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民公交》2023,(12):2-2
《2023中国慢行交通》《人民公交》杂志增刊本次增刊案例来源于地方政府、地方城管部门、交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涵盖了国内十余个城市、地区的21个优秀案例。按照案例类别,专刊设置“慢行友好理念”、“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工程”、“慢行交通治理与运营实践”、“行业应用案例”五类,覆盖从发展理念到规划设计、建设工程、运营治理、行业应用的城市交通体系全流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重庆市道路交通拥堵、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标准,文中把交通规划分为道路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规划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四个方面,从重庆山地城市交通规划标准适应性的角度对主城区交通规划指标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找出现行交通规划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分析与山地城市现状和发展趋势不相符的指标;结合山地城市交通特性,提出完善重庆交通规划标准的建议,指出交通规划标准的修订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规划工作中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间的协调问题,基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种面向实践应用的模型及方法。首先,在分析和梳理国内外相关规划和设计指标的基础上,从安全性、效率性、舒适性3个角度构建了面向单元控规层面的包括了慢行交通节点连通度、过街设施平均间距以及建筑界面贴线率、街区尺度等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 (TOPSIS)原理,给出了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中成本型指标和效益型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求解,提出了成本型和效益型正负理想解的计算方法以及协调状态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的熵权-TOPSIS模型。最后结合实际的规划案例对邯郸市南湖单元12个街区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方法在城市控规层面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性评价上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克服了从单一角度研究二者协调问题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慢行交通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它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是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城市紧张生活压力的释放、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加剧、空气污染严重。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建设高品质的慢行交通已迫在眉睫。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是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某市凤山路慢行系统立交的方案设计为背景,从初始研究开始,经过一系列基于功能、景观造型、经济性的优化过程,以建成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节点为目标,对原有欠合理交通组织重新梳理,提出先进、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本位的慢行交通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一部分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分析慢行交通在规划、设计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人本位的理念、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改善道路辨识条件、完善过街设施的时空布局,以及提高慢行环境的安全舒适度等具体的措施,用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公共设施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投资的增加,使道路交通有进一步发展,但是,部分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仍重视道路机动车道功能优先,导致慢行系统基础设施的落后、投入较少或不合理规划,从而逐步显示出慢行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或一些障碍,难以营造出高品质的交通出行环境,无法展现城市活力与魅力。本文从慢行系统建设需求、建设必要性、现状情况等内容论述,提出一些精细化设计的思路,以满足当前道路交通高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交通已经成为与环境、能源、可持续发展相关联的,关系到生活质量的复合概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并从公交优先、慢行交通系统和交通平静化3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以及各策略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把步行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除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之外,慢行这一理念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慢行交通的驱动主体是人。相对快速的汽车而言,人作为主体的慢行交通对于构建整个城市的友好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成为当今受鼓励发展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步行质量也成为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步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而且也是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开始和结束,对于山地城市来说步行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步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步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提出结合重庆特殊地理环境的规划原则,完成了重庆主城区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2.
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非机动车交通道路网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路段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交叉口规划、非机动车交通停车设施规划、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设计和公交站点区非机动车交通组织6个方面对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城市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为科学评价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根据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的起讫点、公共交通容量、线路及公共交通辅助设施等4个主要因素,选取了换乘距离、换乘系数、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等1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Vague物元评价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二级”。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有助于针对性地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实际数据的贴进度与“二级”的贴进度相差0.0117,可见评价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市群交通发展的新方式,指出了城市群交通规划中"四阶段"模型的缺陷,它不能准确地反应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交通需求强度。为此,将可达性贯穿于城市群交通规划中,阐述了传统路网可达性的计算方法在城市群规划中的不适用性,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城市群可达性计算新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应不同阶段城市群内部之间的联系程度,为交通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新一轮规划着重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城市建设的宜居宜业。慢行作为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出行方式,在提高人居生活体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助力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对应上海中心城和新城不同的发展现状、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结合相关导则、规范的要求,提出适应性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方式及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虽有诸多优点,但其可达性差。而自行车交通灵活、可达性强,两者如果能有效地衔接则非常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战略。基于多式联运理念,提出"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自行车交通(B icycle Traffic)"模式(简称"U&B"模式),引入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发展中国特色"U&B"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其劣势和威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一种观察系统整体规律的重要手段,其渗透力是广泛的,基于大数据的规划方法正将交通规划行业引入新的范式。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导航地图数据,分析城市交通可达性特征、产生吸引特征、通勤特征、通道特征等,并以淄博市快速路系统规划为例,验证了数据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虹桥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正由以往简单、单一型向大流量、综合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规划和设计出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大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增强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力,同时又不致对城市自身的客运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是枢纽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该文力求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以及对该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综合交通组织的分析,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