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速铁路列车高峰时段行车间隔时间是决定列车运行图抗干扰能力和运输能力的主要因素。以晚点列车数、晚点总时间、冗余时间利用率和正点率作为评价指标,运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系统研究列车行车间隔时间对运行图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系统干扰下,列车运行图保持高可靠性;在5min和10min行车干扰下,采用5min的行车间隔可保证运行图的可靠性;行车间隔5min实验方案受干扰大于10min时,晚点纵向传播程度大幅增大,为保证运行图可靠性前提下,宜采取8min行车间隔运行图。  相似文献   

2.
<正>庞巴迪运输集团和芬美卡尼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主营铁路设备的子公司AnsaldoBreda于4月1日在柏林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投标以及生产新型超高速列车的合作协议。这种超高速列车时速将达到300公里/小时以上,并且能够减少现有此类列车的一系列弊端。借助庞巴迪以及芬美卡尼卡公司最新研发的领先技术成果,包括改进运营效率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何莹 《综合运输》2001,(5):28-29,27
<正>一、国外铁路旅客运输的发展特点1.铁路旅客运输步入高速时代世界铁路的客运提速和高速化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64年以前,基本上为传统模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列车速度提高的步幅不大。据统计,1948~1962年间,世界各国铁路旅客列车的技术速度仅增加12公里/小时,增长最快的是法国铁路,增加25公里/小时,1962年达到104公里/小时。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开通和成功运营,把旅客列车的最高速度推上了新台阶,达到210公里/小时,使铁路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由此铁路进入了高速化发展的阶段。80~90年代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相继建成各具特点的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4.
<正> 交通工程 本月上旬,京沪高速铁路的基本建设方案已经确定。京沪高速铁路为新建高速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北起北京,途经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到上海,全长1300公里。沿线共设26个车站,平均站间距离约50公里。预计京沪高速铁路建 成后一段时期内,高、中速列车将共线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300公里/小时。京沪沿线地区人口数量约占全国人口1/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占到全国的1/3以上。沿线是我国交通运输网比较发达的地区,又是全国客货运输最为繁忙的干线铁路。客、货运密度分别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3.6倍和5.2倍。  相似文献   

5.
当轨道交通运营行车密度较高时,车站屏蔽门承受压力会发生突变,造成屏蔽门关闭不畅。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8号、9号、11号线部分车站现场测试,分析了列车停靠站台时,后续列车离站并驶入区间隧道工况下,站台不同位置屏蔽门的动态承压情况。这些测试数据可以为轨道交通运营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晓 《综合运输》2021,(3):61-64
我国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选择对于高速列车开行方案设计至关重要。为提升长途跨线高速列车开行效益和服务品质,按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方式对比的思路,以旅客出行需求、基础设施能力、移动设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长途跨线列车开行方式的影响为约束条件,研究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选择模型及求解方法。选取2025年15个长途跨线起讫点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提出D站—E站、F站—D站等9个起迄点之间开行长途跨线直达列车的建议方案,研究表明直达与中转换乘选择模型能够解决长途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的成熟,将再生制动电能逆变至更高电压等级的回馈方案已成为轨道交通列车再生制动电能吸收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轨道交通列车再生能量吸收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的优、缺点;通过仿真分析,定性分析了能量回收效率与行车密度、相邻列车之间的关系。这为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交通工程 成昆南段电气化铁路开通。成昆铁路南段——昆明至 攀枝花段电气化改造,日前建成通车。至此,国家“九五”重点建 设项目——成昆电气化铁路全线建成投入运营。成昆铁路南段 电气化改造的完成,使全线客货运输能力、运行速度进一步提 高,行车速度由60公里/小时提高到80公里/小时,运输能力 由2000多吨每列提高到4000多吨每列。并形成了北接宝成、 成渝、南接内昆、贵昆的电气化铁路网。使该铁路网成为我国西 部地区装备最先进的电气化铁路干线铁路网。  相似文献   

9.
<正>东京:"飞站"和"越行"二战后,受东京城市沿线放射轨道的不断扩张及市民职住分离等因素影响,东京地铁早晚高峰长距离出行需求激增。为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东京地铁采取"飞站"和"越行"方式开行快速列车服务,对缓解高峰拥堵效果明显。在既有线路运输能力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东京的开行快速列车服务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香港:线式换乘香港地铁鲗鱼涌站于1989年8月开通运营,该站为观塘线的终点站,并与港岛线换乘。受当时该站附近商业发展影响,导致鲗  相似文献   

10.
当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生故障时极有可能导致列车失去联锁控制,将严重影响到运营的安全。列车失去在ATS信号界面上的显示,对于安全行车造成的隐患更大。对历年来上海轨道交通因信号故障导致的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号故障情况下列车失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成因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整方式进行探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的控制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列车牵引能量流向图,从列车属性、线路条件和运营组织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列车牵引能耗的因素;指出地铁牵引节能工作不仅要求在运营组织阶段做好技术速度的合理选择、采用灵活高效的行车组织模式、优化列车操纵方案和采取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在前期的线路设计和车辆选型阶段也应充分考虑后期的运营能耗,从入口端控制好能耗;建议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地铁服务水平,采用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强度来评价地铁运营企业的牵引用能效率,引导运营企业在保证运输需求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系统用能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铁1号线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铁1号线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是以中央控制室的行车调度员通过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信网,实现与隧道内行驶的列车驾驶员及有关行车人员之间的双向通话,从而适应上海地铁列车的安全、准时、大运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陕西旅游轨道建设为研究背景,介绍了旅游轨道技术标准选取的原则,分析了其客流规律和需求特征及服务定位,提出了旅游轨道技术及服务标准:旅游轨道干线应建成准轨或米轨,支线可选择1 000 mm或762 mm轨距;干线一次建成双线或预留双线,支线可建成单线;线路长度超过200 km时设计行车速度应在100 km/h以上,长度在200 km以内时速度可在100 km/h以下;最大坡度和最小曲线半径根据行车速度比选确定;列车宜采用动车组模式,电力牵引;列车开行实施"小编组、高密度"的方案,同时打造良好的乘车环境,服务水平和票价指数可比照高速铁路。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整体道床线路差异性沉降将严重影响列车平稳运行,危及到行车安全。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某旁通道地段修复工程,介绍和分析了在不停运的条件下采用特殊加厚垫板进行调高顺坡的维护方法,对差异性沉降段的轨道纵断面改善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相比前五次提速,此次提速突出体现在推出国际通行的快速列车动车组,速度的提升也主要体现在动车组车次,除了少数路线车次之外,一站直达和特快等列车的速度提升不明显,动车组主要在城际交通圈运行。提速这样的特点对我国当前的综合运输格局产生影响,也反映出铁路发展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城市轨道全自动化运营效果,明确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优点,对列车驾驶员岗位职能转变后的管理,以及列车驾驶员正线复训管理等进行探讨,以期保证列车在UTO模式下的行车安全、管理有效,有序、有效地提升列车驾驶员的生产力,节省企业运营费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列车-轨道-地基系统分析模型,模拟地铁行车荷载;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推导并导入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土体的材料力学模型;针对研究对象设置合理的计算参数,特别是人工非线性粘弹性边界条件等一系列数值计算条件,建立了考虑隧道与周围土层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从而对黄土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地表振动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列车单向运行和双向运行时在不同速度、不同加载情况下地表振动响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国内大多城市的公交运营调度采用在首末站设调度员的方式,实行两头分别调度。运营调度计划的编制主要依靠调度员的经验和直觉,缺乏现代化的手段,难以保证调度管理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从而造成行车速度下降、行车间隔不均匀等现象,直接影响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20.
综合信息     
《西部交通科技》2014,(1):I0001-I0002
<正>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首次实施"梁上运梁"近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余夫公路至小曹娥互通段)(又称"余慈连接线")第一根桩开钻。余慈连接线建成后将改变杭州湾通道路网都是向东部单向辐射的局面,形成大桥向东西"双向"辐射的格局。余慈连接线项目全长17.9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计划建设工期48个月,投资概算约47亿元。出于充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科学考虑,该项目利用其10米宽的中央分隔带全线敷设高架桥,形成了"上层高速路",与兰曹大道共线向北,连接规划中的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小曹娥互通段。最具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