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旁瓣消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旁瓣消隐技术(SLB)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它采用空间滤波技术,通过比较主、辅天线接收机的输出信号幅度,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介绍了旁瓣消隐的原理,建立雷达旁瓣消隐技术的数学模型。并给出基于DSP的SLB工程实施方案。与传统的对消系统相比,该旁瓣消隐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干扰抑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基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智能天线接收系统中的空间干扰抑制算法进行研究,实现天线系统的最佳接收。运用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检测信号和干扰方向,并利用改进的线性最小方差准则算法调整权系数,使接收系统实时跟踪信号和干扰的空间方向,并能进一步加宽波束的干扰零陷,提高系统的空间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自适应方向图控制的综合方法,给出了自适应阵列处理的数学模型以及LCMV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数学表达,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流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自适应方向图控制的相关知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虚拟干扰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LCMV自适应波束形成器以提升其性能并进行自适应方向图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LCMV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多重干扰情况下零陷生成效果不佳、低快拍下性能较差等缺点,改善输出信干噪比,并在加深零陷和降低旁瓣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优化算法在处理天线阵列综合问题时收敛速度慢、计算次数过多的缺点,引入了田口算法( Taguchi meth-od, TM),设计了一种基于变异机制的田口算法( mutation-based Taguchi method, MTM)。变异田口算法利用变异算子产生参数水平值,同时采用自适应内循环机制,既能多样化搜索空间,又能控制算法迭代次数。仿真结果表明:变异田口算法性能可与粒子群优化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相比拟,并且计算量大大降低。采用变异田口算法对阵列天线方向图进行了综合设计,能够实现低旁瓣和零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多波束扫描天线阵中多接收通道的一致性问题,并简化多波束形成所需的复杂波束形成网络,采用电抗加载方法设计了仅需一个输出通道的五元多波束扫描天线阵。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采用MUSIC算法,能实现最多4个信号到达方向(DOA)的较精确估计。另外,对信噪比、采样点数、信号角间距对信号到达方向估计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该天线阵的设计方法与计算结果对电抗加载高频地波雷达(HFSWR)天线阵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不改变GPS接收机原有内部结构前提下,把接收机的原天线替换为增加功率倒置算法实现的自适应天线阵。通过仿真可得出结论,该算法能很好地在强干扰方向实现零陷方向图,干扰越强,零陷越深,能较大改善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抗加载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抗加载的思想设计了小型偶极子二元天线阵,并利用矩量法验证了天线阵的高前后比与单向辐射特性。针对高频地波雷达的使用需求,以二元阵为子阵设计了小型平面接收天线阵和海岛共形接收天线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两型天线阵均能在一定范围的期望信号来波方向上形成窄波束,且具有较好的旁瓣抑止能力。相比之下,海岛共形天线阵以其占地面积较小,对天线阵架设限制要求低等优点,更适合于工程应用。文章进行的设计与分析对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利用超低频电磁波信号对远海船舶通信时存在的目标信号难提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正交布设的天线阵列模型,并使用一种改进的特征子空间投影算法处理接收到的信号。提出的改进算法利用系数约束自适应阻塞矩阵的办法提取主天线上的干扰信息,并联合参考天线信号优化对干扰子空间的估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抵消与主天线夹角较小的宽频带干扰。实验中,在夹角等于15°的情况下,信干噪比较原算法提高了10.11 dB。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发信天线尺寸达不到理论上的要求,导致其信号辐射效率极低,目前主要采用接地天线来辐射低频信号。而接地天线因其具有的方向特性,使得采用一副接地天线时,通信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为此,提出了接地天线特定方向辐射加强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两副正交的接地天线构成天线阵,通过控制输入两副天线的电流相位差来使水平方向特定场点处合成的天线阵辐射场达到最强,从而实现低频信号特定方向辐射加强。该方法易实现,能大大提高通信可靠性与天线利用效率,有效提升了其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交相关器能够检测低于噪声电平的信号,但在避免强干扰源产生错误方面仍存在局限性。利用相关检测和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1]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抑制非期望波达方向的干扰噪声,提高对弱信号检测能力。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接收机对强干扰有一定的抑制力。  相似文献   

11.
许振  杨春兰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2):70-72,82
在分析基于自适应多门限算法的变换域窄带干扰抑制算法的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解决了该算法在信噪比高时干扰抑制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变异系数后的算法不仅可有效抑制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且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光纤陀螺干扰信号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小波模极大值检测光纤陀螺干扰信号的方法。对实测的光纤陀螺干扰信号采用连续小波变换,通过分析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线的特点,提出了光纤陀螺扰动信号探测的小波模极大值线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小波模极大值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光纤陀螺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任意结构形状传感器阵方向图的最佳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一种处理传感器阵方向图最佳化问题的新方法,即所谓凹槽噪声场法。这种方法将通过计算机仿真来实现。原理上说,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计算任意结构传感器阵的最佳权系数矢量和最佳方向图,以满足主瓣方向和宽度的要求,并使旁瓣级为最小。因此这种方法有可能用来解决传感器阵设计、应用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少数传感器失效、阵的尺寸误差过大,单个传感器的方向图互不一致,以及阵的结构形状复杂等。文中提供了一些计算实例,以说明本方法的优点,包括有一个“随机阵”的方向性设计。  相似文献   

14.
干扰条件下接收机减敏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伟兰  刘坚强  谌丽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3):122-125,129
为了揭示干扰条件下接收机灵敏度下降机理,通过分析接收机对干扰的响应,建立了接收机输入输出模型和输出信噪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干扰信号及有用信号在接收机线性范围内时,接收机输出信噪比随着干扰信号增大由基本不受影响至线性下降,可用输入信噪比、输入干噪比、接收机噪声系数、选择性来评估;当干扰信号及有用信号超出线性范围或满足倒易混频条件时,因非线性效应或倒易混频接收机输出信噪比迅速下降。因此,非线性效应并非是引起接收机减敏的惟一原因。试验验证了其结论的正确性,为分析干扰条件下接收机信噪比等性能指标的方法指出了方向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Most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eigenvalues are decomposed by covariance matrix in MUSIC algorithm. To develop the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method which has lower signal to noise ratio and is suitable to both correlated and uncorrelated impinging signals, a new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method called beam eigenvalue method (B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space power spectrum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line array, the covariance matrix is constructed in a new way,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line array shape when the signal frequency is given. Both of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M method can estimate the source number for correlated signals and can be more effective at lower signal to noise ratios than the normal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6.
针对所设计的一种封闭式射频集成桅杆,首先测试桅杆内部两个天线一发一收状态下接收天线射频端口的信号电平,从而判断是否会受到发射天线的电磁干扰。与传统的单纯观察设备的后端显示部分来进行干扰判断不同,射频信号测试与电子设备的后端信号处理能力无关,通过定量评估耦合能量的大小,进而可以总结通用的封闭桅杆的电磁干扰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封闭桅杆内同层、同面且上下布置的两副板阵天线间存在谐波干扰现象。然后,通过对天线特性、复合带通滤波层板特性、测试数据和桅杆内的电磁干扰路径进行大量、详细的理论分析来判断干扰来源。最终发现,电磁干扰很大程度上是由封闭桅杆内部发射天线的谐波通过天线边缘单元的直接辐射及内壁反射从而耦合到接收天线所造成,这是由于桅杆的封闭特性导致天线发射的带外能量无法射出,从而造成内部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最后,针对此现象提出电磁干扰的一些控制措施,例如天线间敷设吸波材料、天线分层布置等。  相似文献   

17.
航海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海航行程传感器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容易受到工作环境中电磁波的干扰,对海航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本文基于船用行程传感器工作时电磁干扰信号的特点,借助不同噪声抑制算法对行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实施降噪、除噪实验,以期最大程度降低海航中行程传感器的噪声干扰,使得海航船舶可以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M码信号的特点和接收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载波跟踪环的门限所确定的等效载噪比建立了宽带噪声干扰下的M码信号模型,从而分析得到干扰有效时的最小入射功率。通过建立干扰信号链路方程得出干扰源距离与干扰功率的关系,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表明宽带噪声干扰对M码信号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