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代表:下午好!这次大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请允许我代表分会对这次会议进行总结。2014年初冬之际,我们在美丽的杭州召开了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2014)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这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主办,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承办,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单位协办,还得到国际隧协(ITA)、杭州市人民政府、省科协等的支持。在此,受理事长委托,我代表分会向为大会提供帮助的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隧道及地下工程界的各相关单位:根据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期间,由大陆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协商,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暂定于201 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将围绕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环保、节能、设备、防排水、风险、新材料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山岭隧道、穿江越海隧道和城市地下工程的建造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朝着"深、大、长"的方向发展。设计和施工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山岭隧道和穿江越海隧道存在的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等恶劣的作业条件,以及城市地下工程截面和跨度越来越大且埋深浅带来的地面沉降难以控制等问题,并在不断思考如何扭转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和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开发技术与装备的现状,总结出该领域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与装备发展方向,并给出相关建议:1)出台有关新型隧道施工装备示范应用的政策文件,促进技术创新; 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施工助力"双碳"行动; 3)开发盾构装备智能化技术,实现少人或无人作业; 4)加快开发复杂地质环境隧道施工新工法和新装备、极端工况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新型装备、城市地下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1日至22日在山东济南市举行。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9月17至18日,全国"第三次隧道与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施工暨地质预报技术专题研讨会"在重庆华商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175名隧道专家、技术人员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  相似文献   

8.
《隧道建设》2008,28(2)
会议邀请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定于2008年11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年会学术及技术交流的主题为“我国水下隧道建设工程技术的发展”(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Tunn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内容包括隧道及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成果,以期工程界同仁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2日至27日,国际隧道协会(ITA)在新加坡Suntec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30届年会暨2004年国际隧道大会。会议由ITA和新加坡隧道和地下工程协会组织,得到新加坡工程院和陆地运输局的支持。会议主题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下空间”。会议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世界隧道大会将于4月20—26日在迪拜举行盛会召开之际中东地区作为几十年以来世界隧道行业的热点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隧道与地下工程涌现2018年更将有大量的重点工程进入全新的里程碑。迪拜是全球现代城市群的典范迪拜的人工岛、现代化公路与室内滑雪场等公众设施都奠定了其现代城市典范的形象。这样  相似文献   

11.
<正>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院为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资分公司,主要从事公路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及地下空间等方面的勘察设计、咨询和研究。到2013年底,共完成各类隧道勘察设计2300多座,累计长度超过1500km,  相似文献   

12.
<正>出刊背景2020世界隧道大会暨国际隧协(ITA)第46届年会将于2020年5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为展示我国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及成就,《隧道建设(中英文)》每年出版1期英文特刊,带到世界隧道大会上宣传(发放给各成员国代表及相关与会专家),以配合"高铁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并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增强我国隧道技术的国际认可度和话语权,逐步推进我国成为隧道强国。回首2017、2018、2019年ITA-AITES世界隧道大会,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隧道建设(中英文)》出版了  相似文献   

13.
姚云晓 《隧道建设》2012,32(1):19-25
为解决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界存在的行业间风险管理标准不一致、不规范的现状,从丰富及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规范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事业发展,促进风险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论述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标准统一的必要性,并通过对现行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风险管理标准的比较,就统一术语、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内容等提出建议,供业内人士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1981—2021年,《隧道建设》从创刊到发展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美国EBSCO、《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目前已成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英文科技期刊。《隧道建设(中英文)》的发展见证并记录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40年的蓬勃发展历程。40年来,穿山、入地、越海,一代代隧道人不畏艰难险阻,用智慧和汗水攻坚克难,建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工程,不断刷新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纪录。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标志着中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世纪,隧道作为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形式,在铁路、公路、城市地铁等交通路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倡导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因具有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优势,成为交通建设领域的先锋。截至2017年底,中国公路隧道总里程达到15 285.1 km,是2002年的24  相似文献   

16.
<正>出刊背景2020世界隧道大会暨国际隧协(ITA)第46届年会将于2020年5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为展示我国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及成就,《隧道建设(中英文)》每年出版1期英文特刊,带到世界隧道大会上宣传(发放给各成员国代表及相关与会专家),以配合"高铁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并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增强我国隧道技术的国际认可度和话语权,逐步推进我国成为隧道强国。回首2017、2018、2019年ITA-AITES世界隧道大会,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隧道建设(中英文)》出版了3期世界隧道大会英文特刊(每年1期),通过学术论文、典型工程、数据统计和代表性企业介绍4部分内容宣传  相似文献   

17.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早上好!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现在开幕了!首先,对光临大会的国内外专家以及新闻界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行业特点、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出路,指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国家快速发展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需求巨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产业化前景辉煌。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给以适当的扶持。  相似文献   

19.
《隧道建设》2011,(3):283-283
作为在铁路施工企业从事隧道工程建设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幸拜读了《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一书,感触颇深。该书全面展现了我国隧道建设的水平,相信会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进步及今后我国隧道建设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1世纪前10年,中国公路建设年均"催生"隧道555km。2011年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净增已超1 000km。在4月9日举行的"2015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公布的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第一大国。据截至2013年底的统计,中国已有公路隧道11 359座,总长9 606km。进入新世纪以来,公路隧道年均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