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白丁伟 《路基工程》2021,(3):176-180
基于新建金甬铁路全线正线先开段千石岩隧道及陈家岭隧道的大量实测数据,通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修正了沉降槽宽度系数和最大沉降量系数。研究表明:沉降槽宽度系数取值0.6~0.9,最大沉降量系数取值0.15~0.45时,修正后的Peck公式较原Peck经验公式更吻合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沉降观测值推求最终沉降量和固结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跃 《公路》1994,(2):23-27
本文介绍利用实测沉降值推求最终沉降量的双曲线法,线岗法和星野法,以及利用实测沉降量推求实际固结系数和最终降量的门田法,作者在岱黄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分析中应用了其中的几种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证明这几种方法对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管理和验证设计方案效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高速公路的沉降观测数据,探讨了粉喷桩处理方法在高含水量软基中的应用,提出了桩间距、软土层厚度对沉降量的影响,并总结出该地区的沉降修正系数ms在0.8~1.5之间,沉降修正系数与填土高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志强 《路基工程》2019,(5):127-131
为研究高路堤沉降变形规律,采用水准测量及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对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高路堤顶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隆起量进行监测,绘制了总位移(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结合项目概况、施工进度及控制标准,分析填土高度对累计沉降量-时间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脚水平位移及沉降量随着填土高度的升高,变形呈线性上升;间歇期变形速率放缓;填土完成后变形速率减小,逐渐趋于稳定;②路堤顶沉降变形过程分加速期、放缓期及基本稳定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依托G307国道在榆林市某道路改扩建项目,通过对不同路基填筑形式进行分层预埋单点沉降计,测试各层土的分层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及横向沉降量,并绘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路基填筑时的最大沉降量作用位置,研究因路基填筑不当或黄土压实不充分而引起的路基沉降问题。结果表明:沉降在初期阶段变化大,而后逐渐趋于稳定,距离路基顶面越近,沉降量越大;不同填方路基的最大沉降量作用点不同,半填半挖路基最大沉降量作用在路肩处;挡土墙支护路基下部土层受挡土墙的影响,最大沉降量在路基中线处,上部土层最大值点在路肩处;“V”形冲沟填方路基,最大沉降量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在路基中线沉降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吴精义  叶新丰  余鹏  田腾跃 《隧道建设》2020,40(10):1408-1416
PBA工法工序转换复杂,易引起地表沉降,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沉降规律难以掌握。尤其在含水粉细砂地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表沉降难以控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安全隐患。为研究粉细砂地层PBA车站沉降规律,通过调研北京地铁粉细砂地层PBA车站分布情况,基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不同降水条件下PBA车站地表沉降规律,并依据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验证,研究表明: 1)大于相应地表沉降值的发生概率与地表最大沉降值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有效降水和未有效降水车站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85.31~-93.29 mm、-126.16~-131.35 mm,由数据拟合得出地表最大沉降值超过-60 mm的概率分别为53.30%、74.96%; 2)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导洞施工及扣拱施工阶段(约占90%),上导洞施工、下导洞施工、梁柱体系施工、扣拱施工阶段沉降比例约为4∶3∶1∶2; 3)沉降槽与Peck曲线趋近一致,沉降槽宽度系数在9.82~15.51 m,有效降水车站的沉降槽宽度系数比未有效降水车站的大3~5 m; 4)地层损失率普遍在0.56%~0.70%,沉降槽宽度参数受降水效果影响显著,普遍在0.51~0.89。研究结论可用于初步判断粉细砂层PBA车站的地表最大沉降。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越~三”区间盾构工程地表沉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采用复合式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沉降范围,结合实测资料分析了沉降量及沉降范围与开挖掘模式,地层性质,土压仓压力及注浆方式,注浆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软基路基沉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以某软基高速公路为例,以时段天数、时段载荷量及时段加载平均速率为解释变量,以时段沉降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非线性二次回归模型,并用遗传算法估算模型系数。工程实例表明,经遗传算法优化的非线性二次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效果优于神经网络,用该模型进行软基高速公路沉降预测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杭甬高速公路某试验段沉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指数曲线配合法对杭甬高速公路某试验段之实测沉降进行了分析,推算了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胶地基固结参数,并由此反算出地基平均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在工线配合法时,采用最小二乘法代替传统的三点法,使结果理为精确。把用本文方法推算的渗透系数应用于有限元方法计算路基沉降,发现比选用实验室测得的渗透系数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沉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合理的压实工艺,在莘南(莘县—南乐)高速公路聊城莘县段铺设试验路段,设计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及强夯3种处理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经3种方案处理后黄土的沉降量、湿陷性,得到不同处理方式后路基沉降量和湿陷系数的变化,分析不同处理方案的有效处理深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填石高路堤的沉降和稳定性一直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对麻竹高速公路某填石高路堤施工期的沉降、侧向位移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该填石高路堤施工期最大沉降量为250mm,最大沉降部位位于该59m路堤高度的58%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路堤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正常工况下稳定性系数达到2.21;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沉降量较小。通过施工期累计沉降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监测值要比理论计算值小,并给出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跃荣 《上海公路》2001,(4):29-30,45
淀浦河桥沉降量较大,墩台最大沉降量达7.7cm,虽然,目前沉降已趋向稳定,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笔者针对桥梁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及测试等方面进行浅析,以供探讨,力求避免今后发生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薄板变形理论和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计算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量时,通常忽略了水平加筋垫层的水平抗力作用,本文引用双参数地基模型考虑该水平抗力对工后沉降的影响,推导了桩土加固区工后沉降的计算公式,对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计算进行工程实例验算及参数分析,包括上覆路堤荷载水平、布桩形式、桩间距、垫层及桩间土的刚度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计算表明,加筋垫层的水平抗力对于降低工后沉降量是有利的,其影响不容忽视。加筋垫层的弹性模量及桩间土地基反力系数对工后沉降计算值影响较大,计算时应合理确定这些参数值。  相似文献   

14.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体工程关于软土地基沉及承载力计算的分析,对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的沉降进行对比,,提出了沉降计算所减系数,提出了工程具体应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泥炭的微观结构及工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泥炭的微观结构分析入手,研究了泥炭的性质及特点,包括含水性质、强度性质、固结及次固结性质。通过对苏州泥炭、连云港淤泥、南通淤泥质土3种不同性质的软土进行固结试验,分析了泥炭地基与一般软土地基沉降速率的差别。提出了“次主沉降比”的概念和计算式,采用次主沉降比来确定次固结沉降与主固结沉降的比例。次固结系数与土的次主沉降比有一定关系,对于次主沉降比小于1的土,次固结系数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次主沉降比的增大,次固结系数的变化也增大。为了使沉降计算更可靠,建议泥炭地基的沉降计算采用平均次固结系数。  相似文献   

16.
基于Peck公式的藏区公路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隧道施工中结合现场地表下沉量测实测数据,利用Peck公式进行地表沉降计算,反分析法确定沉降槽曲线最大沉降量和沉降槽宽度及关键参数,并对拟合参数进行了检验。比较修正了沉降槽宽度计算经验公式,给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Peck公式中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初步建议值,验证了适合我国藏区具体地质条件与施工手段的公路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表明:Peck公式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测,隧道进口浅埋段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基本符合高斯分布规律,进口段埋深较浅地表沉降槽宽度越大,埋深越大沉降槽宽度越小。  相似文献   

17.
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对水洛变电站场区高填方地基沉降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施工过程按开挖前、开挖后、回填及支挡后不同阶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具有变形量大、差异沉降显著、沉降变形量与填土厚度关系紧密的特征,且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州市某分洪道顶管工程实测所得的地面沉降数据,探讨Peck公式在预测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中的适用性,并借助函数拟合的方法,修正理论Peck公式下沉降曲线与实测沉降曲线的偏差。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及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通过推算和验证,当α和β分别介于0.229~0.809,0.176~0.324时,可利用修正Peck公式预测该地区下顶管施工引发地面沉降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软基计算沉降量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利用部分实测沉降曲线,用双曲线法推算出各时期及最终沉降量,并用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的实例,证实了对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高压缩性、次固结影响较大的软土,用上述方法推算最终沉降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碎石层缓冲差异沉降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碎石层对差异沉降的缓冲性能,设计了模拟差异沉降试验箱,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碎石层缓冲差异沉降的效果;在碎石层缓冲差异沉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二次松散系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设计了碎石层二次松散系数测试箱,并分析了粒径大小、颗粒形状、内摩擦角与二次松散系数的关系。根据常见的沉降曲线形状推导了相应的碎石松散边界方程,并由此分析了影响碎石松散区域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碎石模拟试验箱的设计及试验是成功的;碎石层散体材料可以缓冲差异沉降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二次松散的性能;二次松散系数随碎石粒径及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且同粒径卵石的二次松散系数总是低于碎石;沉降最大值及二次松散系数是决定松散区域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