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正> 空肠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引起肠套叠则更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19岁,腹痛40余天,近10日加重伴腹胀、呕吐入院。一月前上腹持续性隐痛,脐周为甚,逐日加重。近十余日来、恶心、呕吐,吐后腹胀减轻,腹痛未缓解。曾做B超,未见异常。胃镜报告:胆汁返流性胃炎。以“胆汁返流性胃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收住内科。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10岁。以发热、头痛8天,眼黄3天,昏迷1天,入院。8天前在瓜地进食大甜瓜后,开始发热,头痛,腹痛,频繁呕吐,3天前发现眼黄,尿黄。1天前突然呕血700ml,继之神志恍惚,哭闹,烦燥不安。查体:T38.5℃,BP15/9.4Pa,神志不清,刺激有反应,皮肤微量,巩膜轻度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存在,颈软,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剑下6cm,脾未及。膝反射活跃,踝阵挛(+),腹水征(-)。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女,18岁,因“发冷、发热、咳嗽、咯痰”三个月于1985年8月13日入院。患者于三个月前感牙痛、左耳痛伴左耳流脓,在当地治疗半月,症状减轻。但随后出现发冷、发热,体温持续在40℃左右,咳嗽、咯少量白色粘液样痰,偶而痰中带血丝,胸痛,伴有双膝、肩关节肿痛,腰部酸痛,纳差、乏力,曾住入某院。先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一个月无效。后改用雷米封加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联合抗痨一月余,体温仍未下降,痰量增多,每日30~40ml,白色粘痰,间歇少量咯血,气短。发病以来无心悸、腹胀,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4.
头孢哌酮引起出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头孢哌酮是80年代开发的抗生素,由于价格高,临床较少应用,故对其不良反应知之甚少,现将其引起出血1例报告如下。王某,女,40岁,住院号234325,在当地行强地松龙左肩关节腔封闭引起严重感染。上肢肿胀疼痛伴发冷发热两周。T39.8℃P88次/mmR22次/min BP 13.3/9.3kPa,急性病容,左上肢、肩背部及前胸皮肤红肿,压之有波动感。  相似文献   

5.
<正> 病毒性肝炎合并胆囊炎、胆石症较多见,慢性活动型肝炎并发胆囊管综合征未见报告,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杨某,女,28岁。以乏力纳差10月眼黄半月的主诉入院。患者于15天前发现眼黄,尿黄鼻衄及下肢浮肿。4年前发现GPT增高。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巩膜、皮肤中度黄染。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5cm,  相似文献   

6.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患儿,女,11岁,不明原因发热半月,体温波动在39℃~40℃,伴畏寒、腹痛、咳嗽,继之出现尿黄、嗜睡、谵妄等。入院前1d出现鼻衄,伴解黑稀便数次共约200mL。查体:T39.8℃,P142次/min,R24次/min,BP90/50mmHg;重度贫血貌,嗜睡状,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四肢静脉曾经穿刺的部位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特殊,腹平软,肝脏右肋下4cm,  相似文献   

7.
<正> 患儿男,6岁,陕西省安康市富坪乡包湾村人。以“发热,恐水,怕风5天”于1991年5月5日来我站门诊部就诊。5天前病儿出现发热,右手指发麻,后出现恐水,怕风,流诞,吞咽困难等症状。查体:急性病容,烦躁不安,体温38℃,心、肺、腹(一),脑膜刺激症(±),饮水、吹风试验(+)。血常规:红细胞3.6×10~(12)/L,白细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26岁,未婚.以“鼻塞、脓涕、咳嗽、脓痰、间断咯血20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之主诉于198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6岁起常感鼻塞、流脓涕,伴咳嗽、脓痰,以左侧卧位时痰量增多,1日可达300ml.时有痰中带血丝,1981年因大咯血(量约400ml)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而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未再咯血,但仍咳脓痰.1个月前于受凉后发热,痰量增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入院时查体:T39℃,P108/min,  相似文献   

9.
<正> 患儿李某,男,1岁4个月,住院号205696,以发热咳嗽15d 之主诉于1987年2月26日入院.住院前15d,患儿无明显原因发烧,体温39℃,无寒颤,伴咳嗽.发热第2d 突然两眼上翻,四肢抽动,持续约5min 经针刺、降温后缓解.此后发现患儿两眼发红,面部、四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当地医院怀疑麻疹,出血热等,用抗生素、中药治疗,两天后皮疹消退,但体温波动在39~40℃.第7天发现双手、足又硬又肿,小儿哭闹不安,不能站立,咳嗽加重,体温不降,后转我院治疗.病后患儿精神食欲差,大便稀,无脓血和粘液.小便正常。系第2胎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曾患过麻疹。预防接种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 T38.6℃,发育营养欠佳.皮肤无出血点,颜面及躯干无支疹.结膜无充血。口唇干燥,发红,皲裂.口角糜烂,舌尖溃疡,舌质红,有芒剌.咽充血,颈无抵抗.右侧颈淋巴结如黄豆大小,活动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9个月。以间断性发热、咳嗽、皮疹及面色渐苍白3月余于2004年5月28日入院。3个月多前出现无名原因发热、咳嗽、皮疹,体温在38~39℃之间,发热同时伴有全身散在性红色米粒样大小皮疹,压之褪色;咳嗽呈阵发性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中小湿鸣。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给抗生素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1.
对480例经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的疗效与是否伴突眼以及突眼症状是否有改善等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80例甲亢患者中233例伴突眼,其发病率为49%,233例突眼患者中,90例突眼恢复(39%),好转96例(41%).未变化45例(19%),加重2例(0.85%),总有效率80%。认为甲亢的治疗效果与有无伴发突眼关系不密切,131Ⅰ治疗甲亢伴突眼者可使大部分突眼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据此,我们认为在甲亢伴突眼的治疗中131Ⅰ应视为一种有效和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狭颅症系先天畸形,有遗传倾向。短头畸形属狭颅症的一型,今遇一例合并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报告于后: 患儿翦×,门诊号:176886,男性,两个月。母代诊:发现患儿两眼滞呆,要求检查,个人史:患儿系36周早产儿,顺产,其母于产前患高血压及黄疸性肝炎。患儿出生后12小时吐咖啡色物,当晚烦燥不安,呕吐频繁,前囟饱满,并有抽搐,血小板计数:8.5万/mm~2,出血时间延长,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家族史:父母家族追询三代以上均无类似疾病,父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46岁。以发作性上腹痛3年加重1周入院。曾做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1周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伴纳差反酸,疼痛节律性消失。查体见上腹剑突下偏左处有轻度压痛,余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见胃角胃窦有散在绿豆大小糜烂境界不清,尤以胃窦小弯侧更明显。近幽门后壁有一条粗大皱襞。球部前壁有一0.7cm~2溃疡,盖有少许乳白色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胃镜诊断: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早癌待排。病理报告:胃窦小弯侧糜烂面的3块粘膜组织为慢性中度萎缩性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减少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但目前尚缺乏很好的治疗方法。我科于1978年用“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7例,现将资料完整的33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33例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20—30岁1例,30—40岁14例,40—50岁14例,50—60岁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1年以内8例,1—5年22例,5年以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减少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本症应属祖国医学的“虚劳”,“血虚”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本症的发生是由于心、脾、肾三脏亏损所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症的报告甚多,且获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科于1987年12月2日收治1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眼、胰、肝、肾、皮肤等器管损害,全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0岁.以发冷发热4天皮疹3天主诉入院,入院时体温39.2℃,巩膜微黄染,球结膜充血,咽红,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约1cm×1cm大小之多形性环形红斑,中央点状着色较重,肝大肋下1cm,脾肋下刚及,  相似文献   

17.
<正> 挑提法属祖国医学“砭刺”、“赞刺”范畴,它具有疏经活络,激发经气的作用。1983年以来,我们用穴位挑提法治疗7例不射精症,获得满意效果,现举一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张某,男,35岁,1983年3月就诊,患者婚后五年性生活正常,但不能射精。常感头晕、喜暖畏寒、倦怠乏力,经多方就医无效,我院泌尿科诊为:“不射精症”。转针灸室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等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颈椎脊髓症患者都有不同的手部异常表现,即所谓“颈髓症的手”。本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手部精细运动功能低下;小指分离现象阳性;手指伸屈10秒试验阳性;手指伸屈与腕关节掌屈背伸异常连动;以及其它体征。“颈髓症的手”是诊断重症颈髓症的重要指标之一,能较客观地反映脊髓症的严重程度,并可做为手术预后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副伤寒丙可合并迁延性化脓性并发症,但合并心包炎者极为少见。我院曾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8岁,以发热、心悸、气短7天住院。一年前曾有两膝两踝关节痛,服药10余日好转。8个月前上述症状伴发热历时1月好转。半月前有心悸,7日来心悸、气短加剧,不能平卧,发热、咯白色泡沫痰。体检: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药物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39岁 ,因“腹痛、呕吐 1 d,四肢麻木、无力 1 2 h”入院。患者因阳萎于 1 d前服用某私人诊所自制的中药粉剂 ,服药后 1 0 h出现上腹闷痛 ,呈持续性、阵发加剧 ,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无发热、腹泻及黑便等。在门诊按“急性胃炎”治疗无好转 ,且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 ,伴烦燥、头痛、心悸、多汗。急查血 K 5mmol/L,Na 1 1 9mmol/L,BUN 1 0 .2 mmol/L,血糖 8.7mmol/L。以“低钠血症 ,糖尿病 ?”诊断收入院。既往有阵发性头晕及阳萎 8年 ,否认糖尿病史。入院查体 :T37.5℃ ,P1 58次 /min,R2 6次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