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68500吨双壳双底油船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68500 t油船船体作了强度分析。根据双壳双底特点分析了结构特征,并对有限元计算、船体振动强度及坞墩强度作了分析,同时还就一般油船的设计程序作了简单介绍,对从事油船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6万吨级“PANAMAX”型油船双底、双壳结构型式的主尺度确定为例,分析了有关国际规范、规则对双底、双壳的高度、宽度以及分舱等要素提出的要求,并就如何合理确定这些要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邵天骏 《航海》2007,(3):5-6
当今的世界油船市场上,由于国际规则方面的油船双壳化要求,以及单壳油船被强制淘汰,表现依旧比较活跃,巨型油船(VLCC)、苏  相似文献   

4.
蔡慧烈 《船舶》1998,(1):17-19
本文在5800DWT双壳体油船结构设计过程中对MARPOL73/78附则I13F条款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就船舶主尺度要素对双壳体油船的影响,货舱容设计计算以及船体结构重量估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宋德华 《船舶》1998,(2):8-11
本文主要介绍150000DWT双壳体油船的船型开发基本思路、线型设计和货油船与专用压载舱的分隔。本船的设计性能指标均满足MARPOLQ13F和OPA90等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第一代巨型油船的兴衰史,第二代巨型油船的复兴及其设计思想的演变,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90年代以后对巨型油船的吨位大小及其供需状况等作了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7.
吴伦楷 《船舶》1998,(3):14-16
本文介绍了普通双壳体油船的一些特点,并将新型双壳体油船与普通双壳体油船和传统单壳体油船加以比较后提出了两个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周国民 《船舶》1999,(4):26-28
本文重点对采用独立货泵舱油船的驱动方式,即电动机驱动、柴油发动机双出轴驱动、柴油机驱动及汽轮机等驱动方式作了比较分析,论证了在19900t江海直达原油船上采用柴油机驱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3日,Lindenau造船厂将其船号为S272的"Seatrout"号双壳体油船交付给了德国油船运输公司(GTS),这艘40600dwt/47372m3的船是迄今为止在德国建造的最大的双壳体油船,也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0.
丁春勇  黄江 《船舶》2008,19(1):37-41
世界油运市场对超大型油船(VLCC)的需求非常迫切。油船共同结构规范(CSR)对VLCC结构设计的影响是全面和系统的。加之MARPOL 12A条款要求对燃油舱设置双壳保护,给机舱的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该文以308000吨VLCC为例,对基于CSR的VLCC的机舱设计进行了研究,对燃油舱的双壳保护、内壳折角和甲板上浪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阐明了CSR对VLCC机舱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剑博 《中国修船》2007,20(6):14-16
文章通过对"帕罗斯.勇士"轮成功改装的设计总结,简要介绍了油轮单壳改双壳,船体改装生产设计的工艺过程,并对工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就船厂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工厂自身条件合理制定出既切实可行,又能为船东和船级社所接受的改装设计,有其特别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海鹏  李路  王慧芳 《上海造船》2010,(2):25-26,41
以油船防污染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单壳油船到双壳油船,再到共同规范时代油船的产生、发展变化,对未来绿色船舶发展浪潮中油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业界应对绿色油船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110000t阿芙拉型双壳油轮为实例对货油舱进行意外泄油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平均泄油量参数oM的若干重要因素,即:载重量dwt,货舱总舱容C,惰性气体系统正常超压P,货油舱的双壳宽度和双层底高度。采用列表计算的方式简化了平均泄油量参数OM的计算过程,阐述了各因素在计算过程中对平均泄油量参数OM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油船结构形式的变化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油船的发展历史,总结油船结构形式的变化及相关法规的主要内容。分析油船共同规范的制定实施对油船设计的影响和油船结构的发展趋势。展望中国油船建造的发展前景。通过全面系统地阐述油船结构特点,可使相关设计、建造和使用人员能较全面了解油船结构形式的发展历程,从而更清楚油船设计和建造中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从“大源湖”号油船在满载航行时产生尾管异常声响现象,经研究和理论计算,查找出产生的原因,提出经济而简单的解决措施。由此对大型船舶提出一个共性问题,轴系校中应考虑船体变形的影响,防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CCS钢制船舶入级规范,研究了大型油船破损状态下的剩余极限强度及其可靠性。根据船舶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舷侧和船底受损位置及受损范围的不同,设定了多种受损模式,计算各模式下的剩余极限强度。进而引入剩余强度指标,验证了其与破损范围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最后,考虑船舶破损后结构能力的减弱和浮态变化引起的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的变化的影响,计算了完整及各受损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确定了大型油船在不同破损模式下剩余极限强度与可靠性指标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设计部门感兴趣的双层壳体结构中外壳对水下爆炸作用的影响问题,用简单平面波理论对双层壳体结构的外板对冲击波的透射特性进行分析,给出透射冲击波的计算公式,与试验比较吻合良好.并详细介绍相关的双层平板的水下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双层壳体结构的外壳对水下爆炸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频部分,冲击波压力约减小20%,结构冲击加速度和应变响应减小约50%以上,内部流体的作用使对整体冲击响应速度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revious study, a consistent theoretical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in single hull structure, taking account of all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affecting the load share of each memb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mbined load effect of direct force from the longitudinal stiffener and shear force on the primary supporting member. What's more, it has been known qualitatively that the bending moment at the root of the web stiffener in double hull structure is less than that in single hull structure.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uble hull and single hull structures has not been achieved.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develop a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to represent the stresses at the root of the web stiffener due to the load from both the longitudinal stiffener and the shear force on the primary supporting member in the double hull structure. Then,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derived formulae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goo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formula was verified. Finally, the calculated stres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double hull and single hull structures. On one hand, the share of loading born by the web stiffener is almost comparable between the double hull and single hull structur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bending moment at the root of the web stiffener is smaller in the double hull structure than in single hull structure, and therefore, the maximum stress is smaller.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通用仿真软件,对某油船进行了远场水下爆炸的动响应分析。研究了药包沿船长方向分布、沿水深分布和不同攻角对船体结构的影响。可以看出,中远场水下爆炸对油船的冲击响应,主要表现为总体响应,局部效应并不明显;爆距对冲击响应有很大的影响,而在远场爆炸时攻角对其影响不明显,随着爆距的增加,船体结构响应逐渐减小;武器的毁伤效应对船体外板影响最为显著,随着能量在船体内的传播,到主甲板时迅速衰减。通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油船的设计及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衍顺  刘琳  王颖 《船舶力学》2007,11(3):427-434
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总纵强度;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