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城市交通事故与道路网结构的关系,结合交通事故导致的时间延误,提出了基于交通安全的城市路网结构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等级道路之间的衔接方式对出行者选择路径行为的影响,总结了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通安全的路网构造原则,建立了以路网安全度最大为目标的路网结构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确定各路段的道路等级,得到安全度和结构不同的若干个路网.通过考虑交通事故时间延误情况下,进行随机均衡分配,得到路网各路段的交通量,并计算各路网的交通事故次数.最后提出了路网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分析交通事故次数和路网结构指标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安全性的路网结构优化措施,并用实例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1,66(7):184-190
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安全保障研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总结归纳了在连续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事故特征中,驾驶人及车辆、车速、道路条件、气候、光照几个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事故安全影响因素和驾驶模拟实验的结论,提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设计指标安全条件、驾驶仿真实验驾驶表现、主观危险判断等3个指标建立超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分别从几何线形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对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全服务水平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为了客观评价低等级公路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选取线形、路侧危险度、交通量、货车比例及大小车速度差作为评价指标,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灰类白化函数,确定相应阈值,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评价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实际低等级公路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路网运行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网可靠度作为一种概率测度能较好地反映路网运行的动态性和利用效率,是路网整体功能的综合表现。文中主要介绍了路网运行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路段上的车辆速度和车头间距确定速度的分布函数,进而计算路段运行可靠度;然后将路段运行可靠度进行加权平均,以不同道路等级在路网中的贡献作为权重,计算整个路网的运行可靠度。以成都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路网运行可靠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道路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道路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气候因素、交通环境因素的5类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并基于5个要素对路段进行安全等级的划分.结合算例说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模糊数学方法对道路路段安全的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安全的高速公路项目运营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非线性的特征,不同路段不仅事故率不同,事故严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评价需要按照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该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原理,通过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路段划分,提出了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安全性评价先聚类后排序的聚类--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为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程度的主要因素和以前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长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程度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利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法计算出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对长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按照综合指标对路段各部分安全性进行分类.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具体长下坡路段安全状况的评价结论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反映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提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路段不同交通饱和度下车辆的驾驶行为,以路段交通安全为约束,研究了跟车行驶和换道行驶2种驾驶状态下,考虑车速变化及雾天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的路段平均最小安全车头时距计算方法,利用建立的安全车头时距与安全流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路段安全流量。在不同车辆驾驶状态切换阈值下,计算路段实际交通流量与路段安全流量的比值得到高速公路路段动态风险饱和度值。以G3高速公路某改扩建路段所在路网为例进行验证,计算得到了路网中各路段不同切换阈值下的动态风险饱和度值。动态风险饱和度随着交通饱和度的增大,呈现稳定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在换道行驶状态时达到最大,在跟车行驶状态时开始下降,与现有交通安全状态分析相吻合。相较于交通饱和度,动态风险饱和度更能够反应出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动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区域路网交通状态判别是实施区域交通管理控制和交通诱导的基础。为有效且有前瞻性地描述区域路网拥挤状况,提出了1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模糊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以路段平均速度和交通流量为描述交通拥挤状况的参数,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将路网中各路段的平均旅行时间作为总延误的影响因素;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个路段对区域拥挤的影响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路网拥挤状况进行评估。以山西省临汾市实际路网为例,通过 Vissim 交通仿真软件和 SPS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预判城市区域的交通状况,为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虑改扩建路网的结构特性和交通运行状态,选择路网的连通性、可达性和集聚性作为改扩建路网结构状态指标,选择路网交通流量和饱和度作为改扩建路网交通状态指标,构建了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采用信息熵对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评价指标进行度量,提出了路网连通性信息熵、可达性信息熵、聚集性信息熵、交通流量信息熵和饱和度信息熵的计算方法。引入雷达图用于多项指标的全面分析评价,对各信息熵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绘制了改扩建路网多指标雷达图,并将雷达图面积和周长作为关键特征指标,提出了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综合评价方法。依托山东省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实际路网情况,构建了改扩建路网结构模型。根据实际路网OD分布,采用系统时间最优原则和"全有全无"交通分配方法,确定了改扩建路网中各路段上的交通流量,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改扩建路网中道路通行能力的降低和封闭的道路数量增加,其运营状态评价雷达图的周长和面积均减小,运营状态综合评价值也不断减小,说明改扩建路网中路段通行能力降低越多、封闭通行的路段越多,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也越差。  相似文献   

11.
长大下坡路段往往是事故多发路段。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长下坡路段道路线形设计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总结出下坡路段道路加速度模型,根据加速度变化量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出以加速度的变化量为评价道路安全的量化指标,确定下坡路段道路线形设计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其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隧道洞口路段的安全性,分析路线线形要素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线形一致性安全评价原理,结合规范对隧道洞口内外各3 s行程范围内平、纵线形的一致性要求,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并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价方法,得出隧道洞口不同安全水平的评价标准;以甘肃省某山区公路上海甸峡长隧道为实例,对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进行安全评价,得出隧道进出口安全水平,并对不良线形进行优化处理,提出隧道洞口线形优化方法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设置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将道路交通安全专家的经验与调研数据相结合进行量化分析,把安全保障体系之间的差异数值化的方法,并建立了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设置模型,给出了具体的设置方案。应用特征向量法计算层次分析模型中的权重向量,并对结果进行排序和决策分析,避免孤立地采用一种或某几种方法作为安全措施,保证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措施设置工作的准确、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4.
在路段及交叉口负荷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城市路网等级结构特性与路段流量差异性的道路等级修正系数及路段权重系数,使城市路网中不同等级、不同流量的道路能在同一水平下作比较分析;结合惩罚因子的概念提出了评价路网整体运行状态的指标即路网平均负荷度,并给出了路网平均负荷度分级标准;通过实例对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路网平均负荷度评价指标与传统的路网服务水平指标相符,可对路网运行状态、路网规划整体运行效果评价等提供宏观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公交专用道对交通运行情况的影响,以合肥市望江路为例,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微观仿真软件Vissim构建微观交通模型,提出以最大排队长度、延误作为节点评价指标,以路段运行速度作为路段评价指标,以路网平均运行速度作为路网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从节点、路段、路网层面,定量化评价公交专用道设置对于交通运行情况的影响,为城市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的安全措施改善了公路行车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为明确其影响结果,针对某国道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前一年周期和实施后第一年周期和第二年周期的事故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包括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转移分析、整体事故比率转移分布分析、分道体和薄层铺装等设施对事故转移影响性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安全措施对事故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分道体等措施的实施效果与布设长度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集的路网瓶颈路段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路网中的瓶颈路段,并向路网规划与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确定了路网瓶颈路段识别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粗糙集方法将通行能力、路网拓扑结构、安全性、常发性拥挤频率与交通流时间均衡系数设为瓶颈路段识别的条件属性.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路网瓶颈路段识别方法,通过规则提取以识别路网瓶颈路段.通过一个示例路网,验证了路网瓶颈路段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也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路网瓶颈知识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路网安全评价指数构建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网安全评价中,最好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指标就能反映公路网的安全性水平.但路网安全评价涉及众多指标,每个指标反映了路网安全的某个方面,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采用一般的方法很难找到这样指标.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路网安全评价指数,来综合反映路网安全水平,并以全国道路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路网安全评价中,最好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指标就能反映公路网的安全性水平.但路网安全评价涉及众多指标,每个指标反映了路网安全的某个方面,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采用一般的方法很难找到这样指标.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路网安全评价指数,来综合反映路网安全水平,并以全国道路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饱和度不能全面反映交通状况的缺点,首先对路段畅通可靠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图论中的最小路集法将路网简化为简单串并联网络,并结合北京市路网实时数据,构建城市路网畅通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最后作为路网畅通可靠度计算方法的延伸,对各条路段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确定引起路网拥堵的关键路段.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得到的畅通可靠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交通拥挤状况,基于畅通可靠度评价的敏感度分析能有效定位出解决路网拥堵的关键路段,可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