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Mo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Mo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_1和Ac_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Mo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Mo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典型冷作横具钢65Cr4W3Mo2VNb,Cr7Mo3V2Si 和 Cr12MoV 经强韧化奥氏体化后的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测定了其中温转变 TTT 曲线,求出强韧化奥氏体化后钢中基体含碳量,得出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中温转变等温温度对下贝氏体组织的影响以及中温转变等温时间对下贝氏体量的影响规律,还得出了部分低温转变对随后中温转变下贝氏体形成孕育和和下贝氏体组织的影响特点,包括连续冷却和等温马氏体转变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中温等温时间对 Cr7Mo3V2Si 钢经中温转变后的硬度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钢的硬度不断增加,下贝氏体晶粒急剧长大,随中温等温时间的延长,下贝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下降,超细化多要强韧化热处坤使 Cr7Mo3V2Si 钢的冲击韧性显著升高,使 Cr7Mo3V2Si 钢制 M12六角螺母冲头的使用寿命超过1万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淬火、回火温度、冷却介质对锰硼白口铁机械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硬度随淬火温度提高出现峰值,峰值位置随淬火冷却速度增加向温度低的方向移动;回火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在250℃出现峰值,回火温度高于480℃后硬度显著降低;残留奥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减少,430℃回火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转变产物为贝氏体;淬火回火提高强韧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25Mn Cr Ni Mo钢等温转变贝氏体组织形态的变化规律.显微组织分析表明,300℃等温转变得到下贝氏体组织,之后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提高,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条变粗,逐渐形成粒状贝氏体,420℃等温获得全部的粒状贝氏体组织,随温度继续升高,出现羽毛状组织,得到上贝氏体组织.即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组织形态由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逐渐演变.在300℃等温转变得到下贝氏体显微硬度最高,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提高硬度下降,但390℃以上温度等温所得到贝氏体的硬度较低且随等温温度升高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预渗氮和预渗碳对 Cr7Mo3V2Si 钢经强韧化处理后所得渗层的扫描断口形态、冲击韧性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7Mo3V2Si 钢的含氮马氏体具有高碳马氏体形态和孪晶亚结构.渗层出现硬度峰值,表面硬度略低,表面硬度受控于残余奥氏体量,可通过冷处理而得到提高.建议对 Cr7Mo3V2Si 钢制冷作模具采用表面改性复合强韧化工艺,以提高使用寿命和改善其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Fe60 Cr20 Mo20和Fe50 Cr20 Mo20 M10( M=Ni, W)铁基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通过加热至熔融态再淬火的方法计算出了了Fe60 Cr20 Mo20、Fe50 Cr20 Mo20 M10和Fe50 Cr20 Mo20 W10三种合金形成非晶的临界冷速及一系列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三种合金形成非晶的临界冷速分别为15.7 K/ps、3.62 K/ps和1.04 K/ps,四元合金较三元合金形成非晶所需的临界冷速大大降低,而W元素的添加更能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另外,通过热力学参数分析,Fe50 Cr20 Mo20 W10合金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较大为0.626,也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渗碳后的热处理规范(包括亚温淬火)对渗碳钢18Cr2Ni4WA 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表明与渗碳后一次常规淬火法相比,渗碳后采用亚温淬火时,心部由于获得了含有韧性相的细化的(α+γ)两相复合组织,使强韧性得以提高;表层由于加热温度较低,一方面碳化物溶解得少,另一方面奥氏体晶粒细,因此淬火后所得马氏体脆性小,残余奥氏体量少,从而工件变形亦小。  相似文献   

9.
对GCr15钢过热淬火和回炎组织激光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加热时原始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未发生分解,直接向周围以机制长大,导致原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恢复,加热温度进一步同将发生奥氏体再结晶,使组织细化;再结晶核心 优先在粗大马氏体息处形成,深冷处理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插销试验法研究了30CrMnSiA和30CrMnSiNi2A两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冷裂倾向。定量地探讨了在焊接线能量一定的条件下所获得的不同焊接热循环和不同扩散氢含量对焊接热影响区冷裂倾向的影响。确定了两种钢的临界断裂应力同扩散氢含量、予热温度、冷却时间以及后热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焊条400℃,1h烘干的条件下,予、后热温度分别为250℃和110℃时,30CrMnSiA钢的临界断裂应力σ_(Cr)≥σ_S;予、后热温度都为250℃时,30CrMnSiNi2A钢的临界断裂应力σ_(Cr)≥σ_S。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低碳铬钼钢ZG25MnCrNiMo钢和25CrMo4钢在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分别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钢的微观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两种低碳铬钼钢在较低的等温温度下得到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此时抗拉强度和冲击功均达到最大值;等温温度升高,组织变得粗大,性能下降,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ZG25MnCrNiMo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综合性能下降,而25CrMo4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宏观表现为强度高韧性差.  相似文献   

12.
M-A岛状组织对12Ni3MoV低温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焊接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焊接线能量对12Ni3 MoV钢近缝区组织变化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状贝氏体中的M—A组织是近缝区低温韧性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粒状贝氏体中以M—A形式存在的残留奥氏体的两种转变——形变诱发转变和变温转变对韧性有不同影响。前者对韧性有利,是含有多量残留奥氏体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常温冲击值的原因。后者对韧性有害,是促使含有多量残留奥氏体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低温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末端淬火试验测量了E级钢及添加Mo、V、Nb等E级钢的淬透性,并分析了其组织,测量了微调Mo对E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级钢的淬透性不高,淬透深度浅,但有较强的贝氏体形成能力;在E级钢成分基础上成分微调对淬透性和组织均有影响,微增调Mo元素可提高钢形成贝氏体的能力,而V和Nb元素对淬透性影响不大,但可以使钢中组织细化,硬度升高.钢中增加Mo元素,可提高钢的抗回火性,在600℃以上回火仍保持较高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热处理工艺,并介绍了用其生产研制捣固车用1469耐磨板的过程。对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20℃、850℃、880℃和910℃时对材料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和分析,850℃淬火+250℃回火处理后,材料获得较好的硬度和冲击韧性。使用该耐磨铸钢生产的1469耐磨板的使用寿命提高约44%,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奥氏体化后的25CrMo4钢在Ar3下不同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以观察铁素体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在675~740C温度区间等温,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析出速度加快.在675℃保温时,获得2%~3%,5% ~8%,10%~ 15%铁素体量的保温时间分别是70 s,120 s和240 s.对不同铁素体含量样品进行冲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0CrMnSiA钢亚温淬火前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对亚温淬火所获复合组织形态的影响,亚温淬火可获得针状,颗粒状和类针状复合组织,各种形态的复合组织中,未溶铁素体均分布于奥氏体晶界上,对加热保温过程中奥氏体的晶粒长大起阻碍作用,类针状复合组织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均比大颗粒状复合组织的细小,而与小颗粒状复合组织的相当,因此,与具有最佳强韧性的针状复合组织相比较,类针状复合组织的获得将有可能在保证强韧性不降低的条件下,简化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JB800钢具有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FCBA/BC)组织,是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性能优异的低合金高强钢。本文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JB800钢热影响区的CGHAZ区组织转变规律、硬度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焊接工艺条件下(tg/5=5~50s),CGHAZ区由M,B的混合组织组成,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M的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当tg/5为20s时,CGHAZ区表现出较好的冲击韧性,其对应的组织含95%M、5%B。为了获得较高的CGHAZ冲击韧性,应将tg/5控制在20s左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08Mn2Si钢不同工艺处理后双相组织的形态及冷拔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得到:950℃预淬火后再经临界区加热淬火时可以得到细小均匀的纤维状双相组枳,这种组织在冷拔中转变为很细的平行于拔丝方向的纤维状组织,且具有最好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不同淬冷烈度的淬火介质对车轴用EA4T和35CrMo钢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钢的组织结构,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加,EA4T和35CrMo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越细小,硬度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虽然液氮具有很高的淬冷烈度,但在淬火过程中易形成蒸汽膜而导致冷速降低,形成非马氏体组织.35CrMo钢淬火形成的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其轴比c/a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大呈小幅度增大,碳的过饱和度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大而增大.35CrMo钢经不同淬冷烈度的淬火介质淬火后回火,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回火温度,碳的过饱和度对回火钢的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金属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在线控制困难,导致成形组织不均、力学性能低下的问题,以辙叉用贝氏体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不同整体后热处理工艺对其电弧增材制造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去应力退火后的电弧增材制造试样力学性能较差,且存在各向异性,经290 ℃等温淬火与280 ℃回火处理后,试样微观组织由回火索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提升39%,屈服强度提升61%,断后延伸率提升29%,冲击韧性提升17%,硬度提升20%,且各向异性特征大大缓解,材料组织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