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渗碳后的热处理规范(包括亚温淬火)对渗碳钢18Cr2Ni4WA 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表明与渗碳后一次常规淬火法相比,渗碳后采用亚温淬火时,心部由于获得了含有韧性相的细化的(α+γ)两相复合组织,使强韧性得以提高;表层由于加热温度较低,一方面碳化物溶解得少,另一方面奥氏体晶粒细,因此淬火后所得马氏体脆性小,残余奥氏体量少,从而工件变形亦小。  相似文献   

2.
彩色金相在亚温淬火显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色金相在亚温淬火显微分析中的应用宋启攵先王传雅(大连铁道学院)收稿日期:1996-05-15。用改变亚温淬火前的预处理规范和亚温淬火的加热速度等热处理方法,获得了30CrMnSi钢的针状复合组织(αa+αb)、αa+αb+γg和颗粒状组织αg+γg...  相似文献   

3.
30CrMnSiA钢退火组织在慢速(0.5℃/min)加热过程中,在铁素体/渗炭体界面上形成的奥氏体可以沿其界面生长呈条状向珠光体侧生长、呈长轴状或向铁素体侧长成针状;而在铁素体晶粒内首次发现形成的奥氏体将呈针状、平行四边形状或正六边形状,并且在其上可出现与之平行或具有一定夹角的奥氏体针。对奥氏体形成的几种不同形态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及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30CrMnSiA结构钢渗扩氮后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时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含氮针状双相组织(α γ)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后及亚温扩氮淬火后的相组成,观察了高氮区和低氮区的含氮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氮浓度分布曲线与渗扩氮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5.
钢中含碳量影响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钢中含碳量影响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效果好、高碳则差的机理。同样,在研究了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影响强韧化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亚温淬火最佳加热温度以接近上临界点为宜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Gleeble焊接热模拟的方法,模拟了用于焊接控轧钢的多层焊焊缝各区的组织。单通焊缝具有明显的树枝状形态,其显微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模拟焊缝粗晶区原奥氏体晶粒粗大,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先共析铁素体及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系列夏比V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单道焊缝具有最高的冲击韧度值,而模拟焊缝粗晶区韧性较低,尤其在低温时,冲击韧度最低。多层焊缝  相似文献   

7.
对GCr15钢过热淬火和回炎组织激光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加热时原始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未发生分解,直接向周围以机制长大,导致原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恢复,加热温度进一步同将发生奥氏体再结晶,使组织细化;再结晶核心 优先在粗大马氏体息处形成,深冷处理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Mo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Mo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_1和Ac_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Mo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Mo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 Mo 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 Mo 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1和Ac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 Mo 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 Mo 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铁素体形态对低、中碳合金结构钢的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以针状形态α_a 存在时的双相复合组织(α_a+γ_a)或(α_a+γ_a)+γ_g 均能显著提高低、中碳合金结构钢的低温韧性,但当钢中杂质含量过高时,韧性相铁素体的存在对改善钢的低温韧性无贡献,显然,组织形态对钢的低温性能的影响受钢中杂质含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掌握高速动车组用ER8C和ER8车轮服役性能,使用OBLFQSN750型电火花直读光谱仪等设备分别实测了新旧车轮材料的化学成分、常规力学性能、疲劳特性、冲击性能及韧脆转变温度、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并进行了金相组织观测,综合评价分析了两种材质车轮服役性能. 结果表明:1) ER8C材质车轮比ER8材质车轮中Si含量高2.74倍,Mn含量高1.29倍,Cr+Mo+Ni总含量低45%,C含量略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5%,疲劳强度提高15%. 2) 车轮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少量铁素体,踏面下相同深度,ER8C材质车轮中铁素体更均匀细小,晶粒度大于8.5级,ER8材质车轮铁素体粗大,晶粒度为8级. 3) ER8C材质车轮韧脆转变温度为84.30 ℃,ER8材质车轮韧脆转变温度为71.97 ℃,车轮运用工况处于两种材质的脆性区. 4) ER8C材质车轮断裂韧性比ER8材质车轮高约6%,其阻止裂纹产生的能力优于ER8材质车轮;ER8材质车轮裂纹扩展门槛值比ER8C材质高17%,其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优于ER8C材质车轮;两种材质车轮的裂纹扩展速率相当. 5) 服役过程中ER8C材质车轮踏面垂直磨耗速率略大于ER8材质车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焊接热模拟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40CrMnSiMoVA钢焊接近缝区沿原奥氏体晶界产生的白带组织及其对冲击韧性的影响,并指出了影响白带组织的因素和消除白带组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天然砂砾石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且强度高、透水性强,非常适宜作为路基填料,但作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时,由于天然砂砾石颗粒偏粗、级配较差,无法满足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富(裕)木(格)路为依托工程,现场取样后,进行砂砾石的破碎和级配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砂砾石按一定的控制粒径经过二次破碎后,与筛余的天然砂砾石按过筛前原比例掺配即可得到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碎砾石。这项研究对于推动天然砂砾石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冷加工对30Mn23Al4Cr5超低温无磁钢硬度、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比的增加,硬度和屈服强度按抛物线规律增加,塑性和韧性按抛物线规律降低,而抗拉强度近似线性增加,冷轧引起的位错塞积和形变孪晶结构导致强度增加及塑性与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光镜(OLM)、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一段已服役约210000h 的电厂再热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空洞的分布形态;分析了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和正回火热处理)对蠕变空洞形态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都能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改善蠕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使蠕变空洞由原来不规则的形状变成球形,使原来主要分布在晶界处的蠕变空洞部分“迁移”到晶内,从而改善了晶界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蠕变抗力.比较两种恢复热处理工艺对减少蠕变空洞的数量,以及对改善螭变空洞的形态及其分布的作用后发现,正回火工艺优于亚临界温度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高速动车组30NiCrMoV12和EA4T两种车轴材质的服役性能,分别实测了新、旧车轴的化学成分、常规力学性能、标样疲劳特性、冲击性能、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并对其金相组织进行观测,综合评价分析两种材质车轴服役性能. 结果表明:(1) 与EA4T材质相比,30NiCrMoV12材质车轴中Ni含量高10倍,Mo、V含量高2倍,C含量略高,抗拉强度高34%,屈服强度高54%,疲劳强度高30%;(2) 断裂损伤性能对比中,30NiCrMoV12材质车轴比EA4T材质车轴的常温冲击功约低12%,断裂韧性约高34%,EA4T材质新轴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比30NiCrMoV12新轴的高21%,旧轴时两者相当;(3) 当应力强度因子幅度小于50 MPa?m1/2时,30NiCrMoV12材质车轴裂纹扩展速率大于EA4T材质车轴,反之,30NiCrMoV12材质车轴裂纹扩展速率小于EA4T材质车轴;(4) 30NiCrMoV12材质车轴整个截面组织均为晶粒细小的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淬透性较好,制造工艺性能好;EA4T车轴在表面约30 mm深度范围为均匀的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出现铁素体,距表面60 mm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并以铁素体为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典型冷作横具钢65Cr4W3Mo2VNb,Cr7Mo3V2Si 和 Cr12MoV 经强韧化奥氏体化后的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测定了其中温转变 TTT 曲线,求出强韧化奥氏体化后钢中基体含碳量,得出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中温转变等温温度对下贝氏体组织的影响以及中温转变等温时间对下贝氏体量的影响规律,还得出了部分低温转变对随后中温转变下贝氏体形成孕育和和下贝氏体组织的影响特点,包括连续冷却和等温马氏体转变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选择225Cr─1Mo钢手工电弧多层焊焊接头进行了不同工艺规范的持久强度试验,用透射电镜对蠕变断裂时母材和焊缝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选区电子衍射和EDAX能谱分析方法对析出的碳化物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试验中出现的碳化物类型分别为Fe3C,Mo2C和M23C6.在试验时间较长应力较小时,断裂试样中针状Mo2C在晶内聚集粗化,块状M23C6在晶界聚集粗化,这种碳化物分布状态是影响蠕变断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用于路面排水结构层的大孔隙水泥稳定碎石(CTPB)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压实成型方法、强度特性和抗压回弹模量等。得出了以下结论: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选择应以排水层的厚度及该层的结构强度要求为基础;水泥含量、C/A及孔隙率Va是影响CTPB排水基层混合料抗压强度最显著的因素;施工中,CTPB排水基层混合料的成型应采用静压成型,不宜采用振动压实;要求集料具有较低的压碎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长度为13mm、直径为0.2mm的超细钢纤维和长度为30mm、直径为0.5mm的普通钢纤维对砂浆进行增强增韧,制作标准砂浆试件,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超细钢纤维增强砂浆的抗压性能和抗折性能,得到了超细钢纤维的最佳掺入量。试验表明:超细钢纤维砂浆最佳体积掺入量为2.5%,同等掺入量下超细钢纤维对砂浆的增强增韧效果优于普通钢纤维,超细钢纤维增强砂浆能够大幅度提高钢纤维砂浆的强度,从而能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