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凯峡河特大桥为(180+230) m不对称半飘浮体系独塔结合梁斜拉桥,桥梁依次跨越凯峡河河谷和U形溶蚀槽谷。主梁采用双边“上”字形钢主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成的结合梁,全宽30 m,桥面板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桥塔采用“人”字形结构,塔高117 m。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成品索,按空间双索面扇形布置,单个索面布置18对,全桥共72根斜拉索。索塔锚固采用钢锚梁;索梁锚固采用锚拉板,为适应空间索面斜拉索锚固,锚拉板与钢主梁腹板采用小角度弯折焊接。桥塔采用爬模法施工,钢主梁采用桥面吊机悬拼。分别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和MIDAS FEA对斜拉桥进行总体和局部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0,(1)
以某主跨2×94m的拱形钢桥塔索辅梁桥为背景,基于钢桥塔锚固区构造的合理简化,建立传统和新型钢锚箱构造的空间板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成桥及换索工况下钢桥塔锚固区主要板件及焊缝的应力幅值、应力分布、应力集中现象及索力传递路径。结果表明,两种钢锚箱方案材料用量、施工工艺、斜拉索张拉空间基本相同,锚固区各板件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新型钢锚箱应力集中现象更弱,与钢桥塔连接的整体性更强,索力传递更顺畅。传统钢锚箱焊缝焊接施工工作量较少,斜拉索索力较大时,建议采用新型双横隔板钢锚箱方案;斜拉索索力较小时,考虑到减少焊接施工工作量,可以采用传统单横隔板钢锚箱方案。  相似文献   

3.
日本梦翔大桥由2跨PC连续箱梁桥和3跨PC连续矮塔斜拉桥组成,跨越熊野河的陡峭峡谷.矮塔斜拉桥采用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使上部结构更加细长,地震响应程度有所减小.矮塔斜拉桥桥墩采用柱式墩身,沉箱式桩基础;桥塔为Y形倾斜结构,桥塔中预埋钢锚箱,塔端斜拉索锚固在其中;箱梁中设置12×φ15.2体内预应力钢束和19×φ15.2的体外预应力钢束,梁端斜拉索锚固在混凝土桥面翼板的加劲肋上;斜拉索采用27×φ15.2的多股钢绞线束.大桥主梁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浇筑,桥塔混凝土浇筑与斜拉索的安装和张拉同步进行,斜拉索采用主梁两端翼板下方4个千斤顶依次同时安装和张拉.  相似文献   

4.
太原摄乐大桥造型取意"并州之塔",创造性地采用大幅变宽塔柱与空间扭索面相结合的独塔斜拉桥,主桥跨径布置为(30+150+150+30) m,采用全飘浮减隔震支承混合体系。桥塔采用大幅变宽无横梁A形塔柱,桥面以上采用钢箱塔柱,桥面以下采用混凝土空心塔柱,塔柱钢-混结合段采用双层端板承压分级锚固传力构造。主梁采用半封闭双边箱钢梁,桥面铺装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 670 MPa的平行钢丝,空间扭转索面,在碰撞概率较大的8~16号斜拉索交叉范围300 mm内采用热固型PVF保护套包裹。斜拉索塔上锚固采用钢锚梁与锚拉板相结合的形式。桥塔、辅助墩和边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  相似文献   

5.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公轨两用半飘浮体系部分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22.5+445+190.5)m。桥塔采用天梭造型。主梁采用2片桁双层桥面钢桁梁型式,桥面采用板桁组合体系。斜拉索采用单索面稀索体系,每根斜拉索由139束平行钢绞线组成,最大索力15 000kN。索梁锚固采用在钢横梁中点位置设置大型钢锚箱的型式;索塔锚固采用外置式钢锚箱型式,钢锚箱通过剪力钉与分离式塔肢进行连接,索力由剪力钉、锚箱侧拉板和摩擦力共同承担。开发了用于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整体张拉的调索设备。开展板桁组合式桥面板的传力机理理论及试验、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的疲劳试验、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等相关研究,验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南宁英华大桥为45 m+410 m+45 m单主缆钢箱梁悬索桥。该桥设置单主缆,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全桥共布置40对吊索,均采用预制平行钢丝束。主索鞍采用全铸造结构,塔顶设有格栅底座。该桥采用散索套散开主缆,通过结构优化,有效解决了采用传统散索套所带来的索股不稳定及难以架设的技术难题。主缆锚固采用钢拉杆锚固系统,锚固方式为无粘接后锚承压式。主塔为曲面桥塔,采用文物"羊角钮编钟"作为造型元素,下塔柱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塔柱为钢结构。主梁采用扁平流线型钢箱梁,全宽37.7 m,中心高3.5 m。锚碇均为重力式锚碇,由于本桥为单主缆结构,因此两岸均只在引桥正下方设1个锚碇。  相似文献   

7.
安徽五河定淮淮河特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46m+125m,该桥采用钢绞线斜拉索,斜拉索采用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即斜拉索穿过桥面一侧锚具,绕过桥塔后锚回到桥面另一侧锚具,形成同一对编号斜拉索。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由钢绞线拉索系统、夹持型大转角鞍座锚索系统及主梁锚拉板锚索系统3部分组成。斜拉索采用三角提升原理安装,利用穿索机推送及卷扬机牵引将主梁一侧的钢绞线送入HDPE外套管中,穿过鞍座后,通过穿索机推送及另外一台卷扬机牵引钢绞线回到主梁另一侧锚固区,钢绞线穿索就位后,采用单股对称张拉法进行斜拉索张拉,张拉到位后进行封锚处理。  相似文献   

8.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处自然环境条件,主桥采用主跨816 m双塔双索面六跨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桥塔为双柱H形,北塔采用双圆形分离式基础,南塔采用矩形分离式承台+群桩基础;主梁采用分离式双边箱梁结构,中跨和北边跨采用扁平钢箱梁结构,南边跨采用PC箱梁结构,钢-混凝土结合段采用带钢格室的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方案;斜拉索采用外缠PVF氟化膜的高强平行钢丝索,除桥塔附近几对大倾角斜拉索直接锚固在混凝土塔壁齿块上外,其余均采用钢锚梁锚固型式。  相似文献   

9.
贵州都格北盘江大桥主桥采用(80+2×88+720+2×88+80)m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主梁采用由钢桁架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合的钢桁梁结构体系。通过在混凝土检修道、主桁弦杆内灌混凝土的压重形式平衡主、边跨恒载及活载的重量。全桥共设112对224根斜拉索,斜拉索上端锚固于上塔柱内的钢锚梁上,下端锚固于主桁架上弦杆的钢锚箱上。桥塔采用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塔基础采用28根直径2.8m的群桩基础。针对该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对山区风荷载、钢桥面板结构体系、主梁架设方案及运营期斜拉索凝冻监测技术等进行研究,解决了大桥建设的技术问题。该桥已于2016年通车,目前运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江北、江南侧桥塔塔高分别为228.5、222.5 m,结构尺寸大,受力复杂,考虑桥塔受力、施工便捷性及主缆与斜拉索面协调布置等,确定采用C60混凝土门形桥塔。桥塔由上、下塔柱和上、下横梁组成,塔柱和下横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上横梁为开口槽形截面,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梁+混凝土齿块组合的索塔锚固结构,桥塔顶部主索鞍局部承压区采用间接钢筋网片加强并预留索鞍预埋件的布置空间。设计过程采用BIM技术优化局部设计细节,钢锚梁及钢牛腿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均采用防腐涂装体系进行耐久性设计。采用MIDAS Civil软件对桥塔整体受力进行分析,并对槽形断面上横梁基于经典理论、规范验算、实体有限元模型论证其结构安全性;基于ANSYS板壳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板厚下钢锚梁锚下加劲板剪应力集中系数,以指导钢锚梁加劲板设计。桥塔塔柱采用支架法和爬模法施工,上、下横梁均采用支架法与塔柱异步施工。  相似文献   

11.
都香高速金沙江大桥主桥采用跨径布置为(340+72+48+32)m的独塔斜拉桥。主梁采用钢-混混合梁,主跨为分离式双边箱的PK钢箱梁,边跨为整体式混凝土箱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12.4m处。桥塔采用钻石形混凝土结构,总高197.6m,其下布置整体式承台,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斜拉索按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每个空间索面设20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1 770MPa高强度低松弛平行钢丝束。塔上索距为2.0~4.0m;梁上索距在钢箱梁段为16m,在混凝土箱梁段为8m、4.5m两种。塔端采用预应力锚固,梁端采用钢锚箱锚固。该桥桥塔采用爬模法施工,钢梁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混凝土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  相似文献   

12.
柳州白沙大桥主桥为主跨2×200m的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刚构体系。主梁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流线型扁平钢箱梁,梁高4m、宽38m。桥塔采用钢结构空间Q形塔,塔高108m,为反对称结构。桥塔塔底通过剪力钉和PBL剪力键与混凝土塔座及承台锚固。全桥共布置60根斜拉索,按空间双索面布置,梁上索距12m、塔上索距3m。斜拉索锚固,塔端采用钢锚箱方式,梁端采用锚拉板方式。边墩采用花瓶形框架式桥墩,桥塔墩与边墩均采用分离式矩形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为控制成桥线形,并保证施工期间的通航,该桥主梁采用顶推法架设。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对该桥进行结构静力计算,计算结果显现出成桥阶段主梁横弯、运营阶段主梁刚度偏小的反对称结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斜拉桥设计施工在跨度和宽度上不断取得突破。作为一种应用于斜拉桥斜拉索锚固的新型设计,集中式钢锚箱通过集中布置在主塔塔顶的锚箱锚室,将全桥斜拉索在塔顶集中进行连接,具有布局合理、有更好的受力性能等优点。现结合广中江高速北街水道桥工程,通过对集中式钢锚箱的加工,制造,安装施工的分析与应用,形成了完整有效的集中式钢锚箱成套技术。其成果可为类似结构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坦桑尼亚基甘博尼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布置为(40+60+200+60+40)m,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三室闭合截面,桥塔为单柱式空心八边形截面,塔高55m,桥塔墩为矩形空心薄壁墩,塔梁固结、塔墩分离。该桥斜拉索采用80~160股平行钢绞线,设计最大拉力13 910kN;主梁斜拉索锚固处设置施加预应力的横向肋板;索塔锚固区采用双J形环向预应力;边墩及辅助墩支座采用独特的大吨位拉压支座;边墩及辅助墩承台采用空心框架结构。采用桥梁结构设计系统SCDS2011进行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受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元洪航道桥为(132+196+532+196+132)m的钢桁混合梁斜拉桥。桥塔为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00m。斜拉索采用钢锚梁+钢牛腿的锚固形式,钢锚梁单件最大重量17.6t,钢牛腿单套最大重量9.0t。钢锚梁采用整体吊装方式,单节最大吊装重量达35.6t。元洪航道桥所处位置常年大风天气,测量窗口期较少,且钢锚梁定位精度要求高。为了规避塔柱变形对钢锚梁测量定位精度的影响,钢锚梁采用内控法进行测量定位,即仪器架设到塔柱顶部施工面进行测量。通过钢锚梁加工及预拼测量、塔柱内腔控制点加密、首节钢锚梁精确定位、剩余节段钢锚梁精确定位等技术,确保了塔柱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鳌江口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建设条件,鳌江大桥主桥采用(29+111+320+29+111)m的斜拉桥;结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及周边环境,简要介绍了桥塔采用H型索塔,主梁采用叠合梁,斜拉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扇型空间索面,索-塔锚固采用钢锚梁+环向预应力,索-梁锚固采用锚箱式连接等各方案的选定及结构设计,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宜宾新市金沙江大桥主桥为(304+680+304) m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采用半飘浮体系,在桥塔横梁顶设置含限位功能的纵向阻尼器,两岸边跨各设置1个辅助墩。桥塔采用宝瓶形钢筋混凝土塔,四川岸和云南岸塔高分别为290.2 m和297.5 m,由上、中、下塔柱和上、中、下横梁及下塔柱横向连接隔板组成。主梁采用钢桁梁与钢-混组合桥面板的板桁结合型式,主桁横向中心距28 m,桁高6.8 m,标准节间长6.8 m,上、下弦杆与腹杆呈“N”形布置,采用焊接整体节点。桥面板采用钢-混组合桥面板。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体系,疲劳应力幅280 MPa,斜拉索在主桁上采用锚拉板锚固方式,在桥塔上采用钢锚梁锚固方式。采用桥面全回转吊机进行主桁、横桁单元件安装;钢-混组合桥面板滞后主梁2个节段施工。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鹅公岩轨道大桥位于既有鹅公岩大桥上游70m处,主桥采用(50+210+600+210+50)m半飘浮体系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采用钢箱-混凝土混合梁,中跨及边跨为钢箱梁,锚跨及锚固段为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门形结构,按全截面受压构件设计。主缆采用PPWS平行钢丝索股,布置为平行双缆面,中心距为19.5m。全桥边、中跨均设吊索,吊索采用PSS平行钢丝束,上端与主缆索夹采用销铰式连接,下端与加劲梁采用锚箱承压方式连接。2个桥塔单幅承台下均布置9根3.0m钻孔灌注桩。通过在主缆锚固横梁上增设竖向隔板和水平隔板将锚固箱室分成4个小舱室,以优化锚固横梁受力。对该桥总体及局部稳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总体及局部稳定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该桥开创性地运用"先斜拉后悬索"的方案施工。  相似文献   

19.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跨江主桥为(3×48+96+828+280+100)m不对称混合梁双塔斜拉桥,桥塔采用花瓶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塔柱设置6道箱形结构钢横梁。斜拉索采用新型集聚方式锚固在钢横梁中,单个集聚锚钢横梁划分4个块段进行制作和安装,单块最大吊重约75.8t,安装高度为150~230m。采用大型动臂塔吊先安装中间2个块体,再依次安装边端2个块体。集聚锚钢横梁块体落位在塔柱内侧型钢牛腿支撑的桁架式承重结构上,采用三向调位系统进行精确就位形成整体。承重型钢桁架和型钢牛腿采取工厂化加工制作、型式检验、现场标准化组装等措施,确保了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采用七跨连续全飘浮体系。结合主桥大跨、超宽、重载以及下塔柱短的技术特点,主桥桥塔采用无下横梁的A形桥塔,通过设置于桥塔中心处的0号斜拉索为主梁提供桥塔处竖向支撑。根据桥塔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将桥塔上横梁设置于桥面以上塔柱中点位置处,塔顶结合段总高设置为20m。根据主桥斜拉索索力及角度变化范围大等特点,设置3种不同的斜拉索锚固方式,采用变高的钢锚梁设计(取消了滑动侧四氟滑板的设置)。为精确分析桥塔受力特点,建立全桥三维模型,对桥塔施工及运营阶段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塔顶结合段、斜拉索锚固区及钢锚梁进行实体有限元局部分析,结果表明桥塔的强度及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