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清洁能源汽车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主要是始于能源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世界石油资源枯竭的高度担忧;始于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意识的觉醒。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进入现代交通运输时代,今后世界石油资源的供应会对我国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冲击,而交通运输业所带来的环境效应更是严重。在世界环保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与企业对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工作都极其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节约石油资源和保护环境,各种车用替代能源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替代能源汽车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2004年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进口原油情况还将持续下去。2004年10月,上海市第六届必比登挑战赛上, 奥迪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推出了以生物质制成的阳光柴油,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2等于被阳光柴油等燃烧所排放的CO2量,燃烧所产生的CO2又被新的植物吸收,保持了生态平衡。所以,我国应积极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4.
石油资源的世界性短缺,使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战争、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不断困扰着人类。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是优质清洁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地球上三大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并且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参考国外有关资料,介绍了汽车用能源的现状、将来汽车用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和代用燃料汽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并且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参考国外有关资料,介绍了汽车用能源的现状,交垭汽车用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和代用燃料汽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石油时代以后的汽车及能源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全世界石油储量的估计认为,全世界的石油资源还能供人类使用40年左右,也就是就是说,不到21世纪中叶,燃用石油的汽车时代将结束,为此提出,从现在起就应对石油时代以后的汽车,即非燃用石油的汽车,如燃用天然气等代用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进行研制开发,其中电动汽车是最有前途的,由于电动汽车等非燃用石油的汽车需要有充足的电力能源等作保证,所以又对核电力,太阳能电力,氢燃料能源,生物能源等提出  相似文献   

8.
代用燃料汽车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是汽车业永恒的主题之一,为节约石油资源和减轻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在战略上积极推进代用燃料汽车的开发、使用。本文参考国外有关资料,介绍了代用燃料汽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实现能源产业与汽车产业协调发展意义深远,不仅能解决石化资源短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一、化石能源的使用催生了汽车产业,车用能源的革命关系到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能源供需状况及特点:1、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但消费增长较快,对外依存度高,是能源安全的突出问题我国水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1和第3位,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目前仅列世界第13和第17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  相似文献   

10.
王银  王辉 《辽宁汽车》1999,(2):28-30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围绕汽车节能,本文针对国内外汽车采用代用燃料情况作了介绍,并指出我国燃气汽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已探明石油储量是33亿吨。2003年我国原油产量1.7亿吨,而消耗石油达2.7亿吨。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000万吨,成品油2000万吨。2004年我国原油将至少进口1.2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进口大国。再加上最近石油价格飚升,已超过55美元/桶,我国必须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石油,而汽车上近期可应用的是生物燃料。德国已把生物燃料作为中期目标,成为传统燃料的替代燃料,我国也应大力发展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12.
百学 《汽车与配件》1997,(13):27-27
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可开采46年。我国的石油储量只占世界的2.3%。且其中1.6%才有开采价值。我国已于1994年成为石油进口国。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进口量将会一年大于一年。面对石油资源紧张、浪费与环境污染,开发各种替代能源已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当务之急。从近期看,以天然气为代用燃料的天然气汽车进入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佳俊  冯欣 《世界汽车》2009,(2):74-77
有专家预测,地球上现存的石油资源还够人类使用40年。到那个时侯我们将依靠哪种资源?那些停在车库里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汽车将会何去何从?替代能源,这个字眼也许听着很遥远,但对当前各家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寻找替代能源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一辆车的生存周期一般是10年左右)。在未找到替代能源的这段过渡时期,各大车厂提出了各种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育红 《驾驶园》2009,(9):66-68
汽油和柴油现在仍是驱动汽车的主要能源,但是随着传统燃油价格的上升以及对石油资源最终枯竭的担心,人们对开发和推广各种替代能源的努力也在加快。目前已大力投入使用并为人们熟知的有氢燃料电池汽车,  相似文献   

15.
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以及发展汽车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1.1我国石油能源现状 如图1、图2所示,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我国在1993年之前是石油出口国,从1993年起,短短的16年,原油进口比例从6%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51.3%,对外依存度超过能源安全50%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6.
1问题多多,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理应放缓 2009年4月,笔者曾发文《节能是近中期我国汽车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该文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在我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节流”与“开源”并行,并且把“节流”即节油放在首位而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使汽车能效水平逐步进入到世界的先进行列。文中强调,石油资源至少还可以用40年以上,而且传统燃油汽车至少在20年内不会让位于新能源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来自能源及环保的压力不断增大。分析了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汽车的前景,并阐述了我国应当加快清洁能源汽车研制的必要性及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最后展望了我国未来新型能源汽车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地球上石油资源将被耗尽,交通能源终将转型,新能源汽车势必代替传统动力汽车.因此,应当研究将来使用新能源的新型汽车,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想谈的是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规律,制定出合乎逻辑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顺利过渡到新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地球上石油资源将被耗尽,交通能源终将转型,新能源汽车势必代替传统动力汽车。因此,应当研究将来使用新能源的新型汽车,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想谈的是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规律,制定出合乎逻辑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顺利过渡到新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20.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和依赖,是各国的普遍追求。结合我国的能源资源供应情况,以及我国技术的发展,明确提出在我国的继续对传统汽车进行研究开发外,应积极发展我国的代用燃料汽车,重点是发展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汽车,对电动汽车应进行关键性技术--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