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K2 9+0 5 0~ +30 0为软土路基段 ,采用“薄层轮加法”和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根据该路段软土地基路基失稳滑移的实例 ,分析引起路基滑移的设计、施工原因 ,探讨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拓宽路基中出现的滑移病害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以江西省大万(大城—万载)一级公路路基拓宽工程为例,阐述了强夯技术处理路基的作用原理、技术参数、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及适用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在泥灰岩地区对出现滑移趋势的边坡和路基采用挡土墙处治的技术。对处理后的路基、边坡采用Bishop圆弧滑动法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竣工通车后几个雨季的观察,边坡、路基整体性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山区软土处治技术目前研究相对较少,开展适用山区软土处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文中基于广东省内较有代表性的山区软土高速项目——平兴山区高速项目,分析山区软基路基开裂或滑移的主要原因,提出山区软基处治设计关键内容。针对高速公路K87+175~K87+350路段因填筑过快导致路基滑塌问题,进行了换填和抛石挤淤联合处理山区软基方案研究。相对原设计管桩复合地基,片石来自于标段内隧道开挖石料,采用换填+抛石挤淤法可节省大量工程费用,经济优势明显,因此在片石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挖除部分软弱土层再抛石挤淤也是一种可取的山区软基处理方案,相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有较大的经济优势。但采用此工艺在路基填筑前期稳定性相对较低,应结合稳定监控数据动态控制填土速率。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软土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挤密碎石桩+填土预压+固结排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及粉喷桩处理方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对路基沉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上述几种方法综合处理软土路基可以有效改善下卧软弱底基层。路面建成后无裂缝产生,运行情况良好,不仅节约工程造价,而且方便施工。  相似文献   

6.
公路工程中,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是典型病害问题.结合国内公路现状,阐述桥头跳车影响行车安全与速度,增加车辆运输和道路养护成本的危害,分析路桥过渡段路基滑移、桥台与路基错台以及搭板断裂等病害特征产生的原因.基于减小路基压缩变形,采取沉降过渡及减小地基沉降的思路,提出相应的病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地基会造成铁路路基大幅沉降,甚至严重影响路基的安全和使用,必须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结合大西铁路客运专线DK551+230~+850段路基施工,介绍柱锤冲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应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很好,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省儋州市海花岛市政道路工程为依托,针对海花岛吹填土路基提出了一套经济有效的路基处理方案。根据岛内一般路段和桥后路段对路基的不同要求以及吹填土土质的差异,整个海花岛路基处理方案综合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强夯法以及等载预压+水泥搅拌桩三种方法。由路基处理效果表明处理后的路基达到了规范的要求,同时节约了造价。该路基处理方案可为类似填岛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中结合湖北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经验,介绍了随岳(随州一岳阳)中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特点和施工要点,针对随岳中高速公路不同地质地段的软土地基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并对高路堤、桥头路基段、涵洞、通道基础的软基处理进行了大量探索施工和实验分析,以免产生路基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和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处跳车颠簸等软基地段通病。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高真空击密技术在曹妃甸地区路基处理方面的推广应用。相比该地区传统的路基处理方法置换+强夯,它具有很多优势:节省路基填料、有效减小工后沉降、对环境影响较小等等。通过工程实例检测结果验证其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殷潇 《路基工程》2020,(3):66-70
摘要:某高速铁路D4K485+845~D4K486+045段路基跨越堰塘尾部,受到堰塘蓄水、放水影响,不能保证运营安全,经补充勘察和现场调查,采取左侧塘堰地下防渗处理、双排高压旋喷咬合桩止水帷幕,堰塘靠路基侧设置混凝土挡水堤坝,库尾段堤坝基础采用钻孔桩+桩基托梁;路基左侧坡脚设置双排高压旋喷咬合桩止水帷幕,路堑边坡每隔8 m设一道支撑渗沟,路基两侧侧沟下设置盲沟,路基基底采用CFG桩加固,CFG桩顶部设置碎石垫层夹双向土工格栅,再加设一层复合防排水板的综合处理措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公路路基震害特征及震后路基工作状态的安全评估,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的大量路基震害调查、检测与抢通保通的成果,概括介绍了汶川地震路基的损毁情况;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结构的典型震害表现形式及特征;探讨了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的震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扭曲变形、开裂、滑移、路面隆起以及地震对路基结构产生的次生破坏;路基的震害影响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地震烈度、路基结构形式等。据此给出了震后路基结构安全诊断项目及检测结果的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抢险救灾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对不同安全等级的路基结构提出不同处治建议,以期为震后路基结构病害预防、工作状态诊断和病害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深长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甬台温铁路DK4+090~+644段路基为浸水及软土地基路堤,长554 m,设计采用深长,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最大加固深度达42 m,加固效果良好,满足客运专线路基的沉降要求.文中结合该段路基的施工情况,介绍深长高压旋喷桩的喷浆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及控制等.  相似文献   

14.
周智海  王灿  陈芳 《公路与汽运》2015,(2):126-128,160
对可能影响重力式挡墙稳定性的因素进行考察,分析各因素对重力式挡墙抗滑移、抗倾覆和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背后填料对挡墙的抗滑移、抗倾覆和路基整体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填料的内摩擦角越大,挡墙的稳定性越强;重力式挡土墙的截面尺寸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挡墙背坡倾角坡度、面坡倾角坡度和墙趾宽度对挡墙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较明显,基底倾角对抗滑移稳定性更敏感,增加凸榫对抗滑移和整体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深汕高速公路K1 2 0 +80 0~K1 2 9+960软基路段不同处理方案横断面的沉降特点研究 ,探讨了不同处理方案路基卸载控制标准 ,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公路路基震害特征及震后路基工作状态的安全评估,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的大量路基震害调查、检测与抢通保通的成果,概括介绍了汶川地震路基的损毁情况;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结构的典型震害表现形式及特征;探讨了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的震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扭曲变形、开裂、滑移、路面隆起以及地震...  相似文献   

17.
软基工程处理后因沉降速率快、左右幅沉降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路基开裂、滑移等病害。针对类似的缺陷工程,提出了引孔管桩加固方案,介绍了引孔管桩施工工艺。通过对实体工程沉降速率、侧向位移等指标的监测,验证了引孔管桩在软基缺陷工程处理中的可行性,为处理类似缺陷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沈大高速公路某段带凸榫重力式挡土墙因墙后浸水产生滑移破坏的分析,探讨在路基浸水情况下的挡土墙的受力状况,推导出带凸榫挡土墙浸水情况下的滑动稳定系数的变化公式,进而对因雨水产生的水位差对挡土墙的滑动稳定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得出路基由于排水不畅形成的瞬时水位对挡土墙的滑移影响很大,随着水位的提高该挡土墙的滑动稳定系数很快低于允许值,进而产生滑移破坏。利用凸榫前产生的被动土压力可以显著提高挡土墙抗滑力。  相似文献   

19.
查明路基变形机制是路基变形处理的基础。针对G213线川汶公路K95+300~K95+490段路基变形问题,在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与变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土体路基的沉降计算,对其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段路基变形主要受路基中粉质黏土层、地下水赋存程度及汽车动载控制,是高饱水度粉质黏土在汽车动载作用下发生的压缩沉降;尽管目前沉降有一定的减弱,但随着变形的发展,可能发展成滑坡,建议进一步评价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k178+700至k180+000段位于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翁城至大镇)段成屋至塘窝村之间,为山前冲积堆积地貌.在进行路基填土前,发现了地面塌陷现象,形成土洞,严重影响路基安全.本文介绍土洞的勘探方法,根据综合勘探结果得出处理方案.供工程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