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纤维掺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图解法并经过配合比凋整和优化,得出AC-13 Ⅰ矿料的配合比.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纤维种类、不同纤维掺量下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分析纤维种类和掺量对最佳沥青用量OAC、OACmax和OACmin的影响,从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分散程度出发,得出纤维最佳掺量.进一步通过高温车辙试验,分析纤维增强机理,研究不同纤维种类和不同掺量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从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特征出发,得出不同种类纤维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对应着不同的最佳掺量;马歇尔试验和高温车辙试验所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最佳纤维掺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后,建立了考虑基体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纤维掺量、纤维类型影响的纤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适量玻璃纤维,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玻璃纤维的掺量以及沥青的最佳用量,并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的试验指标,评价掺加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玻璃纤维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水稳定性均有所提高、永久变形有所下降,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董兆松 《公路工程》2020,(1):163-167
介绍了组成盐化物融雪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成分以及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并通过设计不同盐化物掺量配合比方案,对比分析了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盐化物的掺入对提升冻融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显著效果;随着盐化物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均不断提升,采用方案四制备的盐化物融雪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最佳;结合对实际工程的现场观察验证了采用方案四制备的盐化物融雪沥青混合料,在抑制路面结冰及加速融雪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进行设计,采用滴落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对设计配合比下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室内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滴落试验选择最佳沥青掺入量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通过对4种不同级配方案下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得到C方案为最佳级配方案;其最佳沥青掺入量为4.8%,孔隙率为20.5%,各项性能均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且经工程实例证明该透水性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向阳  高宇星 《公路》2012,(1):139-142
导电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道路融雪化冰铺装材料,对沥青、集料和矿粉等原材料进行性能试验后,计算出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计算,得到基准油石比,并对导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顺序加以调整,完善了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而后采用四电极法测量以各导电相材料掺量及油石比制备的导电沥青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分别分析碳纤维、石墨掺量及油石比对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导电相材料掺量和油石比范围。  相似文献   

6.
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能够融冰化雪的导电沥青混凝土,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电阻率测试试验,确定了碳纤维的短切长度。通过沥青混合料拌和试验和马歇尔击实试验,提出了导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导电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特征调整了技术标准,确定了导电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通过电阻率试验、车辙试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导电沥青混合料的导电性能和路用性能随碳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PAN基碳纤维掺量(质量分数)取0.1%时,导电沥青混凝土既可以获得优良的导电性能,也可以获得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asobit温拌剂的最佳掺量和击实温度对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选用AC-13型沥青混合料,通过马歇尔配合比试验研究,确定出Sasobit的最佳掺量为3.0 %±0.5 %,击实温度为135℃±5℃。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Sasobit温拌剂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明显提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合理的京藏高速公路刘白段改造中的热再生混合料RAP掺配比例,本文选择了30%、40%和50%三个RAP掺配率进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实验,设计计算了对应RAP掺配率下合理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目标级配、最佳沥青掺量和再生剂掺量,对不同RAP料掺配率下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废旧沥青回收料(RAP)最佳掺配率为40%时,对应的最佳新沥青掺量为2.8%,再生剂掺量为0.206%,推荐40%的RAP掺配率时为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9.
选取间断级配SMA-13,掺入4‰的玄武岩纤维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将其与掺入同掺量木质素纤维的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以研究玄武岩纤维的使用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相比,掺加玄武岩纤维的SMA-13沥青混合料,其油石比得到降低,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能有所提高,但水稳定性提高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速公路已逐渐步入养护时代,提升养护效率、保证养护质量成为当今公路管理的热点,而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是其中的关键。冷再生混合料一般采用马歇尔试件的毛体积密度确定最佳含水率OWC、劈裂强度确定最佳乳化沥青含量。该文基于路面材料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分析试件车辙深度、剥落率与混合料含水率、乳化沥青掺量的关系,得出OWC为4.5%、最佳乳化沥青含量为4%,并结合试验路段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冷再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钢渣集料具有表面粗糙、强度高、耐磨和耐久性好等特性,针对用于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的SAC-10沥青混合料,采用钢渣每档等比例替换天然集料的方式进行配合比设计。以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为基准,确定钢渣的最佳等比例替换天然集料掺量,并对钢渣SAC-10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其他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钢渣对于SAC-10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且当钢渣每档等比例替换掺量为60%时,SAC-1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最好,同时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体积稳定性及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2.
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较好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路面材料,但有关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面仍没有一种通用的设计方法。基于此,着眼于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对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混合料组成结构类型为骨架嵌挤型结构;选用4种短切纤维材料,并同时制备有无纤维及掺配木质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作为对比项;对纤维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矿料的级配并进行检验;依据最紧密骨架原理,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了其最佳油石比和配合比设计结果。研究可为短切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钢渣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级配结构以及设计思想,研究了掺有钢渣的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其制备;探讨了钢渣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不同矿料级配、不同石墨掺量下钢渣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性能,以及电阻率随龄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湖沥青属天然沥青,将其按一定比例掺入基质沥青即为湖沥青改性沥青。为研究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掺量条件下湖沥青改性沥青的基本技术指标;利用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并与掺加5%SBS的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沥青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相当,均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结合具体工程,确定湖沥青的最佳掺量为25%。  相似文献   

15.
将聚丙烯纤维掺入沥青混合料中配制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分析该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聚酯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掺量由零增加到0.35%的过程中增强效果越来越明显;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增强,掺量为0.3%时低温抗裂性能最佳;纤维掺量大于0.3%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不升反降;考虑经济性与路用性能,聚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25%~0.3%。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聚酯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面层,路面强度、抗裂与抗变形能力优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掺量的岩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制备高模量沥青,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并通过性能评价确定岩沥青的最佳掺量;以粒子干涉理论为基础,采用逐级填充理论和干捣实密度试验,结合贝雷法和Superpave级配范围对级配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具有良好骨架嵌挤力的级配结构;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验证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岩沥青的掺入,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比、残留稳定度、动稳定度及抗剪应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随着岩沥青的掺入,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均有所升高,而破坏时的最大弯拉应变有所降低,但仍能满足技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沥青混凝土在城市快速干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标;隹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测试了不同掺量钢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确定了钢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最佳纤维掺量和油石比。结合钢纤维沥青混合料现场施工,研究了钢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和碾压工艺。经过试验路多年使用,证明了钢纤维混凝土在城市快速干道上具有较好抗车辙和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地区沥青路面在高温差条件下易产生疲劳和反射裂缝等问题,进行AR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和路用性能及关键施工技术研究,确定最佳配合比为橡胶粉细度40目、橡胶粉掺量18%、油石比7.3%;对AR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R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能都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应用于高温差地区公路工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二氧化钛材料的掺入工艺、粒径、掺量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力学性能、降解尾气的性能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初步给出定性分析结论,为掺入二氧化钛材料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应用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环氧树脂对橡胶沥青进行复合改性,掌握环氧橡胶沥青的软化点、弹性恢复等基本性能和生产工艺,确定环氧树脂最佳掺量和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通过马歇尔和车辙试验,检验环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验证其复合改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