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中温等温时间对 Cr7Mo3V2Si 钢经中温转变后的硬度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钢的硬度不断增加,下贝氏体晶粒急剧长大,随中温等温时间的延长,下贝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下降,超细化多要强韧化热处坤使 Cr7Mo3V2Si 钢的冲击韧性显著升高,使 Cr7Mo3V2Si 钢制 M12六角螺母冲头的使用寿命超过1万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 Mo 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 Mo 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1和Ac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 Mo 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 Mo 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预渗氮和预渗碳对 Cr7Mo3V2Si 钢经强韧化处理后所得渗层的扫描断口形态、冲击韧性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7Mo3V2Si 钢的含氮马氏体具有高碳马氏体形态和孪晶亚结构.渗层出现硬度峰值,表面硬度略低,表面硬度受控于残余奥氏体量,可通过冷处理而得到提高.建议对 Cr7Mo3V2Si 钢制冷作模具采用表面改性复合强韧化工艺,以提高使用寿命和改善其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25Mn Cr Ni Mo钢等温转变贝氏体组织形态的变化规律.显微组织分析表明,300℃等温转变得到下贝氏体组织,之后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提高,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条变粗,逐渐形成粒状贝氏体,420℃等温获得全部的粒状贝氏体组织,随温度继续升高,出现羽毛状组织,得到上贝氏体组织.即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组织形态由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逐渐演变.在300℃等温转变得到下贝氏体显微硬度最高,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提高硬度下降,但390℃以上温度等温所得到贝氏体的硬度较低且随等温温度升高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Mo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Mo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_1和Ac_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Mo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Mo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碳铬钼钢ZG25MnCrNiMo钢和25CrMo4钢在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分别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钢的微观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两种低碳铬钼钢在较低的等温温度下得到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此时抗拉强度和冲击功均达到最大值;等温温度升高,组织变得粗大,性能下降,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ZG25MnCrNiMo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综合性能下降,而25CrMo4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宏观表现为强度高韧性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对 Cr5MoV 钢的残余奥氏体量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以期在容易生产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进—步推广该钢种和代替 Cr12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渗碳后的热处理规范(包括亚温淬火)对渗碳钢18Cr2Ni4WA 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表明与渗碳后一次常规淬火法相比,渗碳后采用亚温淬火时,心部由于获得了含有韧性相的细化的(α+γ)两相复合组织,使强韧性得以提高;表层由于加热温度较低,一方面碳化物溶解得少,另一方面奥氏体晶粒细,因此淬火后所得马氏体脆性小,残余奥氏体量少,从而工件变形亦小。  相似文献   

9.
M-A岛状组织对12Ni3MoV低温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焊接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焊接线能量对12Ni3 MoV钢近缝区组织变化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中的M—A组织是近缝区低温韧性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粒状贝氏体中以M—A形式存在的残留奥氏体的两种转变——形变诱发转变和变温转变对韧性有不同影响。前者对韧性有利,是含有多量残留奥氏体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常温冲击值的原因。后者对韧性有害,是促使含有多量残留奥氏体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低温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钢中含碳量影响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钢中含碳量影响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效果好、高碳则差的机理。同样,在研究了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影响强韧化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亚温淬火最佳加热温度以接近上临界点为宜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掌握高速动车组30NiCrMoV12和EA4T两种车轴材质的服役性能,分别实测了新、旧车轴的化学成分、常规力学性能、标样疲劳特性、冲击性能、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并对其金相组织进行观测,综合评价分析两种材质车轴服役性能. 结果表明:(1) 与EA4T材质相比,30NiCrMoV12材质车轴中Ni含量高10倍,Mo、V含量高2倍,C含量略高,抗拉强度高34%,屈服强度高54%,疲劳强度高30%;(2) 断裂损伤性能对比中,30NiCrMoV12材质车轴比EA4T材质车轴的常温冲击功约低12%,断裂韧性约高34%,EA4T材质新轴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比30NiCrMoV12新轴的高21%,旧轴时两者相当;(3) 当应力强度因子幅度小于50 MPa?m1/2时,30NiCrMoV12材质车轴裂纹扩展速率大于EA4T材质车轴,反之,30NiCrMoV12材质车轴裂纹扩展速率小于EA4T材质车轴;(4) 30NiCrMoV12材质车轴整个截面组织均为晶粒细小的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淬透性较好,制造工艺性能好;EA4T车轴在表面约30 mm深度范围为均匀的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出现铁素体,距表面60 mm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并以铁素体为主.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金属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在线控制困难,导致成形组织不均、力学性能低下的问题,以辙叉用贝氏体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不同整体后热处理工艺对其电弧增材制造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去应力退火后的电弧增材制造试样力学性能较差,且存在各向异性,经290 ℃等温淬火与280 ℃回火处理后,试样微观组织由回火索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提升39%,屈服强度提升61%,断后延伸率提升29%,冲击韧性提升17%,硬度提升20%,且各向异性特征大大缓解,材料组织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2.25Cr-1Mo-steel is widely used in thepetroleum industry and in steam power generatingof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high-temperature strength,corrosion resistibility,and resistance to high-tem-perature hydrogen attack.Because several alloy el-ements are added into2.25Cr-1Mo-steel,marten-site is prone to form after welding.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phase transformation can radical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ual stresses[1-2].Inor…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e60 Cr20 Mo20和Fe50 Cr20 Mo20 M10( M=Ni, W)铁基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通过加热至熔融态再淬火的方法计算出了了Fe60 Cr20 Mo20、Fe50 Cr20 Mo20 M10和Fe50 Cr20 Mo20 W10三种合金形成非晶的临界冷速及一系列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三种合金形成非晶的临界冷速分别为15.7 K/ps、3.62 K/ps和1.04 K/ps,四元合金较三元合金形成非晶所需的临界冷速大大降低,而W元素的添加更能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另外,通过热力学参数分析,Fe50 Cr20 Mo20 W10合金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较大为0.626,也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形状记忆合金梁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热:力学行为和拟弹性行为本构关系及梁的动力学平衡方程,建立了该类梁横向振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平衡态定性分析法讨论了形状记忆合金梁的稳定性与材料相变的关系.研究表明,梁的横向振动平衡态的稳定性与材料相的稳定性有对应关系.在马氏体相稳定的低温状态,系统有3个不动点,1个为稳定中心,另外2个为不稳定鞍点;在马氏体与奥氏体共存的中间温度状态,系统有5个不动点,3个为稳定的中心,2个为不稳定的鞍点;在奥氏体相稳定的高温度状态,系统有唯一稳定不动点。  相似文献   

17.
Development of Thermal Proces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Withinrecentdecade,thenumericaIsimulationhasbeenrapidlyachievedandhasaPpliedtothermalmanufacturingprocess.ThephasetransformationiscomplicatedbythefactthatthereareseveralmicrostructuralscaIestoconsideHl1-I4].InordertorevealtheruIeofcomplexphasetransformation,itisnecessarytousethetoolofnumericalsimulationtomodelandcontroltheoverallprocessofphasetransformation.NowthecomputersimulationcangetsomereasonabIeresultSinmanyaspectsofthermalmanufacturingprocess:e.g.,thesimulationoftemperat…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高速动车组用ER8C和ER8车轮服役性能,使用OBLFQSN750型电火花直读光谱仪等设备分别实测了新旧车轮材料的化学成分、常规力学性能、疲劳特性、冲击性能及韧脆转变温度、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并进行了金相组织观测,综合评价分析了两种材质车轮服役性能. 结果表明:1) ER8C材质车轮比ER8材质车轮中Si含量高2.74倍,Mn含量高1.29倍,Cr+Mo+Ni总含量低45%,C含量略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5%,疲劳强度提高15%. 2) 车轮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少量铁素体,踏面下相同深度,ER8C材质车轮中铁素体更均匀细小,晶粒度大于8.5级,ER8材质车轮铁素体粗大,晶粒度为8级. 3) ER8C材质车轮韧脆转变温度为84.30 ℃,ER8材质车轮韧脆转变温度为71.97 ℃,车轮运用工况处于两种材质的脆性区. 4) ER8C材质车轮断裂韧性比ER8材质车轮高约6%,其阻止裂纹产生的能力优于ER8材质车轮;ER8材质车轮裂纹扩展门槛值比ER8C材质高17%,其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优于ER8C材质车轮;两种材质车轮的裂纹扩展速率相当. 5) 服役过程中ER8C材质车轮踏面垂直磨耗速率略大于ER8材质车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