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可调轨枕是一种可进行高精度及高效率调整的轨枕结构。轨枕本体结构内设置了预埋钢板、套管及螺母,通过连接螺栓与上部可调支座连接,后续可在轨枕本体与可调支座间插入调节钢板以达到快速调节不均匀沉降的目的。但其由于增设了预埋套管及连接螺栓,其结构的承载能力、疲劳耐久性以及螺栓抗拔力是否可满足重载机械高频率的使用要求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相关试验研究,对该新型轨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水下管汇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所处的复杂海洋环境承受着极其多变的环境载荷.以水下管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落物撞击的影响.利用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模拟水下管汇,LS-DYNA求解器计算不同厚度防护板的水下管汇在霍尔锚横向、纵向和30°倾斜3个角度下的撞击过程.研究表明:防护板厚度越大,所吸收碰撞的能量占管汇吸收能量的比率就越小,相反受到冲击时的变形抗性就越大;同等撞击载荷下,5~8 mm厚度防护板既能够有效控制撞击凹陷深度又能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在船锚的碰撞过程中,距离撞击位置最近的管系接口影响最大.同时,锚击还会在管系中管道连接处和弯管处产生应力集中;与管系相连接的闸阀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幅值与防护板厚度和撞击角度并无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港煤四期翻车机房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是煤四期工程的关键项目,其中输煤漏斗钢筋砼横梁的施工则是翻车机房工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横梁施工所采用的支模工艺、钢筋绑扎工艺和混凝土施工及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4.
1卸船机漏斗测重系统准确性分析卸船机中卸料系统的漏斗一般可放置4~6抓斗的物料,由于物料比重不同和湿度的变化及用户可能装卸不同的物料,单凭漏斗容积来控制重量是不准确的,由此可能引起卸船机轮压过载或金属结构强度不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所以必须在漏斗下面放置重量传感器,通过该装置测量漏斗系统及物料的总和,再减去漏斗系统本身的重量,剩下的就是物料的重量,通过控制物料重量,实现过载保护。因此,漏斗系统测重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漏斗破拱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武 《水运工程》2011,(6):167-169
漏斗是散装物料转运过程中易发生起拱堵料的关键部位.鉴于多种散装物料的物理特性难以准确测定,在漏斗设计时,除了要满足漏斗壁倾角和排料孔尺寸的理论要求,还须采取一定的破拱措施.通过对机械搅拌法、气动法、机械震动法、优化漏斗结构和漏斗内壁加衬板等方法的分析,结合散装物料的物理特性和漏斗的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破拱措施,使漏斗排料通畅,以保证散装物料的输送和转运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油含量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  赵冬宝 《水道港口》2006,27(3):195-197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污水中油含量时,存在着石油醚脱芳烃技术实用性差、分液漏斗使用的润滑剂引起误差等问题。针对测定前水样的处理,通过简化石油醚的预处理、以容量瓶代替分液漏斗、以滤纸斗代替砂芯漏斗等措施,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油含量的技术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码头前沿粮食接卸移动式大漏斗的扬尘问题,在分析现有主流粮食接卸设备的抑尘方式基础上,提出一种粮食接卸移动式大漏斗抑尘方案。该方案通过对各个扬尘点安装抑尘设备,有效抑制粮食接卸移动式大漏斗扬尘,可为粮食装卸的扬尘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体的概念和方法在知识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企业建模领域引入本体思想,阐述了企业本体结构体系和构建方法即建立静态本体和动态本体,并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本体建模的方法体系。基于本体的企业建模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知识共享和重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舰炮供弹系统故障频发,故障诊断知识激增,传统诊断难度增大的问题,在对供弹系统故障诊断知识结构和语义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舰炮供弹系统故障诊断知识建模方法和表示模型。构建了包含供弹系统故障源、故障现象、参数指标、故障原因及排故措施五要素,由决策树连接的供弹系统故障知识本体。并应用推理机 Pellet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实例验证表明,该本体模型不仅表述直观、效率高,而且利于知识的共享和扩充。  相似文献   

10.
在约束条件及受力特性上,装配式双桩桩帽与桩基的连接特点与传统现浇桩帽不同。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对比装配式双桩桩帽节点与传统现浇双桩桩帽节点,分析二者在结构内力、混凝土应力、结构变形、传力分配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桩基与装配式双桩桩帽之间的连接可视为固接连接;装配式双桩桩帽节点内的混凝土一般不会先于桩基本身发生破坏;装配式双桩桩帽节点内桩身本体以上弯矩大于传统现浇桩帽节点方案,应进行桩顶以上部分的抗弯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