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一度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中国海事界的重要活动,自1981年第一届国际海事会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这项活动越来越为国内外海事界所重视.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国际海事界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2.
2007年,弹指而逝。对于海事界而言,仍是激情难却。这一年,世界海事演绎了一幕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情景剧。回望2007年,海事界有兴奋,有感喟;有思索,也有忧虑。告别激情燃烧的2007年,我们迎来充满更多期待和悬疑的2008年。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9,32(11):30-31
2006年2月第94届国际劳工(海事)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目前这个公约还在各国审议批准之中。国际海事界普遍认为,海事劳工公约的通过,在世界劳工史和海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对海事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构成今后全球质量航运(Quality Shipping)的重要内容。这项被称为全球120万海员的“权利法案”,将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一起,构成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4.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海事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是中国海事界的盛会,也是世界海事界朋友的大聚会。作为主办单位,首先我代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向参加大会的国内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都能有好的收获! 上海国际海事会议,今年已是第九届。  相似文献   

5.
2015年12月1日至12月4日,2015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第18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海事会展,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继续扮演着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重要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公司参展,专业观众人数超过6万人,较上一届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6.
王娜娜 《船舶工程》2019,41(12):前插1-前插15
正国际海事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以下简称"会展")于12月3日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宏大的海事专业会展之一,会展迎来了其创办40周年的盛大庆典。与此同时,2019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0年来,该会展不断发展壮大,参与、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从落后到跻身世界造船大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与国际海事界寻求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会展成为国际海事界了解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等产业的重要窗口,更助推了中外海事技术、经贸合作、船舶融资、安全保险、规范规则、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海事界的APEC“盛会,2003年岁末开幕的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创下了历届之最:参展商最多,共有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809家参展商与会,比上届增加了31家;国家馆最多,共有奥地利、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馆;展会面积最大,超过180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38%。仅仅4天,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赢得了全球海事界的关注,吸引了众多海事业内外人士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创新,2006年10月15日,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第一届校长论坛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典、西班牙、乌克兰、韩国、越南等15个国家的20多所主要海事院校的校长,围绕着国际化海事教育培训(MET)、海事教育与海事安全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与会校长一致认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运量的激增,促使商船数量急速增长,而世界范围内的商船绝大多数由发达的经合组织国家和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所控制。国际海事界目前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实现航运优质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而…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海事界的APEC"盛会,2003年岁末开幕的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创下了历届之最:参展商最多,共有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809家参展商与会,比上届增加了31家;国家馆最多,共有奥地利、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馆;展会面积最大,超过180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38%.仅仅4天,第12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赢得了全球海事界的关注,吸引了众多海事业内外人士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为"赋予女性在海事领域的权利",提倡海事界利益相关方共同为女性营造友好、认同的职业发展环境。文章以消除就业壁垒,推动更多中国女性上船任职、参与海事工作为目的,介绍了国际国内促进女性上船任职的政策,指出中国女性海员队伍发展相对缓慢的形势,分析了影响我国女性上船任职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