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客车轴温分析系统基于多维分析算法,实现轴温分析的横向、纵向对比和轴温故障信息的闭环管理.该系统在西安客车车辆段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热轴判别的思路、热轴影响因素分析及热轴判别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需要解决影响系统正常预报的因素,提高系统热轴预报兑现率。本文从多角度轴温采集、扩大轴温采集范围、自动识别误报热轴的异常波形、确定智能化热轴判别模型、整合应用轴承的多元信息等五个方面,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进口的WCO-32型第二代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的计算机热轴判别程序的分析,得出其热轴判别的计算机流程和方框图。根据对大量列车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得出各种车辆轴承轴温的分布图,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原理,确定二代红外线热轴判别准则的几个主要参数计算机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热轴误报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是发现车辆热轴,防止热切轴事故,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设备。但目前我国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普遍存在着热轴兑现率低,热轴误报率高等缺陷,由于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热轴误报而造成的列车晚点非常普遍,严重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因此,查找热轴误报原因,提高  相似文献   

6.
国内大部分铁路客车使用TCDS系统传输安全监测数据,对列车进行远程监控,轴温报警数据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应用中发现依据轴温报警器所采集的数据用来形成编组还不够准确,同时异常数据也影响了对超温报警的诊断。本文讨论了利用改进编组算法,避免发生多车或少车现象,利用剔除数据纹波和全列环境温度综合评判的方法,消除由异常数据引起的错误报警,旨在提高TCDS系统的易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用微机监测轴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本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红外线轴温探测器性能作了比较,并介绍了使用红外线轴温探测器获得的效益,以及设置车辆轴温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的货运列车轴温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概述ZigBee通信协议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货运列车的轴温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机车节点和一系列车厢节点组成,车厢节点借助温度传感器采集轴温数据,杌车节点通过无线模块发送控制命令控制车厢节点,接收车厢节点传来的轴温数据,利用液晶模块实时显示轴温数据,轴温异常时,语音报警,以此达到对列车轴温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通过USB模块将轴温数据储存在U盘中,利用上位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车轴与轴承的使用状况,为货运列车检修提供参考依据,节省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HTK型第二代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的原理和计算机网络设计原则,对天兰铁路第二代红外线轴温监测网进行了分析,并对天兰,兰打铁路第二代红外线轴温监测系统组网形式,设备配置及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铁道部及各铁路局现有的通讯网络条件下,结合铁路运用、管理和维修等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具有信源信宿的报文在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网络中传递的路由算法,并从概念设计、技术设计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着重解决了通过网络的知识结构表示、信息获取和理解给出实用的路由算法,即任意给定源与目的主机,系统自寻到有效的通道树,实现具有信源信宿的报文在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中通讯。  相似文献   

11.
潘勋  周小勇  陈鹰  倪林 《铁道建筑》2020,(5):98-101
为研究CRTSⅢ型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在昌赣客运专线外进行足尺无砟轨道板温度场监测,基于统计学原理分析冬季轨道结构温度变化规律并提出适合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竖向温度梯度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RTSⅢ型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其中轨道板顶面温度变化最为明显,沿深度方向各结构层温度峰值有明显的滞后现象;竖向温度梯度大于横向温度梯度,对结构温度影响起主导作用;日太阳辐射总量和最大温度梯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冬季日最大温度梯度经验回归公式,可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温度梯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GM(1,1)模型与指数模型在基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某大型基桩的沉降预测为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与Aeax曲线模型进行基桩在外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对于呈指数变化规律的系统能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两种模型对基桩累计沉降的预测符合工程实际,对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本级沉降预测不够合理。对两种模型关系的研究表明,两者有内在联系,都属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且指数曲线Aeax预测模型比GM(1,1)模型应用起来更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的IGBT热仿真新方法。基于此方法,利用Simulink和S-Function建立了TIM1500ESM33-TS型IGBT的器件损耗仿真模型,并将其应用在三相两电平SVPWM逆变器的仿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获得比较精确的IGBT实时损耗、实时结温等重要指标,而且由于采用了IGBT实时工作电流作为仿真的输入变量,所以可适用于多种工况下的IGBT仿真。  相似文献   

14.
王琰 《铁道建筑》2020,(3):95-98
无砟轨道板温度静态测量结果无法及时全面反映整条线路的轨道板温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关系,因此设计了严寒及高温环境下列车最高速度350 km/h时以250 mm等间距动态测量无砟轨道板温度的系统。该测量系统基于辐射测温原理,通过设计测温响应速率、测量波长、信号放大倍率等关键参数和系统温控逻辑,高速有效采集轨道板微辐射能量。经试验测试,无砟轨道板靶标温度在-40~60℃时测量系统稳定可靠,测量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系统研究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制作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1/4缩尺试验模型,通过开展快速升降温试验,分析CRTSⅡ型无砟轨道二维温度场分布规律,提出轨道系统横、竖向温度三维分布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无砟轨道竖向温度及温差分布呈三段式阶梯形;横向温度分布呈抛物线形;CA砂浆层是影响轨道系统横、竖向温度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轨道系统竖向负温差主要产生于轨道板;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竖向温度梯度最为显著,最高达4.5℃/cm;横向最大负温差为-4.4℃,最大正温差为5.5℃,分别产生于底座板上部和中部;轨道系统横、竖向温度三维分布呈三段式阶梯形曲面。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无砟轨道温度效应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灰色GM(1,1)模型预测沉降的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现场沉降监测数据的不等时间间隔性及数据的不断更新性,建立了不等时距等维新息GM(1,1)沉降预测模型并研发了相应的预测程序RIID,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沉降预测,验证了预测模型合理性和程序的可行性。分析了实测数据时间间隔和预测步数对GM(1,1)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时间间隔相差太大,将导致模型失真;GM(1,1)模型只能进行短期预测,若要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沉降,必须有新增数据,这就使得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无砟轨道层间位移是运营期间荷载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产生的离缝宽度,也是影响行车安全与养护维修的关键参数。针对层间位移状态的预警问题,以华东地区某线路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实测数据,以环境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日温差、前4小时太阳辐射量均值、前6小时环境温度均值等气象参数为输入,无砟轨道层间位移值为输出,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无砟轨道层间位移分类预警模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决策数模型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砟轨道层间位移预警模型的准确率为95.21%,预测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94.33%和决策数模型95.07%,为无砟轨道结构的病害预警与养护维修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动车组闸片厚度自动识别模块,解决动车组制动时因闸片过薄而导致的车轮迅速升温,甚至引发不安全状态的问题。该模块可实现动车组通过时自动检测,即自动拼图、图像预处理、模型定位及制动闸片厚度计算,并对厚度小于一定数值的闸片进行自动报警。通过大量实验和测试表明,该模块可以有效地计算闸片的厚度,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大型结构温度场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健康监测在土木工程学科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其中,温度监测是大型结构健康监测与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芜湖长江大桥健康监测中的铁路桥连续梁部分分布式温度监测为背景,开发了基于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大型结构温度场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芜湖长江大桥和郑州黄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实现了对桥梁结构温度场的实时监测。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和准确性高、性价比高、通用性好等特点,对其他大型结构的温度场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DS18B20的特点、工作流程和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技术,并对系统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提出技术合理,经济性好的优化设计方案。对传统和优化后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论:(1)优化后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可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项目;(2)通过轨道结构受力计算可知,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地段优化后道床板弯矩比传统CRTSⅠ型双块无砟轨道减少,底座弯矩比传统CRTSⅠ型双块无砟轨道增加;桥梁地段优化后道床板弯矩比传统CRTSⅠ型双块无砟轨道增大,增大幅度不大。单元式结构道床板在整体温度荷载作用下受到的轴力可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