程》2011,(1):81-83,86
深厚软土基坑支护是基坑工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PHC管桩-环形内支撑在软土基坑中的应用,探讨了PHC管桩在深厚软土基坑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PHC管桩选型时其弯矩值控制的原则。研究结果对类似的软土基坑支护工程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软土基坑工程开挖的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针对软土基坑开挖中普遍存在的开挖深度以及空间效应,考虑分区开挖与挡墙加固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以上海市五坊园基坑工程为背景,进行开挖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动态响应的追踪研究。采用现场设点实测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位移、支撑轴力、立柱隆沉及邻近管线位移的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并将实测数据与类似条件的软土基坑开挖工程进行对比,分析施工过程中软土基坑自身结构及周边管线的变形特性,探究开挖深度与空间效应对不同位置基坑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围护墙体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和深度效应;浅层土体开挖时(2 m深度范围内),基坑侧移空间分布主要受开挖顺序、土层性质和基坑阳角等因素影响;深层开挖时,基坑侧移体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第1道支撑主要受土层流变影响,轴力在第2道支撑拆除阶段达到最大;由于底板硬化作用,第2道支撑轴力在底板浇筑阶段先增大后减小;基坑开挖卸荷会导致围护墙和立柱桩产生向上的位移,由于更加靠近基坑中心,立柱隆起值大于围护墙隆起值;基坑开挖深度越深,附近地下管线的沉降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工监测频率较低、外部环境影响大等问题,依托某地铁车站基坑施工,采用固定式测斜仪来获取地铁车站基坑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辅以人工监测定期校核的方式,获取不同施工阶段位移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考虑监测成本及现场实施的条件下,基坑施工监测中采用间距不等相结合的固定式测斜仪,能够更贴切地反映地铁车站墙体变形情况,且具有较滑动式测斜仪效率高、数据贴合度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建成区内小型泵闸基坑工程工期较短、深度较大、变形控制严格的特点,双排拉森桩围护结构因其工序简单、挡土高度大、变形控制好等特点而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根据实际工程案例,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双排桩支护模块进行基坑安全分析,选取不同杂填土的土层参数预测桩顶最大位移值与地表沉降值,将预测值与监测值对比分析,检验在上海软土地区中双排拉森支护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当杂填土厚度较厚且以黏性土为主时,采用水土合算及其对应的土层参数进行模拟,桩顶最大位移和地表沉降更符合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内蒙古老集高速公路下湿地(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情况,并提出该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其中包括在软土地基上实施沉降与稳定监测的观测仪标的埋设、观测断面布设等。同时对该软土路段长期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软土地区,特别是在环境复杂敏感的中心城区,分析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时间效应。结合上海某基坑工程案例,考虑土体固结、流变特性等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对基坑开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分析表明,考虑时间效应的基坑开挖分析更接近工程实际,以此可指导深大基坑的设计施工规划部署工作。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调整优化后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减小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环境的影响,合理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工期,可为相似深基坑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超大基坑为例,分析了此类基坑设计的特点与难点,详细介绍了基坑围护结构选型,基坑设计方案,包括围护桩(墙)选型,支撑选型,分区实施等措施,并分析了该工程基坑设计的关键技术,可供今后软土地区类似深大基坑设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围堰施工是跨江通道工程水域侧基坑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天然软土地基淤泥质软土层厚度大、承载力低,采用长管模袋砂围堰能较好地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抵抗水流的冲刷。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施工围堰为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模拟长管砂袋围堰的施工全过程,计算产生的沉降变形及基坑开挖对围堰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施工时堰底内侧沉降明显,外侧坡脚处水平外移及隆起,基坑开挖引起围堰内侧变形明显大于外侧。  相似文献   

19.
王卫东  李青  徐中华 《隧道建设》2022,42(2):163-175
结合近年来在软土深基坑领域的工程实践和研究,阐述邻近隧道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微小变形控制分区设计、轴力自动补偿钢支撑、坑内土体加固、坑外隔断以及承压水控制设计方法等,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不同设计方法在控制基坑与隧道变形方面的效果。同时,针对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影响评估难的问题,结合上海软土地层工程实践,介绍小应变本构模型(HS-Small)全套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小应变本构模型的基坑对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方法。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综合采取上述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并达到良好的变形控制效果,能满足地铁及隧道变形控制和结构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工程中某基坑围护结构用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为上海软土地基中的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监理工作提供了一些体验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