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毅 《汽车杂志》2006,(11):62-62
2003年和日产合资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迄今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合作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有人批评“三大”在创新和自主品牌方面不积极,但东风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东风一直坚持自主发展,特别在商用车和军车领域;在合资公司中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不断自主创新。就此话题,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该公司最权威的发言人范仲先生接受了《汽车杂志》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时代汽车》2014,(10):84-89
从第一辆桑塔纳下线,到成功完成桑塔纳国产化,上海大众汽车秉承对高质量的坚持,建立了一套高标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新帕萨特的研发,到首款自主研发车型朗逸的成功,上海大众汽车在探索汽车合资的道路中,也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到自主研发的创新道路,为合资合作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可以说,上海大众汽车的30年,是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上汽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形成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双龙、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另一方面集成全球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相继推出了荣威品牌和750产品,逐步形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注册技术的合作 纵观2004-2006年中外企业除整车、零部件以外的合作签约,技术方面的合作稳步增长。这是合资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过去引进合资看重国产化率,在实际运作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国产化率不等于消化了技术,也不等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在新一轮引进中,研发中心的建立、双方技术方面的合作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也是我国既往合资合作的反思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近三十年的合资合作历程及取得的效果,分析了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自主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通过合资合作加强自主品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一个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清醒品牌战略,需要一种坚守发展底线的品牌执着之外,还需要更新培育品牌的理念,丰富培育品牌的手段。据悉,上汽正通过四条道路同时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一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二是收购国际经营团队,包括技术开发力量: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中国品牌:四是合资企业内部的本土化开发(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四头并进,争取在2007年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东风与沃尔沃合资,不仅是我国商用车行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一件大事。行业和媒体之所以对这一事件给予从未有过的关注,原因是东风商用车是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其合资与否关系到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发展的大业。在一片观望、猜测和质疑声中,双方的合资尘埃落定。一个老问题旋即被重新提起。我国商用车企业对外合资,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坚持自主发展是福是祸?此前,我们曾试图从中国重汽与曼、福田欧曼与奔驰、江淮与纳威斯达、上汽与依维柯,甚至广汽与日野的合资项目中寻找答案。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答  相似文献   

8.
汽车空气悬架的应用发展与我国汽车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简述了国内外汽车空气悬架的发展及应用状况,分析了我国汽车空气悬架的市场前景,提出了我国发展空气悬架应在坚持自主开发与消化吸收国内外技术的基础上,推进国际合资合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汽车界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蓬勃崛起,这就是合资自主。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扶持方式之一。相比海外汽车生产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合资公司的优势,通过购买外资企业的技术或合作开发有助于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积淀。文中概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初期合资自主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国际资本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巨大的腾飞,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由于自主品牌滞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仍步履维艰。因此,反思其原因,寻找其症结,以求对症下药.跨越障碍。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合资布局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任务乃是,在全面合资的基础上,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加快自主开发技术能力的培养,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步入自主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韩国道路,通过自主开发,发展民族工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一条以拉美国家为代表,走合资道路,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我国走的基本是第二条道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国比韩国早生产汽车十几年,几大汽车集团公司至今基本没  相似文献   

12.
从单纯引进新车型,到引进资金、技术并发展自主品牌,在这新一轮合资浪潮中,北汽福田和中国重汽分别与戴姆勒和曼的合资合作堪称典范,在业界也最备关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对于中国的汽车业来说,路,是我们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要我们自己走的。目前,摆在中国汽车业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一条是自主发展创自主品牌,一条是借外资外脑发展合资品牌。至于如何选择,则是见仁见智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怎么发展?无论合资、合作、引进还是发展自主品牌,重要的是看其能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从产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利益。事实证明,只有自主品牌有所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作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年之前,合资自主在普罗大众眼里还是一个十足的怪胎,但是一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合资自主将是自主力量的"第三条道路"——也是最有实力和可能接轨先进汽车技术的一种道路。王浩良一直在说,南汽开启了中国汽车的"第三条道路",这话有道理,但是从自主的角度来说,南汽购买MG罗孚资产,只是左脚跨出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产品是永远的王道,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产品的良好口碑,才是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以低价位的优势,在二三线市场占有相对优势。前段时间.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敏提出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观点,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二三线市场就是自主品牌的一亩三分自留地吗?市场是企业的命脉,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企业的虎视眈眈。随着二三线市场购买力的提升,品牌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合资品牌价位的拉低,自主品牌汽车的自留地——二三线市场正在被合资品牌汽车蚕食。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定点生产轿车的厂家基本上是合资或合作企业,上海大众公司自1984年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以来,至今仍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一汽集团公司红旗牌轿车应是我国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轿车,但后来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生产的捷达轿车等却领带于国外先进技术,是国外品牌,为此,我国轿车工业要更新自主开发观念,探索新的自主开发模式,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便捷的融资渠道,全面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真正自主开发出国产品牌的轿车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5,(6):32-32
“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并不对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裁胡茂元:“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并不对立。为此,上汽有三个原则:第一,不关门,完全是开放的,完全可以利用世界的资源第二,不排斥,不排斥合作方,包括通用和大众第三,完全按照国际惯例做,不违反知识产权。我们搞自主品牌,要打破过去的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完全自己做,是一条路,但是,这条路也是非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   

19.
“自主”与“合资”是中国汽车业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合资企业不可能产生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不轻言合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与“合资”几乎成为一对有你没我的“对头冤家”。直到最近,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惊天逆转——[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着实令合资自主品牌尴尬不已。细数下滑品牌,尽管主要集中在轿车细分市场,却也真实地反映了轿车领域合资自主品牌目前所处境地。结合当前仍有车企不断推出合资自主新车的形势,不能不为众车企所表现出的热情担忧。讨巧没讨好无论相关决策者有多么美好的初衷,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讨巧”意图。合资公司通过购买、引进外方产品技术平台,重新开发出知识产权归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这种也可以称作为“混血”自主品牌的产物,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不失“合资范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