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穿越深厚全风化花岗岩地段时,由于全风化花岗岩压缩性较大,再加之高速铁路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需寻找一种深厚全风化花岗岩地基处理设计的合理方法.本文以工程实例说明了全风化花岗岩天然地基沉降计算的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地基处理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论:室内固结试验测得的全风化花岗岩的压缩指标可信度不高,采用此指标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时容易造成浪费.采用标准贯人试验获得的压缩指标相对准确,可用于进行地基处理设计,但变形模量与标贯击数之间经验关系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应结合当地花岗岩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铁地基土标贯与物理及力学参数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南京地铁地基土标贯与部分物理及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给出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砂土、黏土的压缩模量、承载力、单位体积重力、黏聚力都与标贯击数成正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绝大部分达0.95以上;黏土的内摩擦角、导热系数、导温系数与标贯击数成正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在0.97以上;砂土、黏土的压缩系数、孔隙比、液性指数与标贯击数成反比关系,线性相关系数绝大部分达0.94以上;砂土的内摩擦角、水平渗透系数与标贯击数成反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9;黏土的比热容、垂直渗透系数与标贯击数成反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98;南京地铁地基土的以上这些物理及力学参数可用本文建立的以标贯击数为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式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全风化物及其改良土的击实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全风化花岗岩素土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改良土的击实试验研究,对不同水泥(石灰、石灰+水泥)掺量情况下的击实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用于武广客运专线路堤填料的全风化花岗岩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成禹  张维泉 《铁道勘察》2011,37(3):31-34,54
以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出口浅埋段为例,在简要介绍花岗岩残积土工程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对花岗岩残积土中浅埋隧道修建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其形成机理、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花岗岩残积土中夹杂孤石及残积土软弱结构面发育,遇水崩解、软化、随水流失的工程特性,会给穿过该地层的浅埋隧道带来初期支护受力不均、内力增大、洞室及地表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5.
崔竹刚 《铁道勘察》2012,38(5):59-62
某客运专线穿越花岗岩全风化层地区,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现个别地段由室内试验和标贯测试得出的花岗岩全风化层的压缩模量、承载力等指标差异性较大。为保证地质基础资料的可靠性,通过分析室内试验和野外标贯测试数据,研究了该区域花岗岩的工程特性,同时选取代表性地段进行了浅层载荷平板试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荷载应力作用下变形的特性,从而对全风化花岗岩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综合室内试验统计指标、标贯测试、载荷试验三种方法,对该区域的花岗岩全风化层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压缩模量和地基承载力等指标,为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建国 《铁道工程学报》2011,(9):97-100,117
研究目的:作者通过对东莞R2线花岗岩类残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找出花岗岩类残积土的物理力学特征,建立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花岗岩类残积土工程勘察的措施及建议。研究结论:(1)东莞市花岗岩类残积土颗粒成分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天然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小,抗剪强度较高,压缩系数偏大,压缩模量偏小,膨胀性小等;(2)天然孔隙比与压缩模量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3)勘察宜采用现场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全风化花岗岩的特性,选择采集益湛铁路 DK393+420~+630(夏郢圩-梧州北站)植被防护前坡面浅层的风化花岗岩土样,进行较系统的根土直剪实验,研究了根数、根的方向、根的死亡对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为风化花岗岩坡体浅层稳定性及绿色防护研究提供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新建张呼铁路沿线广泛分布非饱和黏性土地层,此类土体由于取样难度大,室内试验结果难以满足要求,如何取得更为正确的非饱和黏性土的压缩模量成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在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张呼铁路某标段现场进行试验研究,根据不同深度时压缩试验与标贯试验数据的对比,建立地层深度、压缩模量与标贯击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室内试验数据与现场勘察结果的相互验证,得到更为精确的土体变形参数,为路基沉降计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数基础。  相似文献   

9.
袁森 《铁路航测》2012,(1):56-59
针对武广高速铁路典型红黏土地基,进行了对比勘探试验。选择代表性红黏土地基工点进行标贯试验,同时采用三重管单动回转取样器连续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获取了原位条件下的标贯击数和原状土样室内试验的压缩模量。在不同含水比条件下,分别研究获取了湖北、湖南两地红黏土地基压缩模量Es与标贯击数N的经验关系式,研究成果指导了武广高铁路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某城际铁路经过花岗岩地区,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现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得到的花岗岩全风化层的压缩模量等物理指标差异性较大,为保证地质资料的可实施性,通过分析室内试验和野外标贯测试数据,研究该区域花岗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并选取代表性区域进行旁压试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测试压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从而对全风化花岗岩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综合室内试验、标贯测试及旁压试验数据,提出合理的压缩模量及地基承载力指标,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佛山淤泥质土及掺加超细水泥改良土体的动力特性,依托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对隧址区内的淤泥质土及掺加超细水泥的改良土体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围压条件下,随超细水泥掺量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增大,动剪切模量增大,最大阻尼比减小;对于同一土样,随围压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增大,动剪切模量不断增大;不同围压条件下的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均可分为两个阶段,当剪应变较小时,阻尼比与围压呈负相关,在剪应变较大时,阻尼比与围压呈正相关;掺加超细水泥对淤泥质土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掺加超细水泥400 kg/m~3土体的动黏聚力为4.4~7.5 kPa,动内摩擦角大小为1.9°~5.16°。本文测定出淤泥质土原状土及改良土体在振动作用下的各项参数,为研究隧道长期不均匀沉降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李季宏 《铁道勘察》2007,33(3):21-23
介绍了渗水土与非渗水土的概念,以及在路堤填料的选择和沉降检算中的应用。正确认识渗水土与非渗水土的性质,对路堤填料的选择和沉降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南京地铁1号线奥体中心站情况,基坑深度9~11m,基坑地质条件为软弱淤泥质土层、砂性土层,地下水极其丰富,采用复合型土钉进行支护.工程的成功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很好的经济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马洪伟 《铁道勘察》2012,38(5):49-50
通过在京石线滹沱河特大桥等多个碎石类土地层进行的碎石类土钻探试验,结合以往在碎石类土地层钻探的经验教训,详细阐述了在该地层钻探中的钻进方法,说明在该地层中采用该钻探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刘晨彬 《铁道勘察》2006,32(6):48-49
通过对高液限土原状样和处治样的物理性质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对比分析了土样的含水率、密度、比重、液塑限、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参数,得到了高液限土的最佳掺灰比约为8%,指出了高液限土作为公路路基填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土钉技术在复杂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世良  邓荣贵  朱明  杨洪明 《铁道勘察》2004,30(4):46-49,54
土钉技术常用于粒状土及砂卵石层等地层边坡或深基坑支护 ,在软土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较少 ,并存在一些问题。以立式风洞深基坑为例 ,对土钉技术在软土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分析结果及实践表明 ,土钉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软土深基坑的支护  相似文献   

17.
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土钉支护的两种失稳情形,提出一种能自动搜索最危险滑移面的智能方法,并汇编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经验证,分析结果更趋实际.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分界粒径-体积填充原理的粗颗粒土填料土体结构类型测定方法 ,分析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的土体结构类型随颗粒级配的变化特点。试验表明:级配碎石填料中粗颗粒含量逐渐增多或细颗粒含量逐渐减少,引起土体结构由悬浮密实型向骨架密实型、再向骨架孔隙型转变。据此,提出级配碎石填料的土体结构分别为悬浮密实、骨架密实、骨架孔隙3种类型所对应的粒径级配控制值。研究成果对完善高速铁路基床多层结构体系中不同功能土层的碎石填料级配技术标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的强度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镇江软粘土进行室内水泥稳定化实验,研究水泥掺量、养护令期、添加改良剂、浸水湿养护及初始条件对强度增长的影响,力求通过强度变化间接了解水泥土的固化程度,为工程施工中掌握合适的条件,充分发挥水泥土的作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掺加5%的水泥土强度明显高于原素土;加入改良剂可提高水泥土的早期强度,水泥土28天强度占标准强度的比例从40%增加到67%;湿养护比标准养护更有利于强度增长,添加7 8%的改良水泥土78天强度可达到8 3MPa。  相似文献   

20.
应用非饱和土水分运动基本理论建立了二维降雨入渗 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用于计算雨后土体的瞬态含水率 分布,将总粘聚力引入抗剪强度公式,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讨论 了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